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solubl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 sHLA-G)的表达,并探讨sHLA-G的表达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法,检测177个卵裂期胚胎sHLA-G的表达情况.结果 177个卵裂期胚胎中,101个卵裂期胚胎有sHLA-G蛋白表达,sHLA-G的总表达率为57.1%(101/177).其中双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卵裂期胚胎sHLA-G的表达率为66.2 %(90/136),三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卵裂期胚胎sHLA-G的表达率为26.8 %(1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1级卵裂期胚胎sHLA-G 的表达阳性率为64.3%(18/28),2级卵裂期胚胎为91.7%(66/72),3级卵裂期胚胎为16.7%(6/36).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Ⅰ级卵裂期胚胎sHLA-G的阳性率为88.9%(32/36),与双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Ⅰ级卵裂期胚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原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4个细胞的胚胎sHLA-G的表达率为56.7%(34/60), 5个细胞及6个细胞的胚胎为67.9%(36/53),7个细胞及8个细胞的胚胎为87.0%(20/23),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期胚胎有sHLA-G蛋白表达;且sHLA-G表达与胚胎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速度及形态评级并参考受精卵原核评级(联合评级),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后移植胚胎筛选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12月,采用联合评级筛选进行胚胎移植的434个周期,共2714个正常受精卵的资料.根据受精卵原核发育是否同步,分为原核发育同步组和原核发育不同步组,观察不同原核等级受精卵的发育潜力;首先根据胚胎发育速度及形态评级,再根据受精卵原核等级的联合评级选择移植胚胎.根据移植胚胎中是否含有原核发育同步的胚胎,比较原核发育同步组与原核发育不同步组受精卵进行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2714个正常受精卵中,原核发育同步组受精卵1774个,其中优质胚胎743个,优质胚胎率为41.88%;原核发育不同步组受精卵940个,其中优质胚胎319个,优质胚胎率为3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核发育同步组中胚胎移植周期395个,临床妊娠率为47.85%(189/395),着床率为27.49%(273/993);原核发育不同步组中胚胎移植周期39个,临床妊娠率为43.59%(17/39),着床率为25.00%(2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评级,受精卵原核发育同步组与发育不同步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无差异;参考原核评级不能预测更高的妊娠率和着床率,但能预测胚胎发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卵裂期胚胎sHLA-G表达与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定量测定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的表达,探讨sHLA-G分泌与胚胎种植率、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80份胚胎培养液样本,用ELISA法定量检测样本中sHLA-G的表达。结果:80份胚胎培养液样本中有35份sHLA-G表达阳性(≥2U/mL),阳性率43.8%,表达阳性组的平均含量为4.68±1.29U/mL;40例患者中27例至少1个移植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阳性,19例妊娠,妊娠率70.4%(19/27),所有患者均移植2枚胚胎,种植率46.2%(25/54);sHLA-G表达阴性(<2U/mL)的13例患者中3例妊娠,妊娠率23.1%(3/13),种植率15.4%(4/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胚胎培养液中sHLA-G含量与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有关,可用于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将sHLA-G表达水平结合形态学评分可作为选择胚胎的一种临床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与IVF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收集IVF-ET患者体外单个培养胚胎的培养液,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sHLA-G的浓度,并计算相应移植胚胎的妊娠率。结果:在41名患者的84份胚胎培养液中,sHLA-G阳性率52%(44/84),阳性培养液中sHLA-G浓度为3.7 ̄16.6ng/ml;移植至少一个sHLA-G阳性胚胎的妊娠率为69%,移植胚胎全部为sHLA-G阴性的妊娠率为18%,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sHLA-G阳性表达水平结合传统胚胎形态学评估方法,可以作为辅助选择移植胚胎的临床指标,预测IVF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泡液和卵裂起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与卵裂期胚胎发育以及IVF-ET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为临床优选卵母细胞及移植胚胎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检测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取卵日卵泡液及第3日移植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及表达量,将40例患者分为sHLA-G表达阳性组(n=15)和sHLA-G表达阴性组(n=25)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份患者卵泡液sHLA-G阳性率为37.5%(15/40),87份第3日移植胚胎培养液中sHLA-G阳性率为56.32%(49/87),卵泡液和胚胎培养液sHL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获卵数和受精率均无差异(P>0.05),sHLA-G阳性组的卵裂率、第3日胚胎卵裂球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其中胚胎培养液sHLA-G阳性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sHLA-G在部分卵泡液及早期胚胎培养液中均有表达,反映了胚胎良好的发育和种植潜能,预示着较好的IVF-ET结局,是一种优选卵母细胞和移植胚胎的有效的非侵入性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表达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方法:收集受精后第2日和第3日的单胚胎培养液300份,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检测其中sHLAG的含量,并设置阴性对照(不含有胚胎的胚胎培养上清液)。