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贲门斜行套叠术—一种新的抗反流手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抗反流手术-贲门斜行套叠术,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共施行7例。方法为贲门总胃大弯侧食管与胃套叠缝合4cm,小弯侧2cm,再缝合食管胃连接部全周。术后患者仅流症状均消失,食管测压显示高压带压力较术前升高,24小时食管PH监测无异常反流。理论上,此手术建立了食管腹段、His角和玫瑰花结,并符合LaPlace定律。此手术经腹操作,方法简单,近期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2.
核素显像对贲门失驰症手术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36例贲门失驰症术后患者行核素显像检查,以观察食管排空能力和胃食管反流情况,其中单纯Heller手术者20例,Heller手术加抗反流手术者16例。方法是:受检者口服含5mCi^990mTc-DTPA酸化桔法10ml,用ECT测定食管清除率,然后再口服酸化桔汁300ml,在腹部加压的条件下测定胃食管反流情况。  相似文献   

3.
核素显像对贲门失弛症手术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36例贲门失弛症术后患者行核素显像检查,以观察食管排空能力和胃食管反流情况,其中单纯Heller手术者20例,Heller手术加抗反流手术者16例。方法是:受检者口服含5mCi ̄(99m)Tc-DTPA酸化桔汁10ml,用ECT测定食管清除率,然后再口服酸化桔汁300ml,在腹部加压的条件下测定胃食管反流情况。结果表明单纯Heller手术组第1和第2分钟食管清除率明显高于抗反流手术组(P<0.05),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P>0.05)。作者认为Heller手术加抗反流手术只能增加食管排空阻力,却无明显抗反流作用。因此,Heller手术不应附加任何抗反流手术。  相似文献   

4.
抗胃食管返流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返流病是上消化道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发生并发症的部分病人需外科治疗。作从1988年7月至1996年12月用各种抗返流手术方法治疗87例胃食管返流病人,其中包括77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症,8例短食管,2例食管旁疝。48例用Nissen胃底折叠术,11例用Belsey4号手术,3例用Collis-Nissen手术,1例用Thor手术,24例用作自己设计的贲门斜行套叠术。3例Nisson手术术后复发,全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9%(6/87)。从1993年开始施行贲门斜行套叠术,全部病人术后24h食管pH监测证明手术成功。结论:Nissen手术虽应用广泛,但难于操作和并发症多;相反,贲门斜行套叠术易于传播,疗效确实,有效地建立了肮返流屏障。  相似文献   

5.
食管瓣片成形——食管胃套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消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反注等手术方法。方法 食管两侧纵行剪开1.5cm,形成二叶瓣片。胃前壁造口为套接口,将二叶瓣片经胃套接口确保完全置入腔内。不缝粘膜层,仅将食管肌层与胃壁浆肌层做双层间断缝合,二层间距为3cm,以食管胃套接术代替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临床应用176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胃反流,效果满意。结论 (1)缝合粘膜层是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吻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返流病是上消化道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发生并发症的部分病人需外科治疗。作者从1988年7月至1996年12月用各种抗返流手术方法治疗87例胃食管返流病人,其中包括77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8例短食管,2例食管旁疝。48例用Nissen胃底折叠术,11例用Belsey 4号手术,3例用Collis-Nissen手术,1例用Thor手术,24例用作者自己设计的贲门斜行套叠术。3例Nissen手术术后复发,全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6.9%(6/187)。从1993年开始施行贲门斜行套叠术,全部病人术后24h食管pH监测证明手术成功。结论:Nissen手术虽应用广泛,但难于操作和并发症多;相反,贲门斜行套叠术易于传授,疗效确实,有效地建立了抗返流屏障。  相似文献   

