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NCPAP预防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近期预后。方法:4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0例,预防组为应用PS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无RDS改变,治疗组为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提示有不同程度RDS改变,两组均联合应用NCPAP。结果:预防组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显著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5天(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生后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矫正年龄6个月的智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可以减少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生后早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智力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机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早期PS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PS联合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p H值、Pa O2、Pa CO2均较治疗前逐渐改善,而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大(P0.05);观察组用氧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重复使用PS人数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PS联合呼吸机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的血气水平,缩短用氧时间,减少PS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咖啡因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NCPAP治疗;观察组行NCPAP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频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达峰时间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频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达峰时间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CPAP联合咖啡因能够有效减少RDS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频率,缩短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黄华兴  李经猷  成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317-331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21例NRDS患儿经气管插管给予PS治疗,固尔苏120 mg.kg-1.次-1,PS治疗前后均给予NCPAP支持。观察PS治疗前后患儿临床表现、X线胸片的改变,分析比较PS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NCPAP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应用PS治疗前比较,应用PS后1 h患儿呼吸窘迫症状消失8例(38.1%),明显好转12例(57.1%);24 h X线胸片转正常15例(71.4%),好转4例(19.0%)。与应用PS前比较,应用PS后1 h、6 h、12 h、24 h、48 h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a/APO2明显上升,PaCO2及O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PAP的压力及Fi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NRDS患儿经PS联合NCPAP治疗,治愈19例(90.5%),1例改机械通气后治愈,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研究新生儿科32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为观察组,32例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1两组最终出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2两组需用鼻塞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及呼吸机治疗参数、肺氧合功能的比较。结果 1观察组减少了出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2观察组在使用鼻塞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呼吸机治疗参数PIP、MAP和FiO_2、上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aO_2/FiO_2氧合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预防性使用PS能减少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否能改善其临床经过、降低病死率.方法诊断为RDS且胸片在Ⅱ级或Ⅱ级以上的早产儿27例,按时间顺序分组,1997年11月~1998年10月14例作为对照组,给以机械通气;1998年11月~1999年12月13例作为治疗组,气管内滴注PS,每次100 mg/kg,必要时6~12 h后按原剂量重复给药,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拍胸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30 min、6 h、24 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FiO2、MAP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片除2例重复给药者外,其余11例均于6 h后症状即见改善,24 h明显改善;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短,患儿出生0~3 d的死亡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S治疗早产儿RDS可以迅速提高PaO2,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应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出生0~3d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住该院新生儿科的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联合组应用PS及NCPAP,PS组仅采用PS,对照组两种方法均未采用。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气变化、胸片、RDS发生率、并发症、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及转归。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症状、血气变化及胸片均较其余两组明显改善,RDS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住院天数缩短。结论珂立苏与NCPAP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NRDS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减少有创通气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由于肺泡II型上皮细胞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危重急症.近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报道日渐增多[1],但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患儿肺部X线的变化情况的报道很少.现收集我院2003~2004年NICU收治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生RDS 40例,其中PS加呼吸机治疗20例,单用呼吸机治疗20例,对各个不同时期肺部X线表现进行评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易发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RDS),常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伴结构、功能不成熟所致.RDS临床表现为新生儿早期出现呻吟、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及呼吸增快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因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而死亡.PS替代疗法是治疗RDS安全、有效的方法[1].本院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在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curosurf)为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管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RDS取得良好疗效,可明显减少有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的使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剂用于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8例胎龄≤35周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出生后立即给予PS预防治疗,选取同期确诊为RDS的36例早产患儿为对照组,应用呼吸机与PS,对比两组患儿的RDS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7.1%)RDS,该院同期收治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的RDS发生率为38.