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会泽县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会泽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参合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为制订合理的补偿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乡镇,共调查农户1209户,计4646人。结果调查农民2周患病率为7.1%,2周患病就诊率为8.7%,均低于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2005年住院率为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不同乡镇和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差异不大,但住院服务存在统计学差异。住院率随收入增加而增高,需住院未住院比例随收入增加而降低。住院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在2个乡镇间有较大差异,而在不同经济收入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应该注意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现状,探索提高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途径。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3个试点县(市)的3374户农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将调查农民按人均收入从低到高分为5组,分别计算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用集中指数CI表示利用指标在不同经济收入组的公平性,结果过去一年住院率和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在不同经济收入的农户间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住院率随收入增加而增高,而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则相反。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提高了农民住院服务的利用水平,但卫生服务的利用在不同经济收入间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建议在制定实施方案时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江西省不同经济状况乡镇的大病统筹基金需方使用的公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了5个样本县,并对其乡镇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补偿情况进行了普查,用集中指数反映公平性。结果:不同经济状况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住院总费用和实际报销费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37 8和0.040 7,经济状况最好组的参合率与实际补偿比最低,而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补偿费用最高。结论:不同经济状况的乡镇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使用上较为公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科学制定在大病统筹基金使用的公平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视角下影响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住院参合农民受益面窄和实际住院补偿比增幅缓慢的问题。文章试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3个参与主体——政府、农民和医疗机构的视角出发,探讨影响参合农民住院补偿的因素.并对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数据,分析其费用负担和补偿受益情况,为医疗保险政策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样法抽取陕西省41个县,调查数据来源于样本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填报数据,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统计描述分析。结果: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推进,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与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参合率在2009年及以后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参合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报销比重稳步提升,平均保持在50%,但次均住院费用快速增加,加上不合理的住院人次和基金的流向,削弱了参合农民补偿受益。结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渐提高,总体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有所减轻,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结构不合理,报销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迫切需要.明确政府责任是前提和基础,确保参合率是关键,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是重要环节.为此,需要加强管理,明确政府与参合农民在合作医疗制度中的责任;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增强吸引力;加强医疗服务机构监管,科学合理地使用卫生资源;制定相关法律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陕西省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入户调查数据,以特征分数配比法匹配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和未参保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指数法和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了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但同时也扩大了低收入居民和高收入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差距。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门诊和住院服务均实施按一定比例报销的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之后,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和参合意愿,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成为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实际对乡镇卫生院挂床住院和市级医院分解收费现象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处理难度进行了分析,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参合农民享有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事务的参与管理权、参与监督权和知情权已经在中央政策文件和地方立法中予以明确,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予以保障.这三项权利的行使,有助于实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监督,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但在实践中,由于农民参与意识的薄弱、制度设计的过于原则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参合农民监督参与权的行使流于形式.应当建立和完善参合农民的自治组织,健全参合农民参与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程序制度和强化参合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务监督管理的激励机制来保证参合农民行使监督参与权.  相似文献   

10.