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移植胚胎各100枚。A组移植胚胎均为sHLA-G阳性,B组移植胚胎至少1枚为sHLA-G阴性,C组移植胚胎均为sHLAG阴性。分析单胚胎培养液sHLA-G的表达与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关系。结果:1妊娠组第3日胚胎培养液中平均sHLA-G水平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5)。2妊娠组第3日平均sHLA-G水平高于第2日(P0.05),但未妊娠组第3日平均sHLA-G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3A组种植率最高,其次是B组,C组最低(P0.05)。4优质胚胎(≥6-细胞Ⅱ级)的平均sHLA-G水平妊娠组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5)。结论: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水平与胚胎的发育潜能及其种植能力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将第3日sHLA-G浓度(尤其是第2日及第3日sHLA-G浓度变化情况)和胚胎形态学参数评估联合作为选择最优移植胚胎的标准,有望为单胚胎移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核期合子评级体系及核仁数目差异和早期胚胎选择方法与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单精子卵泡浆注射(IVF/ICSI)治疗周期,共689枚授精后第1天观察为正常受精的卵子,在受精后16~18小时根据合子的核仁前体数目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Z1、Z2、Z3和Z4共4个等级,并对胚胎的形态学、着床率和妊娠率进行评估,同时将原核核仁数目差值进行分类,比较其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Z评级高的合子在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妊娠率及着床率方面显著高于z评级低的合子,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正常受精卵核仁差异发现,核仁数间的差异不影响胚胎的后期卵裂以及优质胚胎的形成(P>0.05).结论:原核期合子评级作为简单、快速和无创伤的参数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合子质量,对后期胚胎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核仁数目的差异并不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但需进一步研究. 和Z4共4个等级,并对胚胎的形态学、着床率和妊娠率进行评估,同时将原核核仁数目差值进行分类,比较其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Z评级高的合子在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妊娠率及着床率方面显著高于z评级低的合子,组问比较差异有高度 计学意义(P<0.01);分析正常受精卵核仁差异发现,核仁数间的差异不影响胚胎的后期卵裂以及优质胚胎的形成(P>0.05).结论:原核期合子评级作为简单、快速和无创伤的参数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合子质量,对后期胚胎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核仁数目的差异并不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但需进一步研究. 和Z4共4个等级,并对胚胎的形态学、着床率和妊娠率进行评估,同时将原核核仁数目差值进行分类,比较其与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Z评级高的合子在卵裂率、  相似文献   

8.
Xu SR  Li Y  Liu H  Li HY  Tang R  Gao Q  Sheng Y  Chen Z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6):420-423
目的 评价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7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垂体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低(<1 U/L)的患者,其中给予r-hLH补充治疗的66例患者为r-hLH组,未给予r-hLH补充治疗的57例患者为非r-hLH组;另选择同期行IVF-ET治疗、垂体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血清LH水平正常(1~2 U/L)且未给予r-hLH补充治疗的14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及LH水平、获卵数、双原核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r-hLH组、非r-hLH组及对照组患者注射hCG日的LH水平分别为(1.59±0.77)、(0.54±0.25)及(2.39±1.01)U/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率分别为59.36%、57.79%和65.94%,r-hLH组及非r-hLH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原核胚胎率分别为67.62%、62.84%和68.32%,r-hLH组及对照组均高于非r-h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率分别为29.77%、18.26%和24.47%,r-hLH组高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Gn总量、注射hCG日雌二醇水平、平均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后LH过度抑制的患者,补充r-hLH可以获得较高的优质胚胎率、双原核胚胎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9.
