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胃癌临床病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特殊类型的胃癌及胃瘤样病变,它们大致可归纳为三类:1.具有特殊组织起源的胃癌;2.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的胃癌;3.酷似胃癌的胃瘤样病变。了解这类病变,对于探索胃癌的组织发生、鉴别诊断及正确评价其预后均有所裨益。具有特殊组织起源的胃癌胃腺棘癌:胃腺棘癌(Adenoacanthoma)是指原发于胃粘膜,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胃恶性肿瘤,曾有多种命名,如腺类癌(Adenocarcinoid)、多形上皮癌(Polymorphous epithelioma)、生发上皮癌(Malpighianepithelioma)、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及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日本文献中又称腺扁平上皮癌。本型胃癌极为罕见,据日本胃癌研究  相似文献   

2.
食管和胃腺棘癌系原发于食管和胃粘膜,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组织成分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我院在26000例次内镜检查中仅发现3例食管腺棘癌和5例胃腺棘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管和胃腺棘癌系原发于食管和胃粘膜,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组织成分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我院在26000例次内镜检查中仅发现3例食管腺棘癌和5例胃腺棘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胃镜室1976年至1995年5月通过胃镜共检出上消化道肿瘤2400例,其中活检或(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腺棘癌9例,男7例,女2例,年龄47岁~70岁,平均57.5岁。食管和胃腺棘癌是指原发于食管和胃粘膜,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镜下见肿瘤由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构成,诊断标准要求腺鳞癌混合存在均显示为恶性成分。本组9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腺棘癌极为少见,其组织发生尚不清楚,目前有两种学说:1.多能干细胞双向分化学说,的致癌物质直接刺激粘膜中存在的未分化基底细胞,促使这…  相似文献   

5.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例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尤其组织学起源进行讨论。结果1例胃鳞状细胞癌(胃镜活检材料),另3例胃腺鳞癌有明显的鳞癌与腺癌过渡现象。4例均在诊断后7个月之内死亡。认为对胃鳞状细胞癌,应再次尽可能多取材、多制片以明确是单纯胃鳞状细胞癌或胃腺鳞癌。胃腺鳞癌起源倾向腺癌的鳞状化生,建议病理报告注明鳞癌与腺癌成分各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胃原发性磷状细胞癌和腺鳞细胞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例原当性胃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尤其组织学起源进行讨论。结果1例胃鳞状细胞癌胃镜活检材料(胃镜活检材料),另3例胃腺鳞癌有明显的鳞癌与腺癌过渡现象,4例均在诊断后7个月之内死亡,认为对胃鳞状细胞癌,应再次尽可能多取材,多制片以明确是单纯胃鳞状细胞癌或胃腺鳞癌。胃腺鳞癌起源倾向腺癌的鳞状化生,建议病理报告注明鳞癌与腺癌成分各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食管和胃腺棘癌九例报告杨良灯,张凯杰我院胃镜室1976年至1995年5月通过胃镜共检出上消化道肿瘤2400例,其中活检或(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腺棘癌9例,男7例,女2例,年龄47岁~70岁,平均57.5岁。食管和胃腺棘癌是指原发于食管和胃粘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提高胃腺鳞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胃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胃腺鳞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例胃腺鳞癌以腹部肿块首发,位于胃窦部,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分化程度表现不一致,二者呈区域性分布,界限清楚,可看到腺、鳞癌移行带。结论原发性胃腺鳞癌临床少见,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临床应对其引起重视,关注其诊断及治疗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每年死于肿瘤的人群中,食管癌约占1/4,仅次于胃癌而居第二位.食管癌好发生于食管中段(约占50%~60%),其次为食管下段(20%~30%),上段最少(10%).食管癌中鳞状上皮癌占90%~95%,腺癌占5%,其余为少见的腺棘癌、未分化癌和癌肉瘤等.近年来西方国家中食管腺癌发生率明显增高,如荷兰每年有900例新食管癌发生,其中腺癌的比例增加了41%[1],可能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发病率增加有关. 食管癌早期诊断困难,经内镜诊断的多为中晚期.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患者仅为6%~15%.为提高早期诊断率,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P16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980~1990年间60岁以上、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病例67例,年龄60~76岁,平均65.6岁。其中腺癌41例,腺棘癌13例,腺鳞癌7例,浆液性乳头状癌5例,鳞状细胞癌1例。肿瘤大体分型:弥漫型38例,...  相似文献   