7.
陈凌  刘凤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9):1056-1060+1076
食管胃结合部是远端食管与近端胃的交界区,其抗反流屏障由食管下括约肌、胃上括约肌、横膈膜及膈食管韧带和胃食管瓣膜等结构组成。近端胃切除术后,单纯食管残胃吻合病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抗反流术式,其机制包括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建立抗反流缓冲带、促进胃排空、保留生理抗反流屏障等。由于食管胃结合部的静脉和淋巴管具有头侧与尾侧双向流动的特点,当肿瘤位于贲门周围尚未侵犯食管下段时,主要向腹腔淋巴结转移。而随着肿瘤侵犯食管距离的增加,下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显著增加。因此,国内专家共识建议,针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如果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须行纵隔淋巴结清扫。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可采用经腹入路、经胸入路以及胸腹联合入路。经胸入路手术便于纵隔淋巴结清扫和下段食管切除,但并发症发生率高;经腹入路手术虽然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对于清扫下纵隔淋巴结和确保食管切缘阴性存在劣势。当前,针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全腹腔镜手术还在不断摸索和改进中,总体趋势是将经腹与经胸入路相结合,以期给病人带来真正的生存获益。总之...  相似文献   

8.
经胸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经胸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经验. 方法 2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中度9例,重度16例 ,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经左胸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进胸,切口6~8cm,行食管肌层切开.全组均未行抗反流手术. 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天.1例患者因损伤食管黏膜,于术中予以修补,其余患者术后无并发症.随访全部患者,吞咽困难消失,无胃食管反流症状.8例术后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无病理性反流. 结论经胸小切口行食管黏膜外肌层切开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合理掌握胃食管连接部的肌层切开范围可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  相似文献   

9.
抗胃食管反流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抗胃食管反流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贲门肌层切开组,B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后行Nissen手术,C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后行Nissen手术并加行幽门肌层切开,D组为贲门肌层切开加贲门斜行套叠术,E组为对照组。于第4周行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功能检查,观察手术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 (1)半胃排空时间C组较B、D组快(P<0.05),B、C、D组较E组快(P<0.05),A组与E组无差别(P>0.05)。(2)2h胃内放考元素潴留率测定表明,A组与E组无差别(P>0.05),B、C、D组较E组少(P<0.05),B、C、D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 (1)抗反流手术(Nissen手术、贲门斜行套叠术)可以使半胃排空时间增快,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减少。(2)Nissen手术加做幽门肌层切开可使半胃排空时间增快,但2h胃内放射性元素潴留率较单纯Nissen术无变化,综合考虑,行抗反流手术不必同时加行幽门肌层切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胸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经验。方法 分析4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接受经胸腔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切口6—8cm,行食管下段肌层切开,上方超过狭窄1cm,下方切口至胃壁肌层0.5~1cm。全组均未行抗反流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d。1例围手术期死亡,死因为食管黏膜破裂合并多重细菌感染;2例损伤食管黏膜予以修补;其余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行黏膜修补者术后3d进食。术后随访,全部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28例行食管pH监测无病理性反流,与术前DeMeesre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合理掌握胃食管连接部的肌层切开范围可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1.
“胃乳头式”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同食管吻合术的并发症,我们采取胃食管吻合术一层吻合。在吻合口下2.5cm~3.0cm处将胃向上翻转,在吻合口处将翻转的外层胃与吻合口两侧组织做一浆肌层缝合,并将胃再次向吻合口上套叠1.0cm。这样在吻合口下方由套叠的胃形成一个长2.5cm~3.5cm乳头状短管,能有效防止胃内容物返流,更主要的是由于吻合口“隐藏”在具有瓣膜样作用的胃乳头管内免于胃内容物的刺激,有利于愈合。在吻合口处由翻转的外层胃壁形成一加固层,可以促使吻合日早期愈合和防治渗漏,还可以防止其瘢痕收缩,因为将胃向吻合口上套1.0cm,一方面起到减张作用,另一方面使吻合两侧对合更加平展,近于垂直对合的两侧组织,为愈合提供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胃黏膜延长分层吻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及低位食管癌以胃重建食管为常用方法,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我们采用食管胃黏膜延长分层吻合法临床应用86例,进一步探讨抗反流疗效。  相似文献   