Xu YW  Zhuang GL  Fang C  Shu YM  Zhang MF  Peng W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6):343-345,i001
目的 探讨原核期胚胎评分 (原核评分 )系统在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改良的原核评分系统对受精后 1 6~ 1 8h的受精卵进行评分 ,然后在受精后第3天根据卵裂期胚胎的形态 ,并参考原核评分选择移植胚胎。结果 在 1 78个常规IVF ET周期中 ,当移植胚胎的平均原核评分 (移植胚胎的原核评分总和 /移植胚胎的数目 )达 1 3分时 ,临床妊娠率和胚胎植入率分别为 49 1 %和 2 6 5 % ,显著高于原核评分 <1 3分的 2 9 4%和 1 5 0 %。随着移植胚胎中原核评分为满分 (1 5分 )的数目增加 ,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和多胎妊娠率也随之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可供冷冻的胚胎比例也与原核评分有关。当原核评分≥ 1 1分时 ,77 2 %的胚胎在受精后第 3天可供移植或符合冷冻标准 ;而 <1 1分时 ,仅有 46 1 %的胚胎符合标准 (P <0 0 0 1 )。结论 原核评分是辅助选择移植胚胎的有效参数 ,但原核期胚胎形态只能部分反映胚胎发育的潜能 ,因此必须与卵裂期胚胎评分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年龄及移植优质胚胎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中南大学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行新鲜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共4395个周期,按患者年龄分为年龄<35岁组(3442个周期)和年龄≥35岁组(共953个周期).每个周期常规移植2~3枚胚胎,仅有1枚可移植胚胎者移植1枚胚胎,年龄≥135岁或第2次移植且只有2枚胚胎者移植2枚胚胎.统计各组所有周期的临床妊娠及多胎妊娠率.结果 (1)年龄<35岁组移植1枚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29.64%(166/560)]低于移植2、3枚者[分别为51.63%(1315/2547)、52.84%(177/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2枚与3枚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者的多胎妊娠率分别为21.08%(35/166)、31.41%(413/1315)和42.37%(75/17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龄≥35岁组移植1枚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19.07%(41/215)]低于移植2、3枚者[分别为33.70%(92/273)、39.14%(182/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2枚与3枚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1枚和2枚胚胎者的多胎妊娠率[分别为19.51%(8/41)和20.65%(19/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者均低于移植3枚胚胎者[40.66%(7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48.17%(1658/3442)]高于年龄≥35岁组[33.05%(315/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5岁组移植1、2和3枚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与年龄≥35岁组移植相应胚胎数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多胎妊娠率[分别为31.54%(523/1658)和32.06%(101/3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患者移植2枚优质胚胎与移植3枚优质胚胎的临床妊娠率相近,但多胎妊娠率降低.年龄对多胎妊娠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胚胎早期卵裂用于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首次因输卵管因素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36个周期,授精25~27h后观察2PN受精卵是否出现早期卵裂,第3天行胚胎移植时分为移植胚胎中有早期卵裂胚胎组(A组)和无早期卵裂胚胎组(B组)。A组含有1个早期卵裂胚胎的为A1组,有2个早期卵裂胚胎的为A2组,有3个早期卵裂胚胎的为A3组。比较各组之间优胚率、种植率及妊娠率。结果:有早期卵裂的胚胎优胚形成率(63.3%)高于无早期卵裂的胚胎优胚率(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胚胎中有早期卵裂胚胎组(A组)种植率、妊娠率高于无早期卵裂胚胎组(B组)(35.9%vs 22.2%;53.2%vs 33.7%),A1组种植率高于A2组(23.3%vs 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胚胎早期卵裂可预测胚胎发育潜能,有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种植率。  相似文献   

12.
张永美  林小娜  周枫  尉敏龄  张松英 《生殖与避孕》2012,32(11):739-743,753
目的:探索卵丘颗粒细胞早期凋亡和骨形态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IVF结局的影响。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患者,根据不孕指征分为EMs组及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数和临床妊娠率。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对象卵丘颗粒细胞的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卵泡液中BMP-15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与对照组相比,获卵数分别为8.2±5.7个和12.0±5.8个,着床率分别为29.73%和47.31%,临床妊娠率分别43.37%和6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卵丘颗粒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37.82±15.81%,对照组为8.85±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泡液中BMP-15蛋白相对表达量EMs组为0.67±0.18,对照组0.94±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患者IVF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可能与卵母细胞分泌较少的BMP-15、颗粒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对不同卵巢储备功能女性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助孕的1 310例不孕症患者资料,按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分为三组:卵巢储备低下组(A组)AMH2μg/L,正常卵巢储备组(B组)AMH 2~7μg/L,卵巢高储备组(C组)AMH7μg/L,每组按HBs Ag检测结果分为女方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有无差异。结果 A组及C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无可移植胚胎率(14.6%)高于正常对照组(5.9%)(P0.05);B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正常受精率(69.8%)、卵裂率(96.97%)、优质胚胎率(21.8%)、着床率(31.3%)及临床妊娠率(44.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73.6%,98.6%,26.2%,41.3%,5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中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流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可能干扰了卵巢储备低下及正常卵巢储备女性的卵子质量及胚胎的发育,最终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王江  韩伟  熊顺  黄国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3):234-236
