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最重要手段,它既包括心外膜血管的再灌注,又包括心肌水平的再灌注.1974年Kloner[1]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部分动物即使解除心外膜血管阻塞,心肌也可能很少或无复流灌注,并将之描述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1985年Schofer[2]以双核素扫描技术证明人再灌注时也会发生无复流现象.1986年Bates[3]报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无复流现象与梗死相关血管(IRA)中异常的造影剂前向充盈缓慢相关联.无复流主要发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也见于溶栓治疗后.多项研究证实此现象是AMI患者心脏微血管损伤和灌注障碍最严重的表现,是持续缺血、梗死进展、心室重构与心功能恢复障碍的预测指标,可使再次梗死率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4倍[4],因此在临床上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放射性核素技术在临床确定梗死面积、评估再灌注后心肌存活数量、确定静息性协同不能的梗死区域心肌活力、检测运动或药物应激时梗死区内或其周围诱发的心肌缺血等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AMI患者出院前的应激闪烁图显示的高危险心肌灌注图像:(1)梗死区内的可逆性缺损;(2)扫描图像显示多支冠脉病变;(3)与大面积梗死一致的大的非可逆性缺损;(4)从应激至静息时的显像存在暂时性左室腔扩大;(5)应用示踪剂时,肺吸收201铊(201Tl)增多;(6)门电路单光子发射性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示静息左室射血分数<40%.Shaw等对MI后运动应激心肌灌注显像患者的研究显示,应激诱发可逆性缺损显像者的死亡率为7.1%,而无诱发可逆性缺损显像者的死亡率仅为1.6%.同样,在>1支冠脉供血区域存在多处缺损者的死亡率和MI率为16.7%.而扫描正常者的死亡率和MI率仅为2%.Gibson等对无并发症的MI患者于出院前采用次极量运动201Tl闪烁图证实,无并发症而扫描显示高危险的MI者约50%后来发生心脏事件.扫描时梗死区域存在非可逆性缺损的低危险者的心脏事件率仅为6%. Dakik等报道,MI后溶栓治疗者进行运动应激定量201Tl SPECT显像对预测预后有重要价值,而冠脉造影预测预后的价值则与临床表现、左室射血分数和201Tl SPECT显像相仿.左室缺损<20%者后来的心脏事件率极低,根据定量显像结果分成高、低危险组与冠脉造影的危险分组效果相仿,即单支冠脉病变的为低危险者、多支冠脉病变的为高危险者. 急性MI后危险分级中,运动或药物99mTc-sestamibi(99mTc-MIBI)显像的效果与201Tl闪烁图相仿.Travin等报道,99mTc-MIBI SPECT显像显示存在缺血或多支冠脉供血范围出现缺损者出院后92%发生心脏事件.临床、ECG应激试验和99mTc-MIBI SPECT显像显示缺血性缺损数目的Cox回归分析发现,仅心脏事件率为38%且99mTc-MIBI SPECT显像显示>3个可逆性缺损的患者与后来的心脏事件率明显相关.无明显并发症的MI者可早期进行扩血管药物显像.Brown等的研究显示,梗死区域的201Tl再分布结果仅是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心脏事件的重要预报因子.201Tl闪烁图显示缺血者住院期间缺血性心脏事件率为45%.急性MI住院后2~4d进行潘生丁99mTc-MIBI大型多中心试验显示,潘生丁99mTc-MIBI SPECT显像显示低危险者2年的心脏事件率仅为2%/年. 大量证据提示,无并发症的急性MI者出院前早期进行运动或药物应激心肌灌注显像可将患者分为高、低危险者.入院后2~3d进行药物应激心肌灌注显像较为安全,并为预测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陈清江施文兴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同时发生患者的临床现状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合适时间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由急诊科、心脏科、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同时发生患者的临床现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情况,并对其进行一年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导致死亡的随访观察。结果 712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脑梗死者为24例(3.37%),院内存活11例,6例患者于脑梗死后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造影示前降支单支病变4例,1年随访介入治疗者无死亡,非介入治疗者死亡2例;158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心肌梗死者为18例(1.14%),院内存活6例,4例于脑梗死后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示3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例,介入治疗者3例,1年随访介入治疗者死亡1例,非介入治疗者死亡2例。结论心脑同时梗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在脑梗死急性期后尽早行冠脉介入治疗可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 (IR)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 方法  70例老年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 ,分为血糖正常 (NGT)组、糖耐量低减 (IGT)组及糖尿病 (DM )组。所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 ,检测血肌钙蛋白 (CTnT)、血糖、血脂、空腹血胰岛素等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AI)。冠脉病变用冠状动脉造影 (CAG)分析 ,心功能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定。  结果 IGT组与DM组间除空腹血糖及餐后 2h血糖、IAI有显著差异外 (P <0 0 1) ,其他均无显著差异 ;IGT组及DM组 (IR相对严重组 )与NGT组 (IR相对较轻组 )比较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 (71 4%、67 7%比 2 5 0 % )、冠脉远端病变率 (4 2 9%、42 9%比 14 3 % )、心功能减退 (71 4%、76 2 %比 3 2 1% )、3 0d内心脏事件发生率 (3 3 3 %、2 8 6%比 3 6% )、CTnT阳性率 (4 7 6%、5 7 1%比 2 5 0 % )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IGT与DM组间各项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IR相对较重患者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 ,CTnT阳性率高 ,心功能较差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将720例NSTEACS患者分为两组,A组合并T2DM,B组元T2DM,分析两组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与B组比较,A组体质量指数高,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史、冠心病史者多,住院期间心衰事件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血糖、血糖变异系数(CV)增高;冠脉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P〈0.05,〈0.01)。结论NSTEACS合并T2DM患者冠脉病变较重,常有左心功能异常、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糖尿病是冠心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CABG)术后的远期死亡率较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更高[1],糖尿病也是CABG术后移植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 ,也有研究表明死亡率的升高与胰岛素的使用相关[3]。本文旨在研究糖尿病胰岛素使用对复杂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纳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复杂病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这些患者均接受CABG全动脉搭桥手术治疗,55(70.5%)名患者为非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3(29.5%)名患者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全动脉搭桥方式,采用非体外循环搭桥术式。