13.
抗胃食管反流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988年1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129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分别采用N issen手术(65例)、贲门斜行套叠术(39例)、Belsey4号手术(17例)、Toupet手术(3例)、Thal手术(1例)、Dor手术(4例)等6种方法治疗。116例得到随访,计算临床症状评分,并与术前比较。手术前后分别有95例及51例行食管压力测定检查,56例及35例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DeM eester评分;术前常规行内镜检查,术后48例行内镜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随访的116例患者中,临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4.1±0.4)分降为术后的(1.1±1.0)分,较术前显著降低(t=27.21,P<0.01)。手术疗效优42例(36.2%),良60例(51.7%),可7例(6.0%),差7例(6.0%),手术远期优良率87.9%(102/116)。N issen、Belsey 4号和贲门斜行套叠术三者间疗效无差异。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N issen手术、贲门斜行套叠术和Belsey 4号手术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eller术附加胃底前壁黏膜折叠覆盖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食管下段肌层周径1/2~2/3及胃底前壁浆肌层,上至狭窄部上方3~4cm,下方至胃底前壁4~6cm;然后以贲门部为轴线折叠覆盖,将食管肌层与胃浆肌层边缘缝合。结果折叠后抗反流活瓣形成,全部患者吞咽顺利,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随访2~8年,21例患者均能进普通饮食,无吞咽不适及哽噎,并能正常生活及劳动。结论Heller术附加胃底前壁黏膜折叠覆盖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Barrett食管伴大出血1例朱成楚,叶加洪病人男,67岁。间歇性吞咽困难10余年,伴胸骨后疼痛4个月。食管造影见食管中段3cm粘膜中断和小龛影,贲门部钡剂反流明显。纤维胃镜见食管中段3cm×l.5cm溃疡,活检病理报告为慢性溃疡边缘组织。腹部B超提...  相似文献   

16.
抗胃食管反流手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有效的手术方式.经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自1991年首次报道[1-2]以来,方法逐步成熟,有逐渐取代开放式抗反流手术的趋势.自2000年起,我们进行了经腹腔镜Dor手术与经腹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微创抗反流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弛症患者手术前后食管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贲门失驰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功能改变的特点及经腹行贲门肌层切开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3例 术前病例和17例术后病例进行食管动力学和pH检查,其中11例作自射手术前后对照,10例术后病例作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结果 食管下托约肌的静息压力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下托约肌在吞咽时不能充分松驰;食管腔内的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体均为同步收缩波,无正常的蠕动波。术后异常胃食管反流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8.
对24例贲门失驰缓症患施行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切除,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以重建贲门功能。术后对22例患行上消化道钡鉴透视、食管返流观察、胃镜检查、食管内侧压并随访1-5年。术后各种检查结果表明:贲门失驰缓症患经食管胃壁内吻合重建贲门后,贲门功能的正常率达95.4%。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式重建贲门功能是防止贲门失驰缓症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括约肌(LES)肌间神经丛去神经病变所致的平滑肌松弛障碍、贲门狭窄、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改良贲门肌切开加食管前胃底折叠术(改良Heller-Dor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抗反流效果满意。我院2000年4月~2011年10月完成腹腔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加部分胃底折叠术68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贲门腺癌阴茎龟头部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 ,5 5岁。进行性吞咽困难 5个月 ,龟头溃烂3个月。查体 :胸腹部未见异常 ,阴茎龟头近尿道口处可见1cm× 1cm溃疡 ,边缘较硬 ,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上消化道造影示贲门癌 ,累及食管下段 ,肿物长 8cm。龟头溃疡涂片见恶性瘤细胞。1990年 6月手术。左侧开胸探查 ,见胃底贲门部 8cm×5cm× 3cm大小菜花样肿瘤 ,边缘隆起 ,中心凹陷处有出血及坏死组织 ,侵及食管下端 2cm ,腹腔未见转移灶 ,无腹水切除食管下段、胃近端大部 ,行食管胃吻合。同时切除阴茎远端 2 /3。术后病理报告 :切除肿瘤标本 7 0cm× 6 0cm× 1 5cm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