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4月,采用5点穿刺经腹入路,先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继而体外构建回肠新膀胱,最后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实施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5例。皆为男性,平均年龄67岁。结果手术时间420~600min,平均480min,术中失血量350~800ml,平均400ml。术后淋巴结及手术切缘均阴性。随访3~24个月,除1例有轻度夜间尿失禁外,其余患者均昼夜控尿良好。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200~350ml,平均27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1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被误诊误治的3例多器官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83岁、69岁和71岁,均以血尿待查住院。例1、例2首次均以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外院多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例1于3个月前,曾在外院先后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和肾切除术、回肠膀胱术;例2在入院前,曾在外院行肾输尿管部分切除;例3以肾盂癌在外院行肾、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患者入院后行尿细胞学检查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或磁共振(MRI)检查及膀胱镜检查。例1诊断为复发性膀胱癌术后,肾切除术后右输尿管残段癌,左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全身多发性转移;例2为复发性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右输尿管下端癌,多脏器转移,多器官衰竭;例3为右肾盂癌肾切除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癌。例1给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例2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例3行膀胱部分加输尿管残段切除术,BCG膀胱灌注局部化疗。全组患者随访6年,例1、例2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3个月死于肿瘤全身转移、多脏器衰竭,例3无瘤生存6年健在。 结论提高对多器官尿路上皮癌的认识,不能满足于单一器官肿瘤的诊断,不但要给予CT、MRI等检查,还需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必须行膀胱镜检查,尤其是复发性膀胱癌应警惕上尿路上皮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正确的术式选择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Ⅱ~Ⅲ级、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效果。结果 16例患者膀胱根治均切除成功,手术时间240~320min。腹腔镜下失血量为100~500ml,平均为230ml。2例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d恢复肠蠕动并拔除耻骨后引流管,4d后开始进食。2周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随访4~26个月,1例有排尿困难,5例术后早期出现轻微尿失禁,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均可完全控制排尿,5例男性患者有勃起功能障碍。16例均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将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可能在具有一定腹腔镜手术操作基础的基层医院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一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08年9月,对3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22例,腹腔镜手术13例。术中保留患者的前列腺包膜、精囊、输精管、神经血管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排尿情况,并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新膀胱压力及性功能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前列腺包膜和勃起神经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时间为210~330min,平均271min;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460ml。腹腔镜手术时间为210-420min,平均343min;术中出血80-800ml,平均377ml。术后3个月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250-350ml。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能自行排尿,2例患者有夜间尿失禁。术后71.4%(20/28)的患者保留了阴茎勃起功能。无患者出现尿道残端或前列腺包膜肿瘤复发,有2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结论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标准的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控尿效果好、可保留勃起神经等特点,适用于对性功能要求较强、肿瘤未累及膀胱颈及前列腺的较年轻的患者。然而,其肿瘤控制效果坏有待于讲一彤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9例,均为男性,年龄40~64岁,平均55岁。尿路上皮癌8例,按WHO分级标准,Ⅱ级5例,Ⅲ级3例;腺鳞癌1例。肿瘤多发6例,均为尿路上皮癌,肿瘤最大径1.5~11.0cm。TNM临床分期:T2N0M07例,T3N0M01例,T4N1M01例。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出血量200~800ml。输血5例,输血量400~600ml。病理分期:T2aN0M05例,T2bN0M01例,T4aN0M02例,T4N2M01例。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4个月。7例无瘤生存,肾功能良好;2例术后2年死亡(1例腺鳞癌者死于全身转移,1例死于意外事故)。所有病例白天控尿均良好,夜间控尿良好5例,剩余尿量0~50ml。1例术后出现上尿路扩张积液、肾功能不全,为两侧输尿管末端粘连所致,经内镜下粘连松解后积液消退,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年龄〈50岁者,术后6个月有阴茎勃起,服用西地那非片可完成性活动。结论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发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168例,其中T2a期103例,T2b期65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T2a期34例,T2b期36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行辅助化疗。随访2~18年,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135例,肿瘤转移102例,死亡10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51.8%、32.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转移19例,死亡2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3.7%、57.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近(P〉0.05),但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均P〈0.05)。结论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存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术后长期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6例均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5例均定期行膀胱药物灌注化疗。1例行输尿管口电切的患者术后未发生同侧输尿管口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严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个月:23例均无瘤存活,3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5.4%;4例复发患者,2例再次行TURBT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辅以术后灌注化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入路膀胱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6例,年龄54~78岁,平均69.4岁.开展腹腔镜下腹膜外入路膀胱癌根治术,术中经腹膜外膀胱切除及淋巴清扫,3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余12例行Bricker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0月该院1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成功施行了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例因术中膀胱内肿瘤出血增加术野无法显露而中转开放手术。12例在直视下行新膀胱尿道间断吻合,2例在腹腔镜下采用单针连续缝合法行新膀胱尿道吻合。手术平均时间44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90 ml。术后病理提示12例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1例伴部分鳞状细胞癌,2例为膀胱腺癌。2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术后出现尿失禁。