11.
近6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食管胃同时性双重癌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为42~61岁,平均53.5岁。因吞咽困难就诊者3例,进食后上腹痛伴食欲不振1例。病程为1~4个月,平均2.2个月。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胃腺癌3例,食管鳞癌胃印戒细胞癌1例。仅1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以食管癌手术,术中又发现胃癌;1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5个月又发现食管癌。开胸探查取病理  相似文献   

12.
胃腺囊为胃粘膜内腺体囊性扩张的简称,Johnes早于1853年即曾报道,但一直未受到重视.近十几年来,随着胃癌研究的深入,发现胃腺囊在胃癌时的出现率远高于良性胃疾患,因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有人甚至提出胃腺囊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一个环节.胃腺囊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胃腺囊的名称繁多.有的根据其所在部位,称之为粘膜内囊或粘膜下囊,有的根据其形态或性质,称之为单纯性囊肿、微囊或泡状腺囊.考其本质,实为胃腺的囊性扩张,故本  相似文献   

13.
窄带成像技术在下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下咽部的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目前认为鳞癌的演变过程是按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的顺序逐渐进展的,这种逐级进展的癌变过程为我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鳞状上皮癌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但是在临床中下咽癌的早期发现却非常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期常较晚,多侵犯到喉部,不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myc 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4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癌旁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c-myc mRNA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食管鳞状上皮组织c-myc基因的表达量相近,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P<0.05).结论 c-myc基因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尿道癌很少见,男性发病者更属罕见(男女之比为1:5),目前国内仅报道13例,我院仅1例经病理证实。两性尿道癌的5年生存率均不足40%。原发性尿道癌以鳞状上皮癌多见,其次是移行上皮癌、腺癌。前部尿道多为鳞状上皮癌,后部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31I_MG7放射免疫显像对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理确诊的胃癌10例,贲门鳞癌1例,于静注131I_MG724,48,72h后应用SPECT进行放射免疫显像,观察对胃癌及转移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效果,并与手术及内镜所见对比。结果11例中放射免疫显像清晰者有10例,阳性率909%,其中9例为胃腺癌,1例为贲门食管鳞癌。T/NT平均为270。肿瘤显像的部位、大小与手术或内镜所见相等,转移灶也显影。大小与手术或内镜所见相符,转移灶也显影。1例胃腺癌切除标本,在131I_MG7用后96h,组织T/NT仍达217,130h后胃标本放射免疫显像,肿瘤部位仍显像清楚。结论131I_MG7RII是诊断胃癌特异性定性定位方法。食管鳞癌显像表示鳞癌细胞表面也有MG7抗原表达,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主要是腺癌,而鳞癌和腺鳞癌则罕见,迄今报道各自仅有59例和56例。对其临床病理行为和恰当的处理了解还不多。此研究旨在调查上部直肠及结肠的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确定其预后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人和方法:复习了1907~1992年所有在梅育医院登记的大肠腺鳞癌和鳞癌,剔除距齿状线8cm以内的病例(不包括进肛管癌或柱状、鳞状上皮交界处混合肿瘤)和有他处原发鳞癌或内衬鳞状上皮瘘道的病例。复习病历和随访资料。确诊的52例中,44例组织学分为纯鳞状细胞癌(SCC)、混合性腺鳞癌(Ad-SCC)及伴假良性鳞状细胞化生的腺癌(腺棘皮瘤,AA),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相似文献   

18.
胃肝样腺癌——一类独特的胃癌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Ishikura等发现,有些胃癌标本呈现两种不同的组织学表现,一种为常见的胃腺癌,另一种为肝细胞癌样分化,并将后者命名为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由于病理和临床医师对此型胃癌认识不足,迄今报道不多。胃肝样腺癌除组织形态类似于肝细胞癌外,还具有肝细胞癌的许多生化特征,如产生  相似文献   

19.
杂色曲霉菌在体外可产生杂色曲霉素。它是黄曲霉毒素的前体,在动物体内可诱发胃腺癌。杂色曲霉菌在人体内能否产毒,这是研究胃癌病因及其防治的重要课题。为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腺鳞癌的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胰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7例胰腺腺鳞癌发病年龄平均为57岁,肿瘤位于胰头及钩突部5例,胰体尾2例,瘤体直径平均(3.5±1.5)cm,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黄疸.腺鳞癌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实体部分由导管腺癌成分和鳞癌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本组鳞癌成分占10%~60%.鳞癌占优势的胰腺腺鳞癌影像学表现为囊实性占位,本组有5例,且肿瘤体积越大,其中央囊性区直径与瘤体直径的比值就越大.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囊性区内无分隔,囊周多伴有不规则小囊.实性结构在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本组有2例.伴有胰胆管扩张5例,伴胰腺萎缩4例.结论 鳞癌占优势的胰腺腺鳞癌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