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9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71例,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76例,共行纤维胆道镜取石186次,结石取净82例,结石取净率91.11%,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能降低胆管结石残石率及再手术率,提高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清除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技巧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260例应用网套法、冲洗法、推石法、咬石法和电击碎石法等多种取石技巧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257例(98.8%)患者取净结石,3例患者经胆道镜检发现肝内胆管狭窄并巨大结石嵌顿而再次手术,平均取石2.7次。结论:网套法、冲洗法、推石法、咬石法和电击碎石法等多种取石技巧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胆道残余结石的取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肝胆管术后残余结石取尽率。方法 总结1995—2003年应用纤维胆道镜经术后T管窦道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100例的经验。结果 100例患者共取石治疗270例次,结石取净93例,取净率93%。结论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理想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损伤轻,病人痛苦小,可以避免再次或多次胆道手术,在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68例,成功率9411%,结石取净率7058%,作者认为纤维胆道镜对解决胆道术后残留结石有其重要作用,讨论了临床应用体会以及如何提高取石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石(附27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石的临床应用和具体手术方法。方法:对270例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石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0例胆道镜取石患者中,261例一次取净结石,3例因结石巨大且坚硬而行开腹手术,6例患者伴肝内多发结石未能取尽而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经相应治疗而得以痊愈出院。结论: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石具有省时、安全、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对外科临床胆道残留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纤维胆道镜外科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改善胆道外科的手术条件,避免或减少胆道手术中多次手术、复杂手术的机会。方法:我院自199311~19951应用6MM电视纤维胆道镜于术中或术后共施检20例。结果:术中16例,发现结石11例,结石取净率10/11,残石1例。术后应用6例(含术中已检查之2例),结石5例,一次残石取净率为3/5,总取净率100%。结论:纤维胆道镜是胆道外科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对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48例胆总管探查术后使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8例中有残余结石的36例,34例经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取净率94.44%.结论: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安全易行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术中、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对145例肝内胆管结石进行取石,取得满意疗效。术中、术后结石取净率分别为92.8%、81.4%;并且纤维胆道镜取石方便,可反复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已成为肝内胆管结石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0lympusCHP-P10型纤维胆道镜对21例胆石病病人术后残存结石经T管窦道进行取石治疗。探索纤维胆道镜在胆石病病人术后残余结石术中应用价值。方法胆石症病人T管引流术后3周逆行造影后仍有残石为治疗对象。做好术前常规准备,了解残石大小、部位、数目及T管走形。对T管窦道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直视下胆道镜缓缓插入胆管,按顺序探查胆道,发现结石网篮取石。结果21例镜检中有20例为肝内外胆管残石,其中肝外胆管残石9例,占42.9%,肝内胆管残石5例,占25.8%,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均有残石7例,占33.3%,最多取石4次,因残石嵌顿取石失败1例,取净20例,取净率95.2%。结论国内文献报道肝胆管术后残余结石率30.36%,另有报告应用胆道镜使残余结石率由44.4%降至7.0%,胆道镜术后取石成功率95.5%,本组成功率95.2%,为提高取石成功率,我们除了采用套、推、冲洗等方法取得治疗残石满意疗效外,我们也对肝内胆管小结石,窦道窄小,结石大排出困难的采用特殊冶疗获得取石满意效果,从而提高了取石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胆道结石术后残余结石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9例,均取净,无不良反应。介绍取前准备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术中常规探查取石后用纤维胆道镜复查,发现残石继续取石。术后经T型管造影仍遗留残石者经窦道取石。结果:术中85例胆道结石常规取石后经胆道镜复查,残石率34.1%。经再次取石,术后T管造影残石率下降至11.8%,经窦道取石后最终残石率为2.4%;术后经T管窦道治疗残石15例,12例取净,取净率80%。结论:纤维胆道镜具有降低残石率,提高手术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例胆囊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测,并于术后给予病理检测,观察CT和MR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1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胆囊炎、胆结石4例,胆囊癌11例;CT检查显示:胆囊炎、胆结石5例,胆囊腺肌症1例,胆囊癌9例;MRI检查显示:胆囊炎、胆结石5例,胆囊癌10例。MRI敏感率达90.91%,CT敏感率达81.82%。9例胆囊癌患者术前CT、MRI均得到明显诊断,且其中4例为早期胆囊癌,病理上均没有突破浆膜层。结论 CT平扫对胆囊癌的诊断率较低,增强CT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而MRCP的多方位观察对侵犯胆总管及周围肝脏结构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因而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应用中应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3.