术后随访6~56个月,3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1例目前发生肿瘤颅内转移。其余10例目前仍无瘤生存,其中1例术后1年出现尿道内口狭窄,经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治愈。10例患者目前控尿功能恢复良好,新膀胱容量约300 ml。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可作为临床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笔者报道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通过对63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回肠/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提出护理重点在于术前肠道护理,术后原位新膀胱冲洗,预防吻合口瘘,各种管道的护理,新膀胱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患者男性,64岁,膀胱镜检膀胱内多发性占位,CT检查无远处转移。手术采用3臂2辅助孔,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开放手术下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原位双U形回肠代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330min(包括体位摆放及da-Vinci机器人到位30min),其中全膀胱切除180min,原位膀胱术120min。手术失血量800ml,输红细胞600ml,血浆300ml。术后病理: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第10天拔除双侧输尿导管,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尿控良好。结论 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机器人将复杂的盆腔腹腔镜手术变得简单易行,提高了手术的精细度和灵巧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后的尿流动力学结果,探讨引起异常尿动力学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进一步改进下尿路重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的13例患者术后上、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结果。结果:最大自由尿流率、腹压、残余尿量和最大尿道压与正常功能膀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膀胱压、膀胱顺应性和最大尿流率时膀胱压与正常膀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并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术后双肾输尿管轻度肾积水。结论:膀胱全切除-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基本解决了下尿路重建问题,但存在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控尿不完全和新膀胱排空不良等问题,可以通过术中输尿管、尿道的外翻吻合、新膀胱的最低位与尿道吻合、蹲位(增加腹压和松弛盆底肌肉)排尿、术后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定时排尿正确的训练等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采用膀胱全切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21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法全膀胱切除,其中17例用改良回肠原位新膀胱,4例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随访1~4年,对这些患者术后新膀胱功能、控尿和排尿功能、上尿路形态和功能、血电解质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2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6.5 h,平均4.5h.输血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病理报告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白天控制排尿良好15例,夜间控制排尿良好6例,多在术后3~6个月时完全控制排尿.5例术后不同程度肾积水,6~8个月恢复正常.无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残余尿量30 ml,1例残余尿量40ml,出现肠梗阻、代谢性酸中毒各1例.随访1~4年,1例25个月时因车祸死亡,1例肿瘤浸润膀胱壁者,淋巴结阳性,术后拒绝化疗,14个月后远处转移死亡,余19例生存良好.结论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满意,严重并发症少,新膀胱控制排尿良好,患者生活质量高,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1例,其中利用手助操作通道的切口行回肠膀胱术24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7例;并观察围手术期的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31例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5-530min,平均365.7min出血量100-500ml,平均250.9ml。其中3例需输血,输血率为9.7%。术后进食时间为2~15d,平均4.3d。住院时间平均19.7d(9~83d)。术后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占19.4%。3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1~38个月),2例回肠膀胱切口疝,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肺部转移及局部复发并全身转移各1例,带瘤生存。肿瘤转移死亡1例,猝死1例。其余27例无瘤存活。结论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在复杂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和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引流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以及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和进行盆底肌的训练。结果:18例患者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好,术后5~7 d恢复饮食,2周后拔除盆腔引流管,3~4周拔除膀胱造瘘管,5~6周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拔除尿管后,经过对新建膀胱进行排尿功能训练,2周后可自控排尿,仅1例患者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配合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患者进行入院时、术前、术后和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疏导、传授卫生保健知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各种管道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了护患关系,有利于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术前准备,使患者安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通过对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增加了健康知识,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低压回肠袋代膀胱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后正位膀胱重建术 ,解决贮尿和排尿问题。方法 采用Studer低压回肠袋正位膀胱重建术 38例。结果 回肠袋膀胱重建术贮尿量满意、排尿良好 ,偶然出现夜间尿失禁。并发症少。结论 Studer低压回肠袋正位膀胱重建术是比较理想的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月12月施行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并发症、新膀胱功能、肿瘤控制情况、生存情况、勃起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组24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240~380min,术中出血量200~1200ml,输血11例,术中直肠损伤1例。术后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5例电解质紊乱,1例肠梗阻,2例尿瘘;另有2例真性尿失禁。20例获随访,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梗阻性肾功能不全,1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目前在接受放化疗中,15例无瘤生存。术后性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活质量大致满意。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效果良好,提高手术技巧是术后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庞建  吴建军  虎华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775-1776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行全尿道切除术或行局部加热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经全尿道切除术均一期愈合,除1例失访、1例因他病死亡外,其余22例随访3~26个月均无瘤生存。6例患者行局部加热化疗后,随访2~3年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癌术后尿道癌重在预防;全尿道切除术是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局部加热化疗,简便易行,尤其适于手术切除困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