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列腺癌根治术广泛用于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然而这一治疗方法对存活的益处仍未明瞭,作者进行一项随机试验验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饶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54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3(120—425)min,平均出血量335(100—800)ml。术中出现输尿管损伤、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发生尿漏6例,尿失禁12例,病理检查切缘阳性8例,均采用相应措施治愈。5例行盆腔淋巴结活检者均未发现阳性淋巴结,死亡1例。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直视下放大和清晰观察组织结构等优点,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已成为目前手术发展的主要趋势。1997年Schuessler 等[1]首次报道9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LRP)。随着手术器械的完善并经Guil-lonneau等[2,3]标准化手术过程以后,手术效果与开放手术相比已无明显差异。2000年Abbou等[4]首次报道了机器人辅助下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RALP ),揭开了前列腺癌治疗的新篇章,而后美国Vattikuti研究所将其进一步完善。目前上万例的RALP手术结果表明,其较常规腔镜手术表现出明显优势,已成为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国内于2006年开始逐渐引进da Vinci 机器人系统。2008年Kaouk等[5]首次报道了单孔LRP ( LESS ),目前我国也有少数学者报道该种术式,整个操作过程空间更小、操作难度增加,但目前并未见其较常规腔镜手术有特殊优势,仍在进一步发展中。短短十几年,LRP治疗技术取得了飞速地提升。现就LRP的应用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根治术后尿控恢复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中部战区总医院行前列腺根治术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31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尿控恢复状况分为尿失禁组(n=46)和尿控组(n=8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前列腺根治术后尿控恢复状况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尿失禁组患者年龄≥75岁、体质量指数(BMI)≥24kg/m2、既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史、合并高血压史、合并糖尿病史比例明显高于尿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组患者术前前列腺体积30~75ml、肿瘤分期≥T3a期、术中出血量≥600ml比例明显高于尿控组,保留最长尿道长度(MULP)、保留神经血管束(NVB)、完全保留膀胱颈、术后规律提肛训练比例明显低于尿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既往TURP史、肿瘤分期≥T3a期、术中出血量≥600ml均为前列腺根治术后尿失控的危险因素(OR=2.451、3.015、2.156、3.074;P<0.05);保留MULP、保留NVB、完全保留膀胱颈、术后规律提肛训练为前列腺根治术后失控的保护因素(OR=0.674、0.845、0.874、0.912;P<0.05)。结论 影响前列腺根治术后患者尿控恢复情况的因素多样,其中年龄、既往TURP史、肿瘤分期、术中出血量均为前列腺根治术后尿失控危险因素,对存在术后尿失禁高危因素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尿失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手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其中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被认为是金标准〔1〕。近年来,腹腔镜根治术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其在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中的短期疗效也得到了证实。本研究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根治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限制其临床应用。20世纪的80年代初,Walsh等提出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概念,使人们了解盆腔的解剖结构,手术并发症因而大幅度下降。前列腺根治性切除已经是公认的早期前列腺癌最佳治疗方法。解剖性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保留血管神经索,减少术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率以及有效保护尿道外括约肌,90%以上的患者能保留控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的术式。方法 采用保留尿道外扩约肌、膀胱颈环状肌纤维及单侧血管神经束 ,吻合时将膀胱颈黏膜外翻固定再与尿道对端吻合的手术方式对 2 8例病人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 尿道外括约肌保留尿失禁发生 1例 ,占3.5% ,尿道狭窄仅发生 1例 ,随访 6~ 40个月 ,最大尿流率 2 3.2~ 32 .4 ml/ s。结论 手术方式和外科技术是影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的重要因素 ,保留尿道外括约肌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将膀胱颈黏膜外翻再与尿道对端吻合可以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韧带等对术后尿失禁的预防作用。方法从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对78例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韧带等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直肠B超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方法作下腹正中切口,分层切开进入腹膜外及耻骨后间隙。清除耻骨后的脂肪,显露膀胱颈及前列腺表面的血管。在膀胱与盆壁交界处的筋膜腱弓外侧切开盆筋膜壁层,钝性向深面分离,向外推开肛提肌纤维,即可显露盆壁与前列腺前外侧的间隙。在靠近前列腺尖部横行穿过背血管复合体与前列腺间的平面,缝扎或钳夹、结扎、切断背血管复合体即可显露前列腺尖及膜部尿道,保留附着于此处的耻骨前列腺韧带,贴近前列腺切断尿道前壁。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康复,术后尿流率正常,6周内有7例轻度尿失禁,无长期尿失禁者。结论在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中按正确的解剖层次操作,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有助于减少尿失禁,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许伟 《山东医药》2006,46(24):58-58
