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t-PA改良组(61例,rt-PA加低分子肝素);rt-PA标准组(64例,rt-PA加普通肝素)。观察两组再通率、再闭塞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rt-PA改良组与rt-PA标准组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改良组显著低于rt-RA标准组(P0.05)。结论 rt-PA配合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疗效相同,副反应少。rt-PA改良法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急性心肌梗死被分成低分子肝素组(86例)和未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对照组(7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左室内血栓形成、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副作用非常少见。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3.
黄君杏  甘爵民 《内科》2009,4(5):712-713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前景。方法对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既往收治的37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肝素的使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肝素的使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对于符合ST段抬高的AMI溶栓标准的病例(63例)给予尿激酶1.5×106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于30min内静脉输注溶栓。治疗组(31例)于溶栓后即刻给予普通肝素1000U/h持续静脉输注48h。对照组(32例)于溶栓后12h后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尿激酶溶栓2h再通率80.0%,对照组溶栓后2h再通率5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后即刻静脉输注肝素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改善病人预后,且未见严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5.
范晓英 《山东医药》2009,49(17):69-70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与普通肝素治疗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期间,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136例年龄≥65岁、置入IABP的AMI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66例和低分子肝素组70例。回顾性分析2组IABP期间血色素、血小板变化及血栓、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低分子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血小板下降更明显[(89.8±67.1)×109/L vs(59.6±68.3)×109/L,P<0.05];普通肝素组与低分子肝素组出血事件(22.7%vs 22.9%)、缺血事件(1.5%vs 0%)及病死率(25.8%vs 24.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置入IABP期间,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同样安全,但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动脉内溶栓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诊动脉内溶栓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1例治疗时间窗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前及术后24h均行神经功能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术后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灌注分级(TIM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溶栓后20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20d后,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法(MRS)评价独立生活能力。结果溶栓前,患者NIHSS评分平均为17±8,术后24h为10±9,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4h神经功能评价,7例改善,4例无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溶栓后7例患者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3例未再通。MRS评分,8例患者疗效良好,3例疗效差,其中1例死亡。结论急诊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的,溶栓后24h神经功能检查改善程度与20d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溶栓后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疗效。方法: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一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mg,皮下注射,1次/12h,7天,另一组给予普通肝素7 500 U皮下放射,1次/12h,7天,观察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心肌梗死或死亡、出血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心肌缺血改善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P均<0.01),心肌梗死率、出血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具有使用方便,抗凝效果肯定,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ST段下降50%、胸痛缓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12 h内血管的再通率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则发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联合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进行溶栓治疗,可充分促进其冠脉血管再通率的提高,实现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对二组疗效及治疗后血流变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1).观察组血流变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MI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尿激酶治疗,均连续治疗5~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溶栓治疗后,治疗组出血率为10%,对照组出血率为3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以常规药物加低分子肝素钙和常规药物加普通肝素钠,比较两组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情况、常规和动态心电图变化、凝血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对凝血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第一组(43例,溶栓前应用LMWH 尿激酶组):入院后立即腹壁皮下注射LMWH5000IU,抗凝后平均(40±20)min使用尿激酶150万U溶栓。第二组(45例,尿激酶 溶栓后2h应用LMWH组):入院后(40±20)min使用尿激酶150万U溶栓,溶栓后2h应用LMWH5000IU腹壁皮下注射。第三组(42例,常规尿激酶溶栓组),常规溶栓后6h应用LMWH5000IU腹壁皮下注射。冠状动脉再通标准为同时具备1996年7月太原会议参考方案中间接指征的2项或2项以上。结果:第一组43例中37例再通(再通率83.7%)。第二组45例中再通35例(77.78%)。第三组42例中再通24例(57.14%)。第一组和第二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一组与第三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第二组与第三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溶栓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时间、ST段下降50%时间、12 h内血管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CK-MB变化时间、ST段下降50%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2 h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有效的取代普通肝素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方法将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37例(A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和静脉应用普通肝素组36例(B组,肝素钙组),疗程7d.观察临床心绞痛缓解、不良反应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监测血小板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A组和B组治疗无效者分别为1例(2.70%)和4例(11.1%).B组治疗无效者中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两组缓解ACS的总有效率为97.30%和88.9%(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C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而且出血危险小,无需实验室特殊监测,无严重并发症,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或非Q波心肌梗死(NQ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UAP或NQ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肝素组40例:予肝素5000IU静脉滴注,2次/日;低分子肝素组44例:予立迈青5000IU皮下注射,2次/日,两药均连用7日。所有病例合用阿司匹林150 mg/日,观察30日。主要观察终点:随防30日内发生的AMI、死亡和心绞痛复发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无显著性差异。14天后,低分子肝素组的死亡率、AMI发生率和心绞痛复发率三项指标总和低于肝素组(15.8%:17.5%,P<0.05);观察至30天,这种差异更加显著(20.4%:35.0%,P<0.01)。低分子肝素组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肝素组(6.8%:15.0%,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各种心血管事件更多,且出血并发症更少,应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观察35例急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35例常规治疗神经功能变化比较。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减轻急性脑梗死进展程度,有利于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符合UA诊断标准、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1)低分子肝素组(26例):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2)普通肝素组(21例):先予肝素5000U静脉推注,然后以1000U/h静脉滴注,调整剂量使APTT维持正常对照的1.5~2倍,持续48小时后改为5000U静脉滴注,每天2次,两药均连用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最长持续时间;(2)硝酸甘油消耗量;(3)心电图改善程度;(4)不良反应等。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均较治疗前缓解,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8.5%:81.0%,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出血并发症少于普通肝素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均有效,但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无需监测,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两组疗程的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7%,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2例(6.67%),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组3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抗凝治疗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5.8%,低分子肝素组80.8%,阿司匹林组58.9%;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无一例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有效(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加强抗凝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