参合筹资与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的参合、筹资与补偿情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合率逐年提升,但由于受基金总量等因素的影响,参合农民的实际住院补偿比上升幅度缓慢.筹资构成中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比重有所提高,目前参合农民的个人缴费水平在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建议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水平和各级财政补助水平,提高补偿比,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不片面强调参合率,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实施以来泰州市农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农村结核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和对策。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泰州市部分乡镇的农民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匿名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2000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被调查人群中,有96.2%的被调查者听说过肺结核病;仅6.4%的人不知道肺结核有传染性;有44.8%的人知道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18.7%的人不知道结核病是否可以预防。结论农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实施DOTS策略前的2000年有明显上升趋势。DOTS策略的实施促进了结核病防治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青海省湟中县实施医疗联合体改革前后新农合住院患者县域内外流向和医疗费用变化情况,分析县域医疗联合体改革对新农合住院患者县内就诊率的影响,并探索影响的原因及途径。方法:利用湟中县2013年与2014年新农合住院患者数据,对患者的就诊流向、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关键知情者进行访谈。结果:医疗联合体改革后,县外就诊的住院患者人数构成比降低了6.38%,县外就诊的住院总费用环比降低了22.13%,县内、外就诊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上涨20.69%、14.41%。结论:县域医疗联合体改革通过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县域卫生体系的整体服务能力,有助于县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住院患者回流至县内。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疾病经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农民疾病经济风险的水平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抗风险的重点。方法利用2005年入户调查资料对疾病家庭总体疾病经济风险和特定人群疾病风险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医疗费用支付不平衡;贫困人群较易进入“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非劳动年龄人口住院经济风险比劳动年龄人口大。结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方案设计中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补偿比,合理配置卫生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目前住院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作用及体会。方法:随机抽取12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实施全程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健康教育,在多方面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按照功能制护理完成其治疗及护理。结果: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全程优质护理能提高住院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2004年和2009年对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艾滋病防治政策实施后卫生服务利用的改善情况,为政策改进提供感染者数据支持。[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及对照人群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结果]调查前三个月内,AIDS患者、HIV感染者和对照组门诊平均就诊次数分别为33.55次、24.55次和10.28次,平均住院次数分别为0.43次、0.37次和0.26次,前两组均高于后者;HIV/AIDS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均高于健康对照者(t=3.046,P〈0.05)。[结论]与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HIV/AIDS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集中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就诊和住院。建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保证农村为基础的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出院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农民未住院率,未住院原因和出院原因的变化,分析农民因经济困难所致的未住院率及出院原因在新农合实施后的改变,为正确认识和科学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入户进行家庭健康调查。结果农民未住院率2003基线为51.51%,2005评价为25.80%,2005基线为44.39%;未住院原因中经济困难所占的比例为2003基线78.09%,2005评价56.15%,2005基线41.86%;未愈自动出院者占总出院者的比例分别为2003基线51.4%,2005评价32.9%,2005基线52.8%。结论农民未住院率无性别差异,但有年龄差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农民未住院率显著降低,因经济困难所致的未住院率及未愈自动出院率亦有下降,表明新农合目前在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解决农民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问题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郭静 《现代保健》2014,(25):90-9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40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整体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两组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比传统的整体护理的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满意、放心的服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4次追踪调查的比较,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后,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约70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80.14‰,高于2005年和2006年的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88.32‰,5年来呈下降趋势;年住院率为59.89‰,5年来呈上升趋势;患者未就诊率为36.02%,高于前4次调查结果,需住院未住院率为11.97%,5年来呈下降趋势;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41.79%,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70.59%,均高于2004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占62.50%。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然是影响农民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在湖南省的运行情况,本研究对汨罗市新农合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现有资料收集分析。结果汨罗市政府组织和筹资成立新型农村台作医疗统筹基金;每位农村户口的公民交纳10元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73.6%;新农合实施的主要是住院补助。不同级别就诊卫生单位起付线、补助报销比例不同;定点卫生单位和农民切实受益。结论汨罗市新农合参合率正在稳步上升.基金运行平稳,农民反映良好。下一步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投入,报销制度细节仍待完善,五保户等特殊人群、大病患者等的医疗费用的报销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he ACCESS (Access to Community Care and Effective Services and Supports) project on service utilization and continuity of care among homeless person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A 3-year longitudinal analysis, using Medicaid claims data, tracked behavioral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146 Medicaid-eligible participants in the Pennsylvania ACCESS program.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inpatient,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services for psychiatric and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were examined during the year prior to, during, and one yea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ESS project. Use of psychiatric ambulatory c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mong 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and remained greater following ACCESS intervention. Better continuity of care following hospitalization was achieved during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number of days spent hospitaliz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CCESS intervention was effective in linking hard-to-reach homeless person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to 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and that this effect was maintained after termin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