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与胎龄、疾病的关系及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早产儿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早产儿120例和正常足月儿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生后第7天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对早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每日大便次数、生后4周血红蛋白值等进行比较.[结果]①单纯早产儿甲状腺激素水平较足月儿降低,且胎龄越小,T4及FT4越低;T3及FT3低于足月儿,但与胎龄关系不明显;TSH差异无显著性;②患病早产儿甲状腺功能较单纯早产儿TSH、T3降低,FT4升高,FT3、T4差异无显著性;③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每日大便次数、生后4周血红蛋白值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早产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产儿生后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胎龄、是否有并发症有关.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早产儿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120例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满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18(6):360-361
近年来随着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的增加,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了解不断深入,对于病理性足月儿甲状腺的研究也较多。而关于早产儿生后甲状腺的变化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早产儿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其生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治疗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方法将住院的早产儿出生后3天查甲功三项(TSH、FT3、FT4),正常者为正常组;FT3、FT4低下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观察组;三组各30例,定期复查甲功三项并进行生长发育监测2年,采用Bayley婴儿发育量表进行智能测定,结果以发育商(DQ)表示。结果正常组、治疗组及观察组患儿的DQ低下分别为2例(6.7%)、2例(6.7%)及9例(30%);身高、体重及头围生长落后均为分别4例(13.3%)、3例(10%)及5例(16.6%);黄疸消退延迟分别为4例(13.3%)、5例(16.6%)及5例(16.6%);腹胀分别为9例(30%)、12例(40%)及8例(26.6%);前囟闭合延迟分别为2例(6.7%)、3例(10%)及2例(6.7%);三组患儿出牙时间均无异常。三组的DQ低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身高、体重、头围生长发育落后、黄疸消退延迟、腹胀、前囟闭合延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DQ为(98.4±4.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92.5±8.3),p<0.01;治疗组DQ为(96.7±5.6)高于观察组的(92.5±8.3),p<0.05;正常组DQ与治疗组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治疗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紊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是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对脑和骨骼发育尤其重要。新生儿期由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不成熟以及母体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甲状腺功能紊乱。本文就甲状腺发育和新生儿期常见甲状腺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胎龄<37周)326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根据早产儿疾病状态分为观察组(早产儿,n=89)及对照组(正常早产儿,n=237),观察组患儿依据病情程度分为危重组(n=13)和非危重组(n=76)。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和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早产儿疾病状态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FT3、FT4、TSH、T3、T4低于对照组(P<0.05)。随胎龄增加早产儿血清FT3、FT4、TSH、T3、T4增高(P<0.05)。R...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幼保健》2017,(15)
目的探讨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恩泽医院收治的1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分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组52例(观察组)和非甲状腺功能低下组98例(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红细胞增多症和喂养困难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排便节律正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和腹胀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阳性率高于无感染、NRDS、HIE早产儿(P0.05),极低出生体质量和胎龄32周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阳性率高于非极低出生体质量和胎龄≥32周早产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极低出生体质量和胎龄32周是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早产儿出现红细胞增多症、喂养困难、排便不规律较多见,极低出生体质量和胎龄32周是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该文回顾了甲状腺不同时期的功能特点,并列举和分析了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同时介绍了早产儿甲状腺相关疾病。关于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认识,从甲状腺功能筛查、早产儿疾病诊断及治疗3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争议以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躯体和心理应激均能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并在下丘脑、垂体、卵巢3个水平影响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其机制与应激引起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糖皮质激素、β-内啡肽过度释放等密切相关,而个体对应激的敏感性和中枢5-羟色胺能及γ-氨基丁酸能神经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实验室结果及相关临床诊疗资料,运用SPSS 19.0分析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结果 早产儿中,体质量越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反馈功能越不完... 相似文献
11.
12.