目的:比较未见原核来源胚胎与双原核(2PN)胚胎临床结局,探讨未见原核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IVF-ET),比较移植2PN来源第2天4细胞,第3天8细胞(4-8细胞)胚胎和非4-8细胞胚胎以及未见原核来源4-8细胞胚胎临床结局。结果:2PN来源4-8细胞与未见原核来源4-8细胞胚胎的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29%vs 44.44%,P>0.05),2PN来源非4-8细胞胚胎种植率明显低于未见原核来源4-8细胞胚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86%vs 44.44%,P<0.05)。结论:在IVF-ET周期中无2PN来源4-8细胞移植胚胎选择时,未见原核4-8细胞模式卵裂胚胎可考虑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体期使用生长激素(GH)对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且高龄(年龄≥35岁)DOR不孕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拮抗剂方案,分为研究组(加用GH)和对照组(不加用GH)。分析GH对促性腺激素(G n)使用总量、G n使用时间、获卵数、移植前内膜厚度、双原核(2 P N)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的影响。结果 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移植前内膜厚度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h CG注射日E 2水平、获卵数、2 P 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为28.0%、对照组为19.4%,研究组累积妊娠率为33.3%、对照组为20.0%,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GH对年龄≥35岁DOR患者可明显降低Gn的使用总量及使用时间,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对于胚胎着床失败患者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着床失败且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5岁和≥35岁着床失败患者在移植前使用阿托西班治疗组(n=193)和未使用阿托西班对照组(n=195)的胚胎情况及妊娠结局等。结果:对于着床失败1~2次的患者,无论<35岁还是≥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和对照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着床失败≥3次反复着床失败(RIF)的患者,年龄<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06%、57.14%和52.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46%、46.48%和32.39%(P<0.05);年龄≥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和对照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使用单剂量阿托西班治疗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使用单剂量阿托西班是安全的,对改善年龄<35岁RIF患者妊娠结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Frydman移植管和PCC移植管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我院IVF-ET治疗中由同一医生完成的949例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根据移植管类型分为两组:Frydman组481例周期(采用进口移植管Frydman),PCC组468例周期(采用国产移植管PCC),分析两组妊娠结局、血染程度、血染位置、装载胚胎耗时、外导管置管困难率和困难移植率。结果:①两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C组无血染率(84.83%)高于Frydman组(63.83%),轻度、中重度血染率和外导管血染率低于Frydm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导管血染率和内外导管血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胚胎装载耗时、困难移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组外导管置管困难率(36.75%)低于Frydman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中选择不同胚胎移植管妊娠结局无差异,但国产胚胎移植管PCC有降低血染程度和外导管置管困难率的优点,具有保护子宫颈组织的作用,临床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吸刮术对反复着床失败妇女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164例反复着床失败妇女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组82例于再次IVF-ET术前行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对照组82例IVF-ET术前未行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基础FS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胚胎着床率(22.12% vs 10.55%)、临床妊娠率(41.46% vs 20.73%)及继续妊娠率(36.58% vs 1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轻微吸刮术能提高反复着床失败妇女再次IVF-ET术后的临床妊娠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化冻融人第3天卵裂期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77例130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患者年龄、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等因素分组,比较各分组的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复苏3598个胚胎,存活3462个。周期临床妊娠率24.1%,出生婴儿291个。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组间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准备方案、胚胎的复苏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相同不孕年限亚组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12.0mm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较高(P<0.05);不同FET次数组间,1次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0.01,OR=0.43)、FET次数(2次组P<0.01,OR=0.30;3次组P<0.01,OR=0.19)、新鲜周期结局(P<0.01,OR=9.01)、移植胚胎质量(P<0.01,OR=3.52)与移植结局相关。结论:年龄、新鲜周期结局、移植胚胎质量等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异常受精胚胎的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包括常规IVF和ICSI)的955个周期的实验室和临床数据。结果:ICSI周期双原核(2 PN)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周期2 PN受精率(88.20%vs 72.04%,P0.01),而ICSI周期的未见原核(0 PN)、单原核(1 PN)及多原核受精率均低于IVF周期(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D5)0 PN的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率显著高于2 PN和1 PN组(P0.01)。新鲜移植周期和冻融卵裂胚移植周期,0 PN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2 PN组(P0.01),但是冻融囊胚移植周期,0 PN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与2 PN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ICSI周期中没有2 PN胚胎可供选择移植时,可选择0 PN胚胎,囊胚培养是合理利用异常受精胚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