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前对于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证实,肿瘤组织的生长在多方面依赖于肿瘤内新生的血管,恶性肿瘤转移及其在转移部位的生长也依赖于血管新生.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喉粘膜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粘膜上皮良性及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喉粘膜上皮、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的方法观察VEGF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观察VEGF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指标.方法:用抗VEGF抗体通过微波处理,暴露抗原,进行标准化的EliteABC染色,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确定VEGF在以上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正常组织、炎症及不典型增生、鳞癌中均有表达,但在鳞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在鳞癌组中发生转移的病变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的鳞癌组(P<0.05);VEGF与病理分级无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γ=0.5088,P<0.01).结论:VEGF不仅直接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而且其表达与喉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此外,肿瘤细胞也可表达VEGF进一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VEGF可能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因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粘膜上皮良性及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喉粘膜上皮、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的方法观察了VEGF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观察VEGF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粘膜上皮中的分布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和炎症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无未见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5.
6.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临床多见于皮肤,发生于鼻、鼻咽及喉咽部粘膜者少见。1981~1987年间我科收治5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43岁,1986年11月入院。右鼻出血伴鼻塞2月余,嗅觉减退,有时流粘脓涕,头痛。检查:右鼻腔、嗅裂大块新生物3×3×2.5cm~3,表面有痂,去痂呈灰白色,质中等,易出血。门诊病检拟诊“右鼻腔差分化癌”。术前放疗2周,总量为40Gy,行鼻侧切开术,摘除肿瘤,术后定期应用卡 相似文献
7.
胎儿喉室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光青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1999,13(1):4-5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6例不同胎龄胎儿的喉室粘膜上皮,发现胎儿的喉室粘膜上皮有4型细胞,即纤毛细胞、扁平细胞、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声带粘膜上皮主要为扁平细胞,其它部位主要为纤毛细胞,但纤毛细胞的纤毛方向并不完全一致,间有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提示在婴儿出生时,喉部的粘液纤毛系统已基本建立,声带的自洁作用远较其它部位差。 相似文献
8.
胃良恶性病变与复方五倍子液的粘膜附着强度关系探讨易小敏(广西玉林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玉林市537000)关键词肿瘤;胃;复方五倍子液;粘膜在使用复方五倍子液(含五倍子、河子、明矾,我院药厂生产)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发现其对正常粘膜及病损粘膜附着强度不... 相似文献
9.
Neu/c—erbB—2癌基因在颊粘膜上皮良性及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Neu/c-erbB-2癌基因在颊粘膜上皮良性,癌前以及癌变状态下的表达,并确立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粘膜上皮中的分布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bFGF和K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N)和炎症(IF)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的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而VEGF不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亦表达VEGF.在IF中,bFGF,KGF及VEGF的阳性率和反应程度较N均有所提高.结论:bFGF,KGF和VEGF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途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间质中的血管形成,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1例人类垂体腺瘤标本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 ,在 2 9例 (5 6 9% )垂体腺瘤标本中检测到bFGF呈中等强度以上的阳性表达 ;bFGF表达水平与PCNA标记指数呈正相关 ;在无功能腺瘤中 ,bFGF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相关 ,但在激素分泌性腺瘤中两者相关性不明显。提示bFGF可能参与了垂体腺瘤的增殖过程及部分腺瘤的侵袭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mRNA和bFGF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发现 :浆液性腺癌和内胚窦癌两者表达阳性率高于粘液性腺癌和颗粒细胞瘤 ;临床分期Ⅰ期和未转移病例两者表达阳性率低于临床分期Ⅲ~Ⅳ期和转移病例。结果提示VEGFmRNA和bFGFmRNA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转移发生关系密切 ,阳性表达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鼓膜穿孔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可能变化特征与规律,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12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个序列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后1、4、6、8、10 d组,每组动物20只。③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FGF mRNA在鼓膜的表达。结果①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FGF mRNA的表达,定位于上皮下结缔组织层,且急性穿孔组有时效性。②RT-PCR方法检测鼓膜穿孔后 bFGF mRNA的表达规律,同样具有明显时效性。③bFGFmRNA的积分光密度值急性穿孔组与正常对照组bFGF mRNA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①bFGF mRNA在急性穿孔后的鼓膜上有明显表达,表明其在急性穿孔鼓膜的愈合过程中可能意义重大。②bFGF mRNA在急性穿孔后鼓膜上的表达具有时序性,为医疗干预时机的选择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与喉粘膜上皮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与喉粘膜上皮癌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末端标记(ISEL)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喉粘膜(N)、炎症(IF)、不典型增生(DYS)和鳞癌(SCC)中间质的微血管数量及上皮的细胞凋亡情况,标记后的血管和凋亡细胞通过计数分别以微血管密度(MVD)及凋亡指数(AI)表示.结果:MVD值从N,IF,DYS至SCC依次增高,DYS及SCC组的MVD值与N,IF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YS组的凋亡指数(AI)在所有病变中最高;DYS及SCC组的AI值较正常N及IF组明显增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与喉粘膜癌前病变和癌变关系密切,在喉粘膜上皮癌变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I)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甲状腺癌bFGF和FGFR-I表达,并以15例甲状腺腺瘤,30例正常甲腺组织作对照,同时对33例甲状腺癌应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结果:bFGF与FGFR-I表达均呈癌>腺瘤>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bFGF表达和FGFR-1表达正相关(P<0.05),bFGF和FGFR-I表达与甲状腺癌细胞核DNA含量正相关(P<0.01),两者表达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阴性组(P<0.05),结论:bFGF,FGFR-I表达反映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豚鼠前庭中的定位和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FGFR)在豚鼠前庭终器的定位和表达。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b FGF位于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的胞浆及胞核 ,FGFR位于支持细胞表面。b FGF及 FGFR在成年豚鼠表达较弱 ,新生豚鼠及庆大霉素内耳损伤豚鼠表达较强。结论 :提示 b FGF在豚鼠前庭终器发育、结构功能维持及损害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应用于褥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褥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清洁创面、无菌敷料无压力包扎,早期选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及护理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联合应用bFGF局部喷涂,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50.0%)(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褥疮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FGF应用能明显提高褥疮患者的痊愈率和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对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LASIK手术患者41例,分为实验组(21例,41眼)和对照组(20例,40眼),LASIK术后给予4.88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g/L氟米龙滴眼液,每天4次,共2周。实验组给予bFGF;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两组均为每天4次、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干眼的症状体征包括模糊感、干涩感、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测量两组患者的视力、像差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模糊感、干涩感、ST、BUT无明显差异,bFGF组FL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球差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球差值、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RMSh与术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术后2个月时RMSh 稍有下降。bFGF组RMSh值比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能改善LASIK术后干眼,能促进角膜伤口的愈合,对术后总高阶像差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球差、慧差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