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耳针、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peptide,CGRP)、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栓素B2(nromboxand 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等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接受耳针、中药治疗14周后,放免法测定血浆CGRP、ET、TXB2及6-Keto-PGF1α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浆CGRP、ET及TXB2水平明显升高,6-Keto-PGF1α水平稍有降低,E日C及T/P明显升高,而耳针、中药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提示耳针、中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可能机制是良性调整血浆ET与CGRP及TXB2与6-Keto-PGF1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烟熏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变化及补肾化痰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支模型组,补肾化痰大,小剂量组和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组等5绢,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支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ET-1和CGRP的含量,结果:慢支模型组大鼠气管和肺组织呈 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血浆和BALF中ET-1和CGR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1),经用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后,血浆和BALF中ET-1和CGRP明显下降,与慢支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补肾化痰中药能显著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血浆和BALF中ET-1和CG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观察电针心经腧穴“神门”、“少海”对大鼠高血脂症模型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制备高血脂症模型。结果:动物高血脂症血浆中ET含量明显升高,CGRP含量明显下降,而电针可使动物血浆ET含量下降,CGRP含量升主,且神门穴较少海穴效应显著。结论:电针可调节ET和CGRP向正常水平逆转,使组织和血浆中的ET、CGRP水平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有利于血管运动平衡,使高血脂症所致的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以缓解,达到修复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推迟高血症演变过程,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丸与波依定联合应用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浆AngⅡ、ET、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20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予以波依定片5mg,每日1次口服;同时治疗组给予杞菊地黄丸6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浆AngⅡ、ET、CGRP水平变化。结果:(1)血压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BP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患者治疗后SBP无显著差异(P〉0.01);(2)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血浆ET、CGRP、AngⅡ水平变化:治疗后,治疗组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血浆CGRP即水平升高,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CGRP水平升高,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T、CGRP、AngⅡ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杞菊地黄丸联合波依定应用有很好的减压作用,且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单独应用西药;其降压的机制与抑制ET、AngⅡ的生物活性,同时促进CGR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角汤对大鼠脑梗塞模型ET、CGRP、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学辉  张介眉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4):462-462,465
目的:探讨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ET、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CGRP、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黄角汤组ET、CGRP、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P<0.01)。结论:黄色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与纠正血浆ET/CGRP、SOD/MDA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硝苯地平组(Nif组)、连萸药对组(LY组),每组8只,以正常WKY大鼠为对照组(WKY组),8只,共4组。WKY组和Model组予以生理盐水,Nif组予以硝苯地平溶液,中药组予以相应配伍剂量的浓煎剂,连续灌胃4周,测量大鼠灌胃前和灌胃4周末大鼠尾动脉的收缩压。第4周末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ET、CGRP的含量。结果与Model组比较,中药组大鼠4周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ET含量降低(P〈0.05),CGR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与Nif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对黄连、吴茱萸对S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增加CGR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戴红 《山西中医》2009,25(4):54-55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用益气复脉汤高、低剂量组、尼莫地平水溶液予以治疗,然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和CGRP含量。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ET含量明显增高,而CGRP下降,治疗后ET值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CGRP值比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益气复脉汤通过降低ET和增高CGRP,能够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起保护作用,其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汤湖热矿泥泥浴对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ET和CGRP含量的调节 ;方法 :以湿热证造模方法造模 ,设汤湖热矿泥治疗组、湿热证模型组、普通黄泥治疗组、正常对照组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 ;结果 :湿热证大鼠血浆ET升高而CGRP水平降低 ,汤湖热矿泥泥浴后ET、CGRP含量接近正常水平 ,普通黄泥对其影响不大 ;结论 :湿热证的病理状态及病情与体内ET和CGRP水平相关 ,汤湖热矿泥泥浴对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ET和CGRP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基本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吴辉  陈国华等 《中国中医急症》2002,11(4):286-286,288
目的:探讨黄芎汤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寻求黄芎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 实验依据。方法:以放免法测定急性期血浆ET、CGRP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ET及CGRP含量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黄芎汤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T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GRP含量升高,但差异无 显著性。结论:黄芎汤能降低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浆ET的含量,据此及有关ET生物活性的研究可知,黄芎汤能减轻由于脑出血造成的脑血管痉挛,调节脑出血大鼠血管舒缩功能,改善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  相似文献   

10.
大川芎方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CGRP及E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川芎方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研究大川芎方对大鼠偏头痛模型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大鼠偏头痛模型,灌胃大川芎方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GRP、ET含量。结果: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CGRP、ET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大川芎方7.0g生药/kg.d、3.5g生药/kg.d、1.75g生药/kg.d剂量均可明显降低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与ET水平。讨论:大川芎方可能通过对血管活性物质CGRP、ET水平的调节,来改善血管的异常舒缩状况,抑制神经性炎症,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作用和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机制,观察不同腧穴组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50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2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血浆ET,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中ET,NO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并且不同的选穴组方,其疗效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及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VD)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与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制备VD大模型,针刺脑、肾耳穴后,作免疫组化,行为学测试及图像分析,结果:耳针治疗后VD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特别是bcl-2明显增加,与学习记忆成绩呈正相关,结论:耳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可能是通过针刺调控细胞凋亡,达到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气亏虚兼痰凝血阏证患者31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组31例,单纯中药治疗组31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针药并用组我痛症状缓解率和缺血心电图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P<0.05或P<0.01)。各组患者治疗前后ET、cGRP及TXA2、PGI2水平比较,针药并用组改善和调控上述指标的作用亦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和中经治疗组(均P<0.01)。提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以中医综合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14.
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头穴透刺组再加患侧百会透太阳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头穴透刺组治疗14 d后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水平有明显良性调节作用.头穴透刺是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ET、CGRP异常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44  
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饥饿中枢、腹内侧核(VMH)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LHA的兴奋性(P<0.01),提高VMH的电活动频率(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石良  陈汉平 《中国针灸》1997,17(7):405-409
本研究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铺片进行了观察。与以往结论不同,本实验在3个月病程的糖尿病大鼠即发现其具有毛细血管曲张、管径不规则、微血管瘤和无细胞毛细血管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特征,病程至6个月时,各种病变进一步加重。针刺后观察,其微血管病变得到改善。有关机理研究的结果表明:针刺防治DRP的作用机理是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栓形成倾向、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血糖等综合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东杰  范群丽 《中国针灸》2003,23(3):165-16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EH)的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以针刺太冲、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关元穴;对照组单纯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BP)、空腹血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P<0.05,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改善高血压病IR,与其改善BMI、WHR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许能贵  梁兴伦 《中国针灸》1997,17(8):493-496
为了解针刺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选用30只大鼠进行了针刺心经经穴和肺经经穴的研究,并与空白对照组相对比,发现:2组均有降低动脉血压的作用,并能降低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升高C-肽/胰岛素比值。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升高心房肽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为主治疗儿童智力低下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采用针刺、耳穴贴压及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了100例智力低下(MR)儿童,并设双盲空白对照组25例,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智能测试方法,以智商和社会适应行为作为观察指标。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证明本疗法能够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智能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位注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针刺治疗,2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检测ET、CGRP的变化,并于4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颈夹脊穴位注射在降低ET的同时,可显著升高CGRP的含量;治疗组愈显率为88·6%,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位注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改善患者血浆ET、CG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