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PIO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及体外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以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为转染介质介导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superparamgnetic ironoxides,SPIO)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合适条件,通过标记细胞的体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获取最佳的磁共振扫描序列.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SPIO和PLL以1:0.001 2混合配制氧化铁一多聚赖氨酸(F-PLL)混合液,用铁浓度分别为0、4.2、8.4、21、42、84μg/ml的FE-PLL复合物标记BMSCs.计算细胞标记阳性率,测量并绘制末标记细胞和不nd浓度铁标记细胞的MTT生长曲线;对不同浓度铁标记的细胞进行磁共振成像.分别用浓度为0、0.05、0.25、0.5、1.0、5.0 μg/ml的PLL同BMSCs共同培养,了解各种浓度PLL对细胞的生存是否有影响.结果 细胞的标记率分别为O%、(44.40±11.33)%、(71.97 4±8.01)%、(88.86±9.10)%、(98.24±2.94)%、100%,随着SPIO浓度的增加而增加.MTT显示在铁浓度<42 μg/ml时FE-PLL上复合物对细胞的生长活性无明显影响,而铁浓度为84μg/ml时,细胞的生长活性受到抑制.PLL在浓度≤1.0μg/ml时对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当PLL浓度为5.0μg/ml时,细胞生长明显受抑.MRI信号随FE-PLL复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标记细胞的信号在T1WI的改变不及在T2WI及T2*WI明显,而以T2*WI信号改变最明显(P<0.05).结论 以PLL为转染介质,SPIO能够高效的标记BMSCs,并且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不会影响干细胞的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2.
钱文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28(3):21-23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E-1阳性表达于肿瘤边缘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表现为淋巴管扩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EGCG-O-CMC纳米粒,以保护EGCG的生物活性,提高EGCG的体外稳定性.方法 建立HPLC法测定EGCG含量的方法.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EGCG-O-CMC纳米粒,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交联比(CaCl2与O-CMC的质量比)、EGCG与O-CMC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EGCG纳米粒包封率、载药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载IR780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纳米粒(VEGFR2/IR780/PLGA-NPs),体外评价其物理性质、荧光成像能力、对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at choroid vascular ...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Sinerem体外标记及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Sinerem和转染试剂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标记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初步评价磁共振成像活体示踪Sinerem标记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成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将制备的Sinerem-PLL复合物以浓度Sinerem 200μg/ml和干细胞共孵育培养过夜.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确定细胞内铁的摄取、定位情况;并对细胞增殖、凋亡检测评价.体内外以SE序列T2WI与T2*WI行4.7T磁共振干细胞成像.结果 该方法标记干细胞效率为95%以上,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铁颗粒存在胞质中,电镜显示铁颗粒集中于内涵体和溶酶体中;该浓度时Sinerem对细胞的活性影响与未标记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后细胞体内外的T2WI与T2*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结论 利用Sinerem对比剂经PLL介导标记骨髓源神经干细胞高效易行,磁共振可用于活体示踪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及其在肿瘤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对比剂,具有血浆半衰期长及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摄取等特点,在磁共振血管成像、肝脏骨髓肿瘤的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肿瘤病灶的显示及肿瘤免疫成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在基础及临床方面研究的深入,其必将使现有的一些肿瘤磁共振成像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高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激光粒径仪测定其粒径、电位,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性质,采用透析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姜黄素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9.24±2.06)nm,Zeta电位为(-18.77±1.27)m V,药物平均包封率为(89.55±1.84)%,DSC结果表明其理化性质稳定可靠,体外12 h累计释放率为(43.12±1.02)%。[结论]制备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新型非病毒载体ASODN-Protamine-HSA-PLG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对体外细胞核靶向的可能性.方法 用鱼精蛋白硫酸盐(protamine sulfate)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缩合反义寡核苷酸(ASODN), 再以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作为载体材料, 采用双乳化溶媒蒸发法制备载ASODN-Protamine-HSA-PLGA纳米粒(ASODN-P/H-PLGA-NP).