颅内出血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出血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并与同期无颅内出血的早产儿45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27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92.96±46.91)×109/L、(220.61±35.01)×109/L和(188.85±51.62)×109/L,血小板压积分别为(0.232±0.07)%、(0.188±0.06)%和(0.126±0.04)%,提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F=68.66,P<0.001);而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凝血状态的监测,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早产儿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不同胎龄、不同胆红素水平下CD4+、CD8+、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γ(Tumor necrosis factor-γ、IFN-γ)、Fas基因表达。结果:①胎龄≥32周早产儿的CD4+和CD8+表达量>胎龄<32周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胆红素浓度对早产儿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胆红素153.9~220.6μmol/L组和胆红素>220.6μmol/L组早产儿CD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黄疸组和胆红素<153.9μmol/L组(P<0.05);胆红素>220.6μmol/L组早产儿CD8+的表达水平低于无黄疸组、胆红素<153.9μmol/L组和胆红素153.9~220.6μmol/L组(P<0.05)。IL-4的表达量与4组比较无差异(P>0.05)。IFN-γ的表达量于胆红素153.9~220.6μmol/L组和胆红素>220.6μmol/L组均<无黄疸组和胆红素<153.9μmol/L组(P<0.05)。Fas基因的表达量于胆红素153.9~220.6μmol/L组和胆红素>220.6μmol/L组均高于无黄疸组和胆红素<153.9μmol/L组(P<0.05)。结论:①胎龄是影响早产儿T淋巴细胞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胎龄越小免疫功能越低。②黄疸对早产儿T淋巴细胞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随胆红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显著,同时Fas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增高,提示此种抑制作用与淋巴细胞凋亡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肾功能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1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胆红素程度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15例)及重度组(11例),其中胆红素在正常范围者为对照组(62例)。所有早产儿在生后3天至1周内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同时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组与对照组、中度组与对照组患儿之间血清Cys-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与轻度组患儿之间血清Cys-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对照组间血清Cys-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BUN及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能较早发现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肾功能损害,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指标之一,且敏感性优于血清BUN和C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早产儿按1∶1配对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早产儿出生后提供发育支持性护理,对照组早产儿按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每日进奶量、平均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性护理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博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6例早产合并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原发病因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早产儿肺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原发病中非感染性疾病以新生儿窒息(54.72%)最常见,其次是肺透明膜病(41.51%);感染性疾病以新生儿肺炎为主(47.17%);患儿均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口唇发绀、面部苍白、呼吸困难及吸气三凹征;气管导管中可见红色血性液体;肺部伴有明显湿啰音,心率减慢,部分患儿出现四肢肌张力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HDCP、新生儿窒息、寒冷损伤综合征及新生儿肺炎是导致早产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对早产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加强监测,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降低早产儿肺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关系。方法:根据头颅彩超检测结果,将并发PVH-IVH的NRDS早产儿分为轻度PVH-IVH组42例和重度PVH-IVH组13例,并以同期未发生PVH-IVH的NRDS早产儿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早产儿生后48h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轻、重度PVH-IVH组较对照组PT、APTT、TT、D-D升高(P<0.05),Fbg、PLT均下降(P<0.05),且与出血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NRDS早产儿凝血功能变化与PVH-IVH密切相关,凝血功能的异常可能参与了NRDS早产儿PVH-IV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智力发育的特点,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儿科保健门诊就诊的3~12月龄婴儿43例分早产儿组、足月儿组,比较两组的发育商(DQ);再把早产儿按是否伴有高危因素(如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等)分为高危组与对照组,比较高危组与对照组的DQ。结果:早产儿的发育商及其中的精细运动、社交行为能力评分低于足月儿组,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危组的大运动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水平较足月儿低,其中以精细运动、社交行为能力为显著;高危因素影响早产儿的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早、中、晚期妇女不同碘营养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本院产科门诊孕妇210例为研究对象,孕早、中、晚期分别为72例、70例、68例,检测所有孕妇的尿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并比较分析。结果:孕早期组碘缺乏率(38.9%)高于孕中期和孕晚期组(P<0.05);孕早、中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低FT4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极少数孕晚期孕妇存在甲亢;孕早期碘缺乏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66.7%)高于孕中和孕晚期妇女(P<0.05);孕晚期碘过量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率(30.0%)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组(P<0.05)。结论:妊娠中、晚孕妇碘营养基本处于适宜水平,但孕早期妇女普遍存在碘缺乏。应密切监测妊娠期妇女,特别是孕早期妇女的碘营养水平,对尿碘<150μg/L或>250μg/L的孕妇均应给与甲状腺功能筛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早产儿出生率增加,为降低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发育落后,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对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支持方式。目前对早产儿的营养干预主要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其中,肠外营养的使用按照最新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应用指南中的推荐量,并给予早产儿个体化支持。肠内营养常用母乳及母乳强化剂、早产儿配方乳、深度水解蛋白乳及出院后配方乳。本文主要阐述早产儿营养干预的临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