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色诊学定位与红外热象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色诊学是通过观察颜面气色变化了解病情的诊法。由于色诊一直停滞在目测水平,加以可见光波范围甚窄,使之受到极大限制,以致近代濒于失传。笔者分别用中心座标法定点、自然标志法分区,改进传统明堂色部和颜面色部,配合面部整体观测,构成三级精确定位模式,为仪器测量奠定了可靠基础。使用瑞典AGA782红外热像仪摄取46例健康青年红外面图,对经改进的传统色部即时温度进行数据测试和数理分析。 通过数理分析,发现面温与阳气呈正相关的多种现象。故依据中医学理论提出:凡不符合正常值范围者为病态,高于上限者可考虑为实热阳证,低于下限者可考虑为虚寒阴证。可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行传统中医色诊的客观化研究,本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中医色诊定量系统。方法: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一个标准光源环境的图像采集装置,软件对采集的中医色诊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与人体五脏对应色部区域的色度值。结果:系统研制完成后,采集并处理了100例中医色诊图像。结论: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在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中的有效性,可作为中医色诊客观化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医面部色诊理论对美容学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望诊为中医四诊之首 ,面部望诊是其主要内容 ,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扁鹊望齐桓侯之面色 ,而知其病之浅深 ;张仲景望王仲宣之面色 ,预其 2 0年后当眉落而死。桓侯、仲宣窃笑不理 ,最后均符言而不治身亡。可见面色望诊不但可以明辨近病 ,而且还能够预知远疾 ,故“望而知之者 ,上”。望诊成为衡量中医水平的重要标准。中医美容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研究抗衰驻颜 ,矫治损容疾病或缺陷 ,美化人体的科学。中医理论的重要特点是整体观念。中医整体观念强调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决定了人体外部的各种生命征象 ,即“…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查阅与中医面色诊法、健康风险评估相关的理论研究及资料,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其在亚健康风险评估、常规患病风险评估及重大疾病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并对目前运用面部色诊信息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面部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气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它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可以为疾病的定性、定位以及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相当重要的诊断意义,因而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千金翼方》云:“上医察色,次医听声,下医脉候……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可见面部色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1色诊之色泽、色位和色调面部皮肤之色调和色泽可以反映出内脏的功能和气血之盛衰。笔者认为在望面色时,不仅要观察色调之青、红、黄、白、黑,尤须分辨色泽之明晦、泽夭、浮沉、聚散和色位之上下、内外等差异。因为辨别色调…  相似文献   

6.
中医色诊研究及光子学技术在色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地阐述了中医色及色诊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以及目前中医色诊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进展,探讨了光子学技术在中医色诊中的应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光子学技术促使色诊技术向微量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医诊断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探求新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面部色部定位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为色部定位是色诊的基础和关键理论,也是当前色诊客观化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明堂色部、颜面色部、五官五阅三种色部定位法。  相似文献   

8.
望诊为中医四诊之首,即《难经》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中医望诊首重色诊,笔者通过对色诊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从色诊原理、理论基础、色诊方法及现代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医色诊研究成果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概述近年中医望诊中舌诊及面色诊的客观化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是中医望诊理论,特别是中医色诊理念的成熟期。1.非诊法专著中的色诊理论。明·张三锡所著《医学六要》中“四诊法”一卷有一专段论述望色及色脉诊,张氏禀《内》、《难》以来之色诊理论,认为“有诸中必形诸外,见其表以知其里”,强调望色首要望其神,其理论较之张氏之前的色诊理论更详细具体,贴近临床,对明清时期望诊以及色诊专著的问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舌像、脉像、手像、耳像、面像等局部热成像表现,观察这些局部热成像与全身证候的关系,并联合利用其他结构性成像检查同时进行观察,另外还可以配合红外热断层和红外热层析的开发研究进行临床观察。这样,就有可能得到在生理状态下全身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代谢热的立体红外热成像,通过这样的成像就可以观察脏腑组织之间是如何协调统一的。从而得到在病理状态下病变脏腑组织异常活动代谢热的立体红外热成像,通过这样的成像就可以观察脏腑组织之间的协调统一是如何遭到破坏的,以及活动异常的脏腑组织功能是如何通过治疗重新达到协调统一的。从而促进中医基本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临床辨证施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230例舌象图谱中舌色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10名中医师对230例舌图中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探讨并分析不同中医师对观察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让10名中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舌色较为典型、印刷质量较高的230副舌图进行观察并填写舌色观察表,判断结果一致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从舌色诊断结果的分析看出:1)舌诊具体内容丰富,观察结果离散性较大,舌象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使传统的望舌方法难以客观地描述某一舌象.2)不同的中医师因为其视觉生理、知识水平,经验以及语言习惯等因素影响,对同一舌图有不同的判断结果,这样难以准确地判断舌象.[结论]中医需要寻求更客观的方式来诠释舌色的内容,从而减少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舌色判别结果的不一致性.所以在传统辨舌的基础上,建立标准舌色样本库以及自动识别系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700名健康学龄期儿童红外热像谱特征及中医望诊关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索中医望诊的客观化、定量化、建立中医儿科望诊的基础资料库,选用红外热像仪对700名学龄期健康儿童面部红外热像望诊,以观测儿童面部和各部位的平均温度及衙部位间的温度差;同时对红外热像图像进行直观分析,并对影响面部热像显示的部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与中医五色望诊的关联。结果表明正常学龄期儿童在男女性别之间面部温度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在面部和舌部的红外热像谱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健康面色以淡黄淡白透红为主,色泽润泽,额部色泽偏黄。  相似文献   

14.
何丽  郑敏婷  易涵 《光明中医》2021,36(2):168-170
目的 探析中山市不寐证患者的红外热成像特征及体表经络温度规律.方法 收集172例不寐证患者作为试验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组的性别、年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对2组受试者进行检测,采集前驱干、后躯干、任脉、督脉、上焦、中焦与下焦等7个部位的温度平均值.结果 不寐证患者的...  相似文献   

15.
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用技能为教学目的,从提高教师素质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药鉴定学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证候、经络腧穴、体质和脏象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色及优势,不难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前景广阔,该技术将很可能成为中医药量化及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甚至有可能成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中医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足跟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否可作为评估患者疼痛与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32例临床最终诊断为单侧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依据患者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将足跟部皮肤依据象限划分为5个感兴趣区(ROI),使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患者双侧足底及手指进行红外热图像观察,并记录每个患者的足跟部ROI平均温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足踝残疾指数(FADI)。分别比较有症状侧和无症状侧的足跟部5个ROI温度的差异,分析有症状侧5个ROI温度与VAS,FADI之间的关系,评估有症状侧5个ROI温度与疼痛、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有症状侧和无症状侧的5个ROI的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侧足底各ROI的平均温度与VAS之间无相关性(P>0.05),有症状侧足跟部5个ROI的平均温度均与FADI之间有相关性(r=-0.55)。结论: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跟部皮肤温度升高,且有症状侧足跟温度与临床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红外热成像检查可以作为评价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与疼痛相关的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