气压腔内弹道碎石术治疗胆道术后难取性残留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气压腔内弹道碎石(即APBL)术在胆道术后难取性残留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纤维胆道镜和输尿管硬镜配合下,应用国产的气压腔内弹道碎石机对15例胆道术后残留的铸型的,直径大于1.5cm,或嵌顿的,难取性结石采用碎石后再取石,检验APBL在治疗胆道术后难取性残留结石的可行性.结果15例患者除1例好转后放弃治疗外,余14例均经1~3次APBL后取石干净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治愈率达93.3%.结论APBL在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中只要应用合理是一种安全,高效,低廉的碎石方法,可大大提高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愈率和避免因取石造成的胆道损伤,特别适用于不是处于胆道弯曲位的巨大的,胆管狭窄口上端的,铸型的,或嵌顿性等原因造成的难取性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系结石MRI检出的适宜序列,评价MRI推测胆系结石类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胆石症,且手术取出最大径>8 mm的胆囊或胆管结石的30例患者。术前行上腹部轴面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FS T1WI)、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FS T1WI)、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和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E-FS T2WI)序列扫描。30例患者中,胆色素石16例,胆固醇石14例。观察各序列结石的信号特点,测量信号强度,计算结石检出率。采用 McNemar′s检验对各序列胆系结石的检出率差异进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胆色素石与胆固醇石各序列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结果:3D-FSPGR-FS T1WI和FIESTA序列对胆系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3.33%(28/30)和96.67%(29/30)。胆色素石在3D-FSPGR-FS T1WI上表现特征性高信号, 绝大部分胆固醇石在所有MRI序列中为均匀或混杂的低信号。3D-FSPGR-FS T1WI上,胆色素石的信号强度高于胆固醇石[146.3(42.12)vs.32.15(35.61),P<0.000 1]。结论:3D-FSPGR-FS T1WI和FIESTA序列对胆系结石的检出率高,3D-FSPGR-FS T1WI有助于结石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胆囊癌误诊原因。方法 对病理已证实的 2 7例NevinⅠ、Ⅱ期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7例早期胆囊癌患者中 ,诊断正确 12例 (44.4 % ) ;胆囊癌合并胆石症者 15例 (5 5 .6 % ) ,其中误诊胆石症 10例 (6 6 .7% ) ;无合并胆石症者 12例 (44.4 % ) ,其中误诊 5例 (41.7% ) ,合并有胆石症者误诊率明显高于无合并胆石症者。结论 早期胆囊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合并胆石症是其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 ;B超检查和术中探查是诊断早期胆囊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产房发生的36例护理缺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加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实施风险管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达标率100%;患者满意度由2005年12月的89.3%上升至2007年12月的98.4%;难产率下降;分娩人数稳步增长。结论:产房风险管理能提高助产士风险意识,自觉地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使产房工作质量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的462例患者,其中合并乳头憩室92例(憩室组).无合并乳头憩室370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胆结石的患病率、结石发生部位及结石成分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462例患者中,憩室组92例,占19.9%,非憩室组370例,占80.1%.憩室组平均年龄61.8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61.8 vs 51.2岁,P<0.01),且憩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P<0.01).本组92例十二指肠憩室有72例合并胆结石,其发生率78.26%,而非憩室组370例中仅97例合并胆结石,占26.2%.十二指肠憩室组并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憩室组.本组中乳头旁憩室胆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乳头周围型憩室者,有显著性差异.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且结石成分主要为胆色素结石.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结石发病率显著增高,且主要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硬直胆镜下碎石治疗肝胆管线留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取石的新方法。方法:对31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通过T管窦道采用硬直胆镜取出主要肝胆管中纤维胆道镜难以取出的结石。结果:30例患者残余结石完全取出,避免再次手术。结论:通过T管窦道采用硬直胆镜辅以机械碎石能有效取出胆道残余结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减压治疗恶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大面积脑梗死并行微创减压治疗的患者13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22~85岁,≥ 60岁者6例。在发病后180 d通过电话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 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3例中4例在3 d内死于脑疝及相关的严重合并症,病死率为30.8%,95% CI:9%~61%。1例在1个月后死于胆结石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存活者中mRS评分≤ 2者5例,mRS评分>2者3例。无微创手术相关的颅内感染、出血及硬膜下血肿等合并症。结论 微创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本方法不受年龄局限,方法简单、快捷、安全、有效,无明显手术相关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20.
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984 年11 月~1998 年6 月间术后用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233 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取净结石210 例(90.1% );23 例残石未取净(9.9% ),其中中转手术3 例(1.3% )。影响术后胆道镜取石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术时机、手术中是否作胆道镜检查、残留结石大小和嵌顿与否,以及肝内胆管是否狭窄。结论: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中,纤维胆道镜(包括术中和术后胆道镜)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不能完全替代手术切除病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