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 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347),5(6.4%)名患者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并发症,3(3.8%)名患者监护期间出现脑梗死。19(24.3%)名患者随访期间复查冠脉造影,其中2(2.5%)名患者的造影结果提示移植血管的功能病变,两组之间移植血管病变之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使用对多支病变CABG全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早期预后无显著影响,胰岛素的使用对于复杂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关键字】全动脉搭桥术;糖尿病;死亡率;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冠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导管血栓吸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7F指引导管,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9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8例吸引导管直接通过病变,1例使用了球囊预扩张。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8例,血栓明显减少1例。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均消失,前向血流完全正常者7例,2例血流稍减慢。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达TMP3级者7例.TMP2级2例。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无心力衰竭发生,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46%~72%。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可能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踝臂指数(ABI)预测T2DM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7月—2017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6例T2DM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将病人分为心脑血管事件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和非心脑血管事件组(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所有病人均测量ABI。同时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BI对T2DM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36例病人随访时间为9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9.8±7.2)个月,31例(22.8%)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包括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4例心力衰竭,6例脑梗死,另有5例病人死亡(包括3例心源性死亡,1例因脑出血死亡,1例因脑梗死死亡);心脑血管事件组与非心脑血管事件组年龄、糖尿病病程、ABI、高脂血症、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糖尿病病程及既往史后,ABI是T2DM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2DM)的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其病死率与并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有关,肥胖及久坐的生活方式更易发生T2DM和心血管病(CVD).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4000万,其中90%为T2DM,其患病率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患病率峰值为60~70岁人群,约65%的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其中心肌梗死(MI)、周围动脉病变及中风的相对危险增加2~4倍.美国NIH报道T2DM病人80%死于心脏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CHD).2001年我国糖尿病学会对近10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城市的10家医院糖尿病住院并发症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并发CVD的比例高达93%,这表明心血管事件是我国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抢救,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阻塞,重建心肌血运的效果毋庸置疑,但在成功开通心外膜梗死相关血管后,有5%~30%的患者发生了无复流现象(NR)[1].NR是PCI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和没有发生该现象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后发生NR患者在近期更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且有NR患者的病死率是没有发生NR患者的5~10倍[2-3],而无论是在实验中造成AMI模型,然后再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发生NR的动物[4]还是在临床上AMI后经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发生NR的患者[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都是引起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对AMI后NR与VA可能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AIM: Both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he degree of mucosal damage in coeliac disease vary greatly. In view of conflicting information as to whether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correlates with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we reviewed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oeliac disease.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correlated mode of presentation (classical, diarrhoea predominant or atypical/silent) with histology of duodenal biopsies and examined their trends over time. RESULTS: The cohort consisted of 499 adults, mean age 44.1 years, 68% females. The majority had silent coeliac disease (56%) and total villous atrophy (65%).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of mode of present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p=0.25). Sixty-eight percent of females and 58% of males had a severe villous atrophy (p=0.05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rend over time for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presenting as atypical/silent coeliac disease and having partial villous atrophy, though the majority still had total villous atrophy. CONCLUSIONS: Among our patients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in duodenal biopsie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indicating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must account for diarrhoea in coeliac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