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有一定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设计: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对象:选择2000-01/2001—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及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住院病例共214例,年龄50~80岁。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在1周之内)78例,脑梗死危险因素组,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6个月以上)患者56例,2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联合组包括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和脑梗死危险因素组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者3l例,共109例。方法:测定过夜空腹12h以上血白蛋白、血肌酐、血糖、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第1次尿中自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终点结局指标:随访2年新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复发、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②危险性指标: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③替代指标:各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者占35%,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5%)和对照组(3.5%)(P均&;lt;0.01)。急性脑梗死组和联合组中存在6个独立预测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分别是糖尿病、血白蛋白水平、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lt;0.05或P&;lt;0.01)。随访(1.5&;#177;0.9)年,急性脑梗死组23%再发血管意外,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2%)和对照组(0%)(P均&;lt;0.01)。急性脑梗死组微量白蛋白尿者36%再发血管意外,与大量白蛋白尿者(41%)和正常白蛋白尿者(1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危险因素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卒中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危险率分别是3.8(95%CI,1.2~13.5;P&;lt;0.05)、4.7(95%CI,1.4-16.7;P&;lt;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较常见。在调整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高Hcy血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随访6个月无复发的为初发脑梗死(F组)100例;在脑内出现新的梗死病灶,并有相应的体征的为复发性脑梗死(R组)20例,测定其血清Hcy、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28.29±11.62)μmol/L,F组同型半胱氨酸为(21.10±9.23)μ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与R组比较:Hcy、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G、TC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Hcy血症脑梗死R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与F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比率显著高于初发组.[结论]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传统危险因素外,对于伴有高Hcy血症的脑梗死的复发,Hcy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于文霞  秦振新 《临床荟萃》2010,25(14):1231-1233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35例TIA患者以住院14天为观察终点,14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为进展组(n=76),未进展为脑梗死者为未进展组(n=159).分析两组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高胆固醇血症史(46.1%vs28.3%,P<0.01)、糖尿病史(51.3%vs 31.4%,P<0.01)、脑血管病家族史(68.4%vs 49.1%,P<0.01)、空腹血糖升高(55.3%vs 9.4%,P<0.01)、空腹胆固醇升高(59.2%vs 34.6%,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3.7%vs 56.0%,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家族史(OR=1.615,P<0.01)、糖尿病史(OR=1.761,P<0.01)是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史是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TIA后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性质,并化验血脂.结果:观察组检出斑块63例(78.75%),对照组检出13例(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者与无斑块者相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进  刘克英  周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3994-3995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人主动脉根内径宽度(AOD)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对265例CI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者,由专人使用二维超声于心室长轴切面心室收缩末期测量AOD.检测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CI患者AOD(29.6±2.8)mm高于正常对照者(27.2±2.3)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患者血压、TC及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OD是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95%CI1.15~1.87,P<0.01).结论:AOD与CI有较好的相关性,主动脉硬化是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hs-CRP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例非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非急性脑卒中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s-CRP[(18.035±10.684) mg/L]高于初发患者[(14.567±8.510)mg/L] (P <0.01),且高血清hs-CRP比率(54%)亦高于初发患者(37%)(P<0.05).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hs-CRP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脑梗死复发是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以便更好地做好二级预防,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方法 通过对99例脑梗死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以尿微量白蛋白是否在正常范围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并随访一年以上,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尿微量白蛋白组47例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52例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糖、平均动脉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斑块等临床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随访,异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复发16例,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复发4例,两组复发的生存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测尿微量白蛋白对脑梗死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65例复发性脑梗死和同期6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降血脂治疗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甘油三酯(TG) (OR=1.127,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OR=9.116,P<0.05)与复发性脑梗死密切相关,降血脂治疗(OR=0.310,P<0.01)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TG和LDL-C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而降血脂治疗是防止脑梗死复发有意义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26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x2检验方法.结果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凝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值均小于0.05).年龄<45岁的脑梗死患者复发高于≥45岁的脑梗死患者(P<0.005).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复发高于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P<0.001).服抗凝药组(76例)与未服抗凝药组(45例)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服抗凝药≥2年的患者与服抗凝药<2年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首次发病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凝药可减少复发率,服药时间≥2年效果更好.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服抗凝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有无并发CHD分为糖尿病并CHD组(28例)和糖尿病不并CHD组(70例),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再依微量白蛋白尿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43例)和非白蛋白尿组(55例),比较两组CHD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并CHD组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CHD组[(56±32)mg/L和(22±15)m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CH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白蛋白尿组(41.86%和18.18%,P=0.01)。结论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CHD发病率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及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脑卒中组,其中脑梗死86例,脑出血32例)和67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hs-CRP水平,分析hs-CRP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卒中组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值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年龄、体质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值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hs-CRP与急性脑卒中患病显著相关;血压、空腹血糖与血脂是影响hs-CRP的主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脂质代谢异常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很多研究提出其与体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变化有关.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含量变化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实验组对照,标准对照).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检验科、急诊室及神经内科.对象2002-03/2003-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神经门诊就诊及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105例,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选择脑动脉硬化患者42例和脑梗死63例构成两个患者组,其中男67例,女38例.