对于乳腺癌,临床上一般采用根治术治疗,但该手术切除了胸肌,创伤大,并发症多。1995-2004年,我们对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简化根治术治疗,并对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临床癌(CPCa)是指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癌,并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血清前列腺表面特异性抗原(PSA)不同程度升高的一类前列腺癌。其治疗根据临床分期不同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6月,对临床诊断为T2c—T3a前列腺癌的22例患者采用先行新辅助治疗(NHT)3月,再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同时伴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增高患者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以 PSA为标记物 ,在62 6人中进行前列腺疾病普查。通过手术或经会阴四点穿刺取活体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前列腺组织标本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HE与 Mas-son染色。结果  37例活检标本中 ,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5例为前列腺癌。结论  50岁以上人群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占 81 .0 8%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1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相关临床参数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切缘阳性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28例经病理证实并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病理分期、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对手术切缘阳性的影响。结果128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7.19%(22/128)。病理分期与手术切缘阳性战正相关(r=0.352,P=0.001),且对手术切缘阳性有统计学意义(χ^2=18.732,P=0.001)。对于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前血清PSA〈10ng/mL组与血清PSA≥10n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0,P=0.008);穿刺后Gleason评分〈7分组与Gleason评分≥7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6,P=0.500);对比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33.3%组与〉3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3,P=0.024)。结论穿刺后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切缘阳性无影响,而病理分期、血清PSA、穿刺阳性百分率对手术切缘阳性有意义,同时手术者经验和手术技能对手术切缘阳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其对护理的影响.方法 比较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进行治疗的20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RALP组)与20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LRP组)的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率、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尿控...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6月对5 2例疑前列腺癌老年患者行B超引导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确诊前列腺癌2 8例 ,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5 2例患者年龄 60~ 85岁 ,平均 (73± 5 9)岁。主要临床症状 ,前列腺肥大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 2 7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别选取61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组)及61例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fPSA、tPSA、fPSA/tP 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tPSA及PSA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PSA/tPS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tPSA10μg/L、fPSA/tPSA0.16及PSAD≥0.15μg·L~(-1)·cm~(-3)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PSA、fPSA/tPSA及PSAD均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取50~70岁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其血液中A1蛋白的表达与PSA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PSA浓度,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20例前列腺癌患者、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20例正常者新鲜前列腺组织中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A1蛋白表达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S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RT-PCR与westem-blot检测结果一致,A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A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PSA的浓度相关。结论 A1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病变程度相关,A1蛋白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A1和PSA的表达变化对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BPH的发生、发展与人均寿命的延长、动物蛋白摄入量及其他影响因素有关,发病率仍在逐年增高。BPH为一种缓慢进展的前列腺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增生、尿动力学变化而引起一系列以下尿路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为主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PVR和PSAD: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移行区体积 (TZV)与前列腺总体积 (PGV)的比值 ,即 TZV/ PGV=PVR和 PSA密度 (PSAD)鉴别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专用直肠超声探头检测 70例 PCa及 96例 BPH病人的前列腺 PZV及 PGV,并计算其体积比值 ,同时测量血 PSA值 ,计算 PSAD。结果 在 BPH与 PCa两组间 ,PSAD及 PVR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PVR和 PSAD对鉴别 PCa与BPH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作为临床前列腺癌的初步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血管平均密度(MCVD)、微血管密度(MVD)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由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PCa患者及10例前列腺结节增生患者,术前经直肠彩超检查,并应用能量多普勒技术检测病灶组织MCVD,术前常规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PSA浓度,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病灶组织MVD.结果 PCa组MCVD,MVD及PSA值较前列腺结节增生组明显增高(P<0.01),三项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经直肠彩超测得的MCVD与血清PSA值相结合,可在术前为临床早期诊断PCa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