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桐君采药录》一书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包括1·书名及卷数;2·撰写时代、流传概况及主要内容;3·佚文出处;4·与其他早期本草学古籍之比较。  相似文献   

2.
《桐君采药录》辑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录神农氏作赭鞭、钩制,从六阴阳与太一(乙),升五岳。四渎土地所生,草、木、石、骨、肉、虫、皮、毛,万种千类皆鞭问之。则检其能主治,当其五温冷。故甘草先被呼问。附子后见将岳。众药皆谐,各记所能。据《医家千字文》原注引《桐君录》。桐君乘绛云之车,唤诸药精,悉遣述其功能,因则录之,呼为《桐君药录》。据《本草抄义》(《医家千字文》原注引)转引。  相似文献   

3.
冼建春  刘心纯 《中药材》2000,23(12):773-776
本文考证了《岭南采药录》57种中草药名的原植物。  相似文献   

4.
药祖桐君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4,(7):1222-1222
南朝梁·陶弘景说:“上古神农著《神农本草》。……其后雷公、桐君又增演《本草》,二家药对,扩大其主治范围,增繁其类别”。又:“依据《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总共三百六十五味,来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之气。”  相似文献   

5.
刘心纯  冼建春 《中药材》2000,23(11):715-717
广东南海萧步丹著《岭南采药录》收载两广及海南等省中草药576味。其中一部分为今药典收载,一部分为南方自产自用中草药,还有一部分演变成今天南方的习惯用药。所谓地方习惯用药即药名与药典收的正品相同,但其原植物不同,经多年临床实践为地方中药标准收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岭南采药录》一书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就该书在岭南地区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分析。此外,亦对岭南地区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提出相对于岭南丰富的文化传统,对于岭南民族植物学研究更有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继兴 《中药材》2003,26(Z1):6-7
1关于桐君 1.1桐君事迹的传说 1.1.1黄帝时代说 1.1.2唐尧时代说 1.1.3上古时代说 1.2历代人氏对桐君的缅怀 1.2.1为桐君建造祠堂 1.2.1.1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草药的采集,可说是源远流长。就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来说,其中已有不少采药的章句。下面撷摘一些,并略作诠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明确指出清·陈士铎《本草秘录》一书的著述蓝本系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草秘录》一书中的"木通"一药进行了本草学方面的考证.指出《本草秘录》中的"木通"系指葡萄之根或藤茎,而非《中华本草》所指出的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更非今称通草之通脱木.并提醒读者,在读《本草》类图书时,不但要尽量寻找较好的版本,更要善于从其书的宏观布局中体会作者的意图,否则难免产生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之误.  相似文献   

10.
王苗  周铭心 《吉林中医药》2013,(12):1291-1294,1301
选取明代赵开美宋刻本《伤寒论》,从中选取其汤剂方剂88首,采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判定各方之君药,测算其君药指数,分析其性味、归经特点,同时对比所判定君药与古代医家所认定君药的符合程度。其中有1味君药者79首,2味君药者9首,共97味君药,去除重复后共得充当君药药物31味。君药指数统计,豆豉(0.80)最大,其次为赤石脂、麻黄、柴胡、半夏等。本文判定君药与文献既定君药符合率为76.9%。君药与非君药特性比较,君药之温药大于非君药,而其寒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辛味药大于非君药,而其甘味药小于非君药;君药之归脾胃膀胱肾经者大于非君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木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木部中作为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食用部位、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记载,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木部共记载了43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木部药物总数的27.92%。其中,有35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同的药用植物共9个品种,药食部位不同的药用植物共14个品种;《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嫩芽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皮类6种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适宜人群、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服食禁忌。结论:《本草纲目》木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证类本草》引用《本草拾遗》版本考证。方法;采用宋代官修本草《开宝》《嘉祐》《图经》引用《本草拾遗》的版本内容进行考证。结果:《证类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同(开宝》《嘉祐》《图经》等,官修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并非同一版本。结论:提示今天对《本革拾遗》的研究,引用时应注意其传世版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草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草部中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药食记载、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内容,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草部共记载了151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草部药物总数的33.78%;《本草纲目》草部有126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相同的药用植物共41个,不同的共40个;《本草纲目》记载了非常丰富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根及根状茎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五大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方法,以及个人体质、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内容。结论:《本草纲目》草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以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14.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单味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麻黄碱的提取揭开了我国研究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的序幕,靛玉红、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及青蒿素治疗疟疾等的成功发现更是为世人瞩目。尽管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已经给新药研发带来若干佳绩,但现实却不容乐观,需要摆脱纯分析的观点,需要充分地进行活性筛选,需要坚持以复方为中药新药的研发主体,并善于有机把握“精确”与“模糊”。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进口“洋中药”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小平  陈建南  刘中秋  周华 《中药材》2001,24(2):136-142
本文对市场上的进口中成药和植物药制剂的医疗定位、剂型、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特点及对国际中药市场的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抗击“洋中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整体调理、辨证施治治疗特色,发展成分明确、机理清楚、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在当前转化医学提出的国际化背景下,发挥传统中药丰富临床经验的优势,结合现代“组学”等整体研究的思路,探寻临床观察-实验验证-临床检验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将为传统中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创新中药的开发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传统中医学、中药学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人类进入日益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向疑难疾患作冲刺的新时期 ,全球正兴起“绿色食物”、“绿色药物”的热潮 ,发展中华传统中药 ,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科学化 ,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1 传统中药的概况中医学的辨证论治 ,针对多因素治病、整体综合的调节观特色 ,日益受到重视。此外 ,中医针灸学、中医推拿学、中医骨科等方面 ,亦有了重大的发展。中药材的生产鉴定、中药饮片加工炮制 ,中药房和中药厂工作虽然也有很大的进步 ,但与时代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1998年 ( 2…  相似文献   

18.
研读《本草纲目拾遗》,认为作者赵学敏在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基础上, 新增许多药物,民间验方、治法以及西医药资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