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上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常用的有桡动脉和股动脉.但在产科,由于妊娠原因,特别是妊娠晚期孕妇,股动脉不作为常规选择方式;而桡动脉血管细,不易固定,且穿刺疼痛感明显,穿刺成功率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孕妇采用肱动脉抽取血气标本.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纵向挤压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向挤压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按常规操作采取血标本;观察组用左手示指指尖在肱动脉搏动最强处向下按压做一压痕;常规消毒后,左手示指指尖放于压痕处,中指并列放于示指旁,两手指沿血管走形向桡侧滑行触摸血管侧壁.向尺侧推压血管,至血管不能移动;然后中指加压按压血管,示指指腹抬起能感到血管波动即可;右手持一次性动脉血气针在压痕处进针抽取血标本,后续处理同常规组。采集右上肢时两手指先向尺侧滑行.再向桡侧推压血管,其他操作程序同左上肢。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纵向挤压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纵向挤压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纵向挤压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按常规操作采取血标本;观察组用左手示指指尖在肱动脉搏动最强处向下按压做一压痕;常规消毒后,左手示指指尖放于压痕处,中指并列放于示指旁,两手指沿血管走形向桡侧滑行触摸血管侧壁,向尺侧推压血管,至血管不能移动;然后中指加压按压血管,示指指腹抬起能感到血管波动即可;右手持一次性动脉血气针在压痕处进针抽取血标本,后续处理同常规组.采集右上肢时两手指先向尺侧滑行,再向桡侧推压血管,其他操作程序同左上肢.结果 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 纵向挤压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患者根据病情经常需要取动脉血检查血气分析,以便了解患儿的酸碱平衡、呼吸功能、电解质及血氧饱和度。传统的桡动脉穿刺采血常因桡动脉易滑动,采血点不易固定,患儿体质差异,血管深浅不一,易给患儿造成痛苦,特别是单独取血或患儿烦躁时成功率低,易形成皮下血肿。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颞浅动脉取血检查血气分析,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颞浅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患者根据病情经常需要取动脉血检查血气分析,以便了解患儿的酸碱平衡、呼吸功能、电解质及血氧饱和度.传统的桡动脉穿刺采血常因桡动脉易滑动,采血点不易固定,患儿体质差异,血管深浅不一,易给患儿造成痛苦,特别是单独取血或患儿烦躁时成功率低,易形成皮下血肿.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颞浅动脉取血检查血气分析,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血液检验项目多,常需同时采集动脉血查血气和静脉血查血常规等。由于疾病影响以及长期输液等因素,患者外周血管情况较差.静脉穿刺困难,增加了护士采血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有研究表明.动脉血与静脉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等检验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试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行动脉穿刺.同时留取血气及其他血标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真空采血针动脉穿刺留取血气及常规血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血液检验项目多,常需同时采集动脉血查血气和静脉血查血常规等.由于疾病影响以及长期输液等因素,患者外周血管情况较差,静脉穿刺困难,增加了护士采血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有研究表明,动脉血与静脉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等检验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试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行动脉穿刺,同时留取血气及其他血标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肱动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46岁,发现左肘部前方肿物1年余,最初约花生米大小,有疼痛感,肿物逐渐增大。查体:左肘部内前方可触及2cm×2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清楚,轻度压痛,桡动脉搏动减弱。穿剌细胞学检查见大量纤维样细胞。拟诊为纤维瘤于2004年2月7日手术。术中见肿物同术前检查大小一致,包裹肱动脉,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包膜完整,用血管夹阻断肱动脉远近端,剖开肿物,呈灰白色,动脉管腔已完全闭塞,追问患者近2年有发作性左上肢针刺样疼痛病史,考虑患者已建立良好侧支循环,遂切断结扎血管,摘除肿物。病理诊断左肱动脉血管平滑肌瘤并管腔闭塞(图1)。术后随访半年,…  相似文献   

9.
肱动脉表浅化在血透中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完善、患者生存率的普遍提高,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显得愈来愈困难[1]。我院1994年8月至1999年10月采用肱动脉表浅化为无血管通路的9例肾衰竭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慢性肾衰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3~57岁,平均48.8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1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1例。病程3~20年,均因外周血管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手术而行肱动脉表浅化建立血管通路。方法:臂丛神经麻醉下,于肘关节上方肱动脉尺侧2~3cm自上而下作一长10~15cm的弧形切口,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肱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慢性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经左侧桡动脉远端入路(A组)与72例经左侧肱动脉入路(B组)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慢性闭塞症患者,其中B组18例因穿刺左侧桡动脉远端失败而改为穿刺左侧肱动脉;观察2种方法穿刺成功率、2组髂动脉开通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穿刺桡动脉远端成功率为79.55%(70/88),穿刺肱动脉成功率为100%(72/72)。髂动脉顺行开通成功率[78.57%(55/70)vs.80.56%(58/72),<χ2=3.67,P=0.09]及总体开通成功率[94.29%(66/70)vs.95.83%(69/72),χ2=2.34,P=0.1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5.71%(4/70)vs.13.89%(10/72),<χ2=3.24,P=0.02]。结论 相比经肱动脉入路,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慢性闭塞症更为安全,而开通成功率相当。  相似文献   

11.
黄智红 《护理学杂志》2018,(11):38-39,43
目的提高血液病患者血细胞动脉单采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2例行血细胞单采术的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肱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对照组行盲穿,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肿发生率、穿刺所需时间及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动脉血细胞单采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在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中最为常见,是血管外科的常见动脉病之一。血管造影一直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在各种无创检查中,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相媲美,临床应用较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urboHawk腔内减容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处理复杂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21例股腘动脉ISR的患者采用TurboHawk腔内减容联合DCB治疗。其中男13例(61.9%),女8例(38.1%);术前ABI为0.45±0.14;Rutherford分级为2级1例(4.7%),3级3例(14.3%),4级7例(33.3%),5级8例(38.1%),6级2例(9.5%);Tosaka I级2例(9.5%),II级7(33.3%),III级12(57.1%)。 结果:21例患者均获技术与程序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Rutherford分级为0级2例(9.5%),1级9例(42.8%),2级3例(14.2%),3级1例(4.7%),4级3例(14.2%),5级3例(14.2%)。1例(4.7%)术后9个月因冠心病而死亡,1例失访。18例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ABI为0.69~1.45,平均0.84±0.12,一期通畅率为83.3%,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88.9%。 结论:TurboHawk腔内减容联合DCB治疗复杂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