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又可称为乳房结构紊乱症.由于乳腺组织成分增生,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好发于25~50岁,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其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50%,根据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将其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乳腺腺病(又可分为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三种)、乳腺囊性增生病.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纤维瘤并存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病,mastopathy)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青年女性尤为好发。囊性增生病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囊性增生病本身是否会恶变与其导管上皮增生程度有关。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目前为了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临床采用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是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在病理学形态上包括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两类,因此也称"乳房囊性增生病"或"慢性乳囊性乳房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相似文献   

4.
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培勇  邹梅 《河南中医》1999,19(5):27-27
乳腺小叶增生是指乳腺小叶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疾病,临床以乳房胀痛与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属中医“乳癖”范畴。乳腺小叶增生可分为单纯性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病。前者属于生理性改变,后者属于病理性改变。乳腺囊性增生病其组织学表现主要有导管上皮增生和管腔高度扩张形成囊肿,多数中、小导管内发生乳头状瘤。单纯乳腺增生通过治疗随着内分泌功能的恢复,多数病人的症状可以逐渐缓解,一般不会癌变。而乳腺囊性增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如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  相似文献   

5.
米泰宇 《中医研究》2011,24(11):37-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于手术前后口服中药汤剂,手术方法采用瘤体局灶切除,不需重建整形;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将瘤体连同增生组织整块切除,大部分需重建整形;观察2组术后1~2年的乳房形态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乳房形态改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有显著疗效,且对患者乳房形态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玉凤 《河南中医》2003,23(10):54-55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腺导管扩张和囊性改变为主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组非炎症、非肿瘤性良性增生病 ,其发病率约占成年妇女的 80 %~ 90 % ,发病时除了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还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症状 ,乳房局部可出现结节 ,使患者恐惧不安 ,且本病为乳癌的危险因素 ,恶变率为 2 %~ 4 % [1] 。所以重视乳腺增生症的防治 ,对于防治乳腺癌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自 1991年开始应用乳癖消及维生素E治疗此病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2 93例均为 1991年以来我院门诊病人 ,其中最大年龄 5 4岁 ,最小年龄 1…  相似文献   

7.
小针刀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2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 ,属中医乳癖的范畴。1997~ 2 0 0 0年 ,我们采用小针刀治疗乳房囊性增生 2 3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2 3例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48岁 ;双侧乳腺囊性增生16例 ,单侧乳腺囊性增生 7例 ;病程最短1年 ,最长 5年。1.2 临床表现  2 3例病人均经红外线乳腺检查仪检查 (其中 2例活检 )确诊。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 ,但程度不一 ,具有周期性 ,常发生在月经前期 ,月经后期胀痛减轻或无疼痛 ,6例胀痛时可波及肩部及腋下 ,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2 3例均可触到乳房…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0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良性疾病的总称.该病以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乳腺腺病等,临床上尤以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居多.笔者2004年7月-2007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2000余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1080例得到随访且资料完整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谭白山 《湖南中医杂志》2001,17(5):44-44,61
乳房囊性增生病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 ,其病理是导管呈囊状扩张 ,导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小叶内及其周围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俗称“乳腺小叶增生”,为常见乳房疾患。笔者根据中医辨证理论 ,在临床上运用疏肝理气 ,化痰散结法治疗该病 30例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42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 4年。1.2 诊断标准 参照金盾出版社 1990出版的《新编诊疗常规》拟定。患侧乳房周期性疼痛 ,来月经后症状减轻 ,包块也可随之缩小 ,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可触及结节状肿…  相似文献   

10.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中年妇女.近年来青春期少女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在病理形态上分为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两类.是乳癌前病变。中医学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乳癣范围.其发生与肝、胃、冲、任等经脉密切相关。患者多有情怀不畅史,思虑伤及脾胃.恼怒伤肝.肝郁日久则气滞.气滞血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即而不调,脾失健运则痰凝气结形成肿块.血瘀经脉不通则疼痛.乳房胀痛程度及日中块大小、硬度受月经周期、劳累、情绪影响。  相似文献   

11.
楼丽华老师是浙江省名中医,多年来一直从事乳腺病专科临床工作,治疗乳房囊肿有丰富经验.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乳房囊肿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状物,分积乳囊肿和单纯囊肿两类.积乳囊肿是指乳汁在乳管内积聚而形成的囊肿,多见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乳汁分泌而乳腺导管不通畅是积乳囊肿的病因.乳房单纯囊肿是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一个类型,其形成是由于病变部位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顶浆分泌,使导管呈囊性扩张形成囊肿,囊肿壁内衬一层扁平上皮而无明显增生表现.好发于30~50岁妇女,特别是即将停经的妇女.囊肿多为多发性,手术难以逐个切除,且易反复发作.由于囊肿是一种良性的乳房疾病,楼老师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而采用局部穿刺抽液配合内服中药治疗,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指女性非妊娠期非哺乳期有液体自乳头溢出。PND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乳房内和乳房外2种,乳房内常见病因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癌等,引起乳头溢液的乳房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内分泌及药物因素[1]。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既非感染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乳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房囊性增生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 53例乳房囊性增生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乳房囊性增生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近期治愈和明显好转率达 85% ,8例无效者做手术切除。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囊性增生病效果明显 ,但要注意适应症 ,排除乳房癌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病治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纤维囊性乳腺病,是一种综合多种临床病症的疾病,包括乳腺组织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等。乳腺增生病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与复旧不全,导致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本病既非炎症,也非肿瘤,临床上突出表现为乳房疼痛和肿块。乳腺增生病是生育期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高、月经初潮年龄早、大龄初…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泽余 《河北中医》2009,31(8):1268-1270
乳腺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是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结构退行、增生改变的非肿瘤性、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显示出独特优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足部按摩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21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囊性增生是妇女的常见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专家指出乳腺囊性增生病有恶变的可能,因而应积极治疗。我单位1985年起就开展了乳腺疾病的查治工作,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5年我们针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病理特点,采用足底按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有完整资料,并通过X钼靶摄片诊断的21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情况作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 ,临床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以往本病有许多种命名 ,如“乳腺囊性增生、囊肿病、囊性腺病、慢性纤维性乳腺炎、 Schimmcelbusch氏病 ,结构不良 ,囊性纤维腺病等。命名繁多 ,十分混乱。实质上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造成乳腺小叶实质、间质异常增生而又复旧不全的结果 ,既非炎症 ,亦非肿瘤 ,而是正常乳腺小叶结构在数量上和形态上异常改变的结果。称之为纤维囊性增生病较为合适 ,它概括了本病从外观到组织结构的变化 ,是妇女乳腺常见的 ( 90 %的妇女均可发生乳腺增生病 )小叶增生性病变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正乳腺增生病是发生于乳房部位的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在病理形态上为慢性囊性增生[1]。笔者采用中药橘核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较好,并与西药治疗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98例均为2011年-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部就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医师诊疗技巧》中乳腺增生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多为两侧乳房发生大小不等的、圆形的、质中的结节,肿块边界欠清,质  相似文献   

19.
罗跃东 《光明中医》2010,25(12):2254-2255
目的观察"温阳化癖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温阳化癖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60例,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8.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温阳化癖汤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足反射疗法治疗乳腺增生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囊性增生病,在病理形态上包括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两大类,属于非炎症非肿瘤,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妇女常见病。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很大一部分妇女有乳腺增生(在体检中发现),但无相关症状或仅有轻微临床表现;有一小部分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并伴随其他表现,因而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