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RDS死亡率为8.3%,明显低于同期收治早产患儿RDS的死亡率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预防早产儿RDS时可以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效果显著,用于治疗早产儿RDS时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低孕龄早产儿于生后5~15min气管内给药(固尔苏),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血气、严重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PS对RD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并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7,(3):409-411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出生,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排除合并先天畸形等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69例,随机分为早期使用NIPPV组35例和早期使用NCPAP组34例,若这2种方式不能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则使用气管内插管,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患儿出生5天后总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PS使用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无创呼吸机支持总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总用氧时间、气胸发病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率、总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 NIPPV组早产儿出生5天后总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PS使用率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BPD发生率、VAP发生率、总用氧时间、气胸发病率、NEC发病率、总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使用NIPPV可降低RDS患儿出生5天后总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降低PS使用率,缩短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临床疗效优于NCP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否能改善其临床经过、降低病死率。方法:诊断为RDS且胸片在II级或II级以上的早产儿27例,按时间顺序分组,1997年11月-1998年10月14例作为对照组,给以机械通气;1998年11月-1999年12月13例作为治疗组,气管内滴注PS,每次100mg/kg,必要时6-12h后按原剂量重复给药,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拍胸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30min、6h、24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FiO2、MAP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片除2例重复给药者外,其余11例均于6h后症状即见改善,24h明显改善;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短,患儿出生0-3d的死亡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S治疗早产儿RDS可以迅速提高PaO2,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应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出生0-3d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该院2009年8月~2014年4月出生的早产儿并患有典型HMD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PS同时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只给予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症状、血气分析、氧疗时间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症状、血气分析等均有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在呼吸症状、血气分析改善更明显,氧疗时间更短,ROP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HMD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效果,为RD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80例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NCPAP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死亡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O2;PaCO2;PaO2/FiO2等指标两组变化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患儿早期给予PS和NCPAP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且出生6h内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7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DuoPAP组(39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DuoPAP治疗;NCPAP组(40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NCPAP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变化及氧合指数(OI),以及患儿72h内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uoPAP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H在2h(t值分别为5.721、6.175、2.188)、12h(t值分别为3.370、2.010、2.090)均高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2h(t=-3.092)、12h(t=-2.868)、24h(t=-4.42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在48h和72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总无创呼吸支持时间(t=8.437)、72h内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χ2=5.78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比率(χ2=5.785)、总住院时间(t=2.258)、总住院费用(t=5.50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uoPAP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更好地改善气体交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有创通气,从而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DuoPAP与InSurE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大限度地发挥PS的作用,减少患儿对额外PS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常见的危重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肯定.肺表面活性物质分天然和人工合成2种.我科5例均使用天然PS,PS价格昂贵(1.5ml/4 500元),使用方法特殊.本文对我科2002年~2003年应用PS治疗NRDS 5例进行总结,探讨给药前、中、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选择HMD患者4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30mg(kg.d),分三次用5%葡萄糖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采用NCPAP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胸片、呼吸机参数变化、血气、血氧合指数变化、合并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胸片、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合并症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HMD疗效显著,经济安全,但应早期应用,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19.
郭素华 《现代医院》2006,6(9):63-64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对呼吸机使用和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HMD的早产儿给予PS加NCPAP治疗,与同期用呼吸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的30例HMD作对照,观察两组患儿的吸入氧浓度(FiO2)、上机时间,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S加NCPAP治疗组的FiO2较对照组减少,上机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近期并发症(肺炎)的发生较对照组减少,治愈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PS加NCPAP治疗HMD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控制性通气(CM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18例合并 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别纳入研究组(n=61,采用 NCPAP联合PS治疗),对照组(n=57,采用 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遂宁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均于入院2 h内分别进行 NCPAP联合PS治疗与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观察其不同时段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①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的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及 NRDS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合并NRDS早产儿不同时段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新生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PS较CMV或 SIMV联合 PS治疗早产合并 NRDS,可缩短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不会增加患儿病死率。NCPAP 是否为早产合并NRDS患儿更好体现肺保护性的通气治疗方式,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