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查体者65例构成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方法采集参与者空腹血8 mL,采用酶学方法检测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水平,采用邻苯二甲醛-醋酸硫酸方法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采用化学定量法测定红细胞膜磷脂含量.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组与对照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变化及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分析处理,105例患者组和65例对照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脑动脉硬化组和脑梗死组活性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4±0.72)kat/L,(2.06±0.80)kat/L,(2.61±0.74)kat/L,P<0.01].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1水平脑动脉梗化组与脑梗死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1.32±0.33)mmol/L,(1.37±0.33)g/L,(1.28±0.33)mmol/L,(1.27±0.31)g/L,(1.60±0.43)mmol/L,(1.60±0.43)g/L,(t=2.72~5.01,P<0.01)].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红细胞胆固醇含量脑动脉硬化组与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94±0.82)mmol/L,(0.63±0.05)mmol/g,(3.02±0.79)mmol/L,(0.60±0.07)mmol/g,(2.56±0.58)mmol/L,(0.57±0.05)mmol/g,(P<0.01)].并且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分别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呈正相关(r=0.247,P<0.05;r=0.303,P<0.01),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红细胞膜胆固醇呈负相关(r=-0.212,P<0.05;r=-0.346,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下降,且并非继发于脑梗死发生后,其活性变化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红细胞膜胆固醇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CD34+细胞是一种新的血管内皮标志物,通过检测CD34+细胞水平可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目的:分析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观察对象110例,分为4组,2型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各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ProCOUNT方法测定外周血CD34+/外周血单核细胞值,分析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4组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经过方差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0.01),2型糖尿病组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与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呈正相关,与舒张压、吸烟、胆固醇、三酰甘油无相关性。提示CD34+细胞可能使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受到影响从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监测CD34+细胞水平变化也许能用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改良脑卒中试验(M—TOAST)病因分型的构成,分析常见危险因素及踝臂指数(ABI)异常、颈动脉彩超异常在脑梗死中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5月入院的急性脑梗死150例,根据M—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及ABI异常、颈动脉超声异常与TOAST亚型的相关性。结果本组M-TOAST病因各亚型分布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101例(67.3%),小血管病变(SAD)14例(9.3%),心源性栓塞型(CE)23例(15.3%),不明原因卒中(SOD)9例(6.0%),其他原因卒中(SUD)3例(2.0%)。卒中危险因素各组吸烟史以及高血压的比例均较高,但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ABI异常及颈动脉彩超异常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T型合并血脂紊乱比例高于SAD型及CE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3),后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颈动脉彩超异常率AT型明显高于SAD型及CE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D型与CE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CE型合并心脏病比例显著高于AT型及SAD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D型合并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AT型及CE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1);CE型ABI指数异常显著高于AT型及SAD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M—TOAST分型中AT型为最多见的病因,吸烟、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颈动脉彩超异常与AT密切相关,糖尿病与SA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脂、血糖与脑卒中的病因学关系。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59例、脑出血4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100例无影响血脂代谢及神经系统疾病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将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及脑出血患者TC、TG、HDL、LDL、Apo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TC、TG、HDL、LDL、ApoA、Apo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血脂与脑血管病有一定关系,TG、HDL、LDL是预测脑卒中发病的重要易患因子;高血糖可能与严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68例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非糖尿病组)76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年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梗死部位、梗死数目,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1.2% (28/68)及33.8% (23/68),较非糖尿病组15.8% (12/76)及19.8% (15/7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5,P<0.01);糖尿病组收缩压(155.8±24.0) mm Hg、舒张压(89.6±15.0)mm Hg、血清甘油三酯(1.6±0.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7) mmol/L,与非糖尿病组收缩压(138.5±22.0)nn Hg、舒张压(84.7±14.0) mm Hg、血清甘油三酯(1.2±0.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 ±0.3)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1.65、2.03、1.85,P<0.05或<0.01);糖尿病组患者年龄[(50.6±6.4)岁]较非糖尿病组[(57.8±6.5)岁]明显年轻(t=1.80,P<0.01);2组住院时间比较糖尿病组住院时间长[(17.8±5.7)d与(14.5±6.3)d,t=1.67,P<0.05]。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和脑梗死恶化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给予控制血压、血脂等综合治疗对预防或减少缺血性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记录异常表现。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脑梗死的面积及部位;按照VFSS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分分轻、中、重3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6.3%(120/181),其中单侧半球为67.7%(86/127),脑干为79.1%(34/43),小脑梗死未发现吞咽障碍。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关系密切,重度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P<0.001和0.05);而大脑半球梗死侧别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及梗死面积有关,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常合并重度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2例,行头颅DWI检查后,记录其DWI影像学分型;年龄、高血压等临床资料;糖尿病、血脂等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TOAST分型,对DWI表现与TOAST、传统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占比最高(49.04%),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39.49%)、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6.16%)、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5.20%)、其他原因型(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OC)(0.11%)。DWI影像学特点与TOAST分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χ~2=397.785,P=0.000)。皮质-皮质下梗死、单侧前循环梗死、大的穿通支梗死、前-后循环梗死多与LAA型有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小的穿通支梗死多与SAO型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梗死、双侧前循环梗死及后循环梗死与TOAST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942例急性脑梗死DWI分型中,年龄、NIHSS评分、冠心病、房颤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434例单发病灶的平均直径为(20.75±19.81)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08例多发病灶的平均最大直径为(33.39±26.92)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最小直径为(5.20±3.27)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 DWI影像学特点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OAST分型有关,年龄、NIHSS评分、冠心病、房颤等传统危险因素对DWI影像学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行DWI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传统危险因素,可以指导临床选择较优治疗方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无不同。方法 从河北任丘康济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建立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干预、二级预防登记研究数据库中根据入组标准抽取了符合标准的7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大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2组: 狭窄组303例,平均年龄(64.41±10.9)岁;非狭窄组433例,平均年龄(61.88±11.08)岁。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无不同。结果 单因素分析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有关,有统计学意义。以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空腹血糖等因素后,显示年龄(校正OR=1.024;95% CI=1.010~1.039; P<0.05)、糖尿病(校正OR=1.572;95% CI=1.113~2.219; P<0.05)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校正OR=0.650;95% CI=0.432~0.977; P<0.05)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与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有所不同,糖尿病、年龄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