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分诊管理措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诊患者(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实行分级分区分诊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赵婷  李丹  李蓉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205-20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的抢救与配合,以提高护士抢救应急能力。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265例急诊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分析抢救与配合的经验。结果本组265例急诊重症患者,抢救成功234例,有效率88.3%,抢救总平均时间为18.5min。抢救后患者APACHEⅡ和ISS评分与抢救前比较显著降低,RT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在急诊科抢救重症患者,要突出“急、快、准”,积极主动、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悦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314-3315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危重症监护三部分组成[1],它是急诊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我院所在地为县级市,市"120"急救中心自创立以来便挂靠我院急诊科,因此,急诊科兼负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抢救的双重职责,现就急诊科建设与参与"120"急救中常见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探讨早期诊断和早期急救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昏迷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昏迷原因,100例急诊昏迷患者昏迷原因居前三位的是脑血管意外36例(36.0%),脑外伤28例(2S.0%),药物中毒18例(18.0%);抢救结果,100例急诊昏迷患者,成功抢救89例,成功率为89.0%,死亡11例,死亡率为11.0%。结论急诊昏迷具有高死亡率的特点,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减少脏器损害和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339-34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诊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未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流程,仅采取常规护理流程期间)急诊科收治的11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从接诊到明确诊断的时间、采取专科治疗的时间、致残率及致死率。结果研究组从接诊到明确诊断、采取专科治疗所用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致残率、致死率分别为15.00%、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13.79%,P<0.05。结论快捷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救治效率,为患者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研2008年我院急诊科处方,探讨其处方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利用自行编制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全年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外伤者居多,18~45岁年龄段为我院急诊患者的主体,抗菌药物的使用较高。结论:针对急诊科收治患者及用药特点,应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网络且进行抗菌药物的流行病学调研,并加强急诊科医师的培养及学习,有利于抗菌等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我院急诊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为提升急诊科风险管理水平,我院于2016年1月起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引入到急诊科,在该模式实施后前分别从急诊科收治患者中抽取60例进行研究,对该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该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P <0.05)。结论通过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大幅增加,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误诊原因,降低急诊误诊、漏诊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诊治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危重,确诊困难,本组误诊的111例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科确诊87例,各住院病房确诊23例。结论急诊患者因其特殊性,易出现误诊,提高急诊临床医师综合素质及完善基础检查实施是降低急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2014年我院留观患者疾病构成,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我院2012年~2014年三个院区急诊科留观患者87904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急诊患者的疾病分类、年龄、转归情况。疾病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结果 2012年、2013年、2014年3年急诊留观患者分别是18307、30573、39024例。排名前5位的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60岁年龄组急诊患者最多,其次是45~49岁年龄组,分别占急诊总留观患者的35.14%和32.9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依然是急诊留观、急诊抢救最多的,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其次是损伤和中毒。对急诊留观患者疾病构成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和掌握急诊留观患者年龄及病种分布特点,有助于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急诊/急救学科建设临床总结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急救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急救中心(包括急诊科及120急救中心)是医院必不可少的临床科室.我院急救中心肩负着杨凌示范区120院前急救及杨凌示范区医院急诊科工作.根据近10年来急诊/急救临床工作回顾与总结.积累了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210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急诊患者1576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 1576例急诊患者主要为外伤877例,服毒52例,癔症31例,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24例,腹痛498例,心肌梗死23例,其他58例。结论急诊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急诊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的临床护理效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宫外孕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经我院急诊科收治宫外孕的患者共60例为对照组,2009年2月-2011年2月经我院急诊科收治宫外孕的患者共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抢救程序、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对两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科停留时间(术前准备、等候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患者康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宫外孕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科停留时间、术前准备、等候手术时间等,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救治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根据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1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诊断与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急诊科初步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其中193例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并及时转到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有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诊科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检查,采取多种抢救措施,应做到尽早诊断,积极抢救,并及时准确的分流到各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进一步的病因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亚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136-136,138
目的分析急诊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早期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选择患者.的病死率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经急救治疗后,成功存活并转入其他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者116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病死率为3.33%。结论对创伤性患者施行早期急救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支援型急诊科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78-2079
目前在我国许多医院.因各方面条件限制。以支援型为模式的急诊科。还要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努力把急诊科向“集院前急救-急诊科-急诊手术室一急诊病房或急诊ICU一体化”的模式过渡旧,又要注重现实,把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解决好,以完善弥补现有模式的不足,以推动当今急救医学的发展。现就该模式下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旨在搞好急诊工作。  相似文献   

16.
急诊药房服务于急症患者,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保证。急诊工作也体现出节奏快、压力大的特点,急诊科被称为医患纠纷的高发地带,发生在急诊药房的药患纠纷如处理不当,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本院急诊科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急诊护理操作风险进行管理。结果实施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在2012年前护理投诉和纠纷年均发生10起,实施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后降为年均1起,患者纠纷率和投诉率明显降低。结论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思想,经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达到了降低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魏德海  常琴  王露颖 《中国医药》2011,6(10):1235-1236
目的 分析由急诊科分流到各专科住院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为加强急诊科的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0年7月1日至8月15日由急诊科分流收入各临床专科住院的327份完整病例。以出院确定诊断为标准,观察急诊科初步诊断的符合率,并分组比较辅助检查的数量。结果 急诊科做出的初步诊断有212例符合出院确定诊断,符合率为64.8%(212/327)。其中,内科患者诊断符合率为51.6%(98/190),外科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3.2% (114/137),外科患者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2组患者入院前辅助检查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医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能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提高急诊科诊断水平,尤其是急诊内科诊断水平是今后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急诊分工合作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急救模式,研究组采用急诊分工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20.
鉴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急诊精神患者很多见。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维持医院医疗秩序的“窗口”,且精神患者情况具有错综复杂,花样繁多、来势险急等特点。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因此,精神科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为提高精神科急诊护理质量,使精神科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