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两步法测定其包封率;用MTT法测定其毒性;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进入人喉颈鳞癌细胞(Hep-2)和靶向细胞核的能力.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28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34,平均zeta电位为-23.3 mV,平均包封率为78.45%.PLGA 纳米粒对ASODN-P/H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ASODN-P/H-PLGA-NP能够顺利的进入Hep-2细胞,并具有较强的细胞核靶向作用.结论 ASODN-P/H-PLGA-NP是一种具有细胞核靶向潜力的非病毒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粒径小、形态均匀、包封率较高、带稳定正电荷的神经毒素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选用聚乳酸为载体,壳聚糖为修饰物,采用复乳法制备神经毒素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用优化方法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140.5nm),形态规则,大小均匀,包封率高(83.5%),Zeta电位为+30.5mV;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纳米粒包封率高,大小均匀,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制备黄芩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以及体外角膜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芩素PLGA纳米粒,评价其性质和体外缓释效果,主要包括:纳米粒粒径,纳米粒包封率,药物载药量和体外缓释曲线等。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黄芩素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黄芩素PLGA纳米粒粒径(92.5±2.35)nm、Zeta电位(-21.1±2.5)mV、包封率(92.5±2.35)%、载药量(23.12±1.45)%。体外缓释实验提示:突释阶段黄芩素释放率在1 d内达(8.37±0.31)%,缓释阶段纳米粒可稳定释放,在10 d时释放达(51.30±0.50)%,细胞增殖实验提示黄芩素PLGA纳米粒对细胞体外生长无不良影响,细胞相容性好。[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黄芩素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装载肝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双次乳化法制备装载有肝素的PLGA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缓释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 ①使用双次乳化法制备PLGA-肝素纳米粒(PLGA-Hep NPs);②对PLGA-Hep纳米粒进行理化分析和体外缓释效果评价,主要指标有:纳米粒径分析、表面形态观察,测定药物载药量和绘制体外缓释曲线等;③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PLGA-Hep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 ①所制备的PLGA-Hep纳米粒呈球形,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和肝素载药量与初始肝素投入量相关,当肝素投入量为100 mg时,粒径平均大小为(184.8±3.0)nm,Zeta电位为(-20.24±0.83)mV,1mg PLGA-Hep纳米粒装载(48.7±2.3)μg肝素;②体外缓释试验提示:突释阶段肝素释放率在24 h内达(26.6±2.8)%,缓释阶段纳米粒可稳定释放,在14 d时释放达(54.9±1.9)%;③细胞增殖实验提示PLGA- Hep纳米粒对细胞体外生长无不良影响,细胞相容性好.结论 采用双次乳化法制备的PLGA-Hep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显示了PLGA纳米粒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离子凝胶法与化学交联法联合制备新型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其相关性质以评估此种壳聚糖纳米粒的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凝胶法和化学交联法联合制备新型壳聚糖纳米粒.以离子凝胶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为对照,离心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膜透析法检测纳米粒在不同pH下的盐酸阿霉素累积释放度;考察纳米粒在不同介质及pH中的粒径、电位和多分散系数.以离子凝胶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及游离盐酸阿霉素为对照组,MTT法检测新型壳聚糖纳米粒对人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新型壳聚糖纳米粒较离子凝胶法制备的纳米粒粒径小(P<0.05),且包封率明显提高(P<0.05);中性条件下的累积释放度较pH 5.0小(P<0.05);在pH 5.0醋酸钠缓冲液介质中的粒径和PDI较小,电位较高(P<0.05);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强于游离盐酸阿霉素,且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强于离子凝胶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P<0.05).结论 离子凝胶法和化学交联法联合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较小,缓释性较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为研究盐酸阿霉素新剂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载药缓释纳米粒体外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取采用复合乳液 溶剂挥发技术制备成褪黑素载药缓释纳米粒并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以考察其 特性。方法:模拟不同体液环境(pH=7.4,3.9,1.4),选取不同粒径的载药纳米粒(r<45.84nm,45.84nm72.67nm),采用恒温搅拌透析法(50r/min,75r/min,100r/min),测量其体外释药速率,统计分析其 释药特性。结果与结论:载药纳米粒的缓释性能与粒径呈负相关,释药速率可受pH环境影响,受机械搅动影响较 小。该褪黑素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特征,符合拟定的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PLGA)包载促卵泡生成素受体表位肽(FSHR32-44)的纳米粒,探讨PLGA材料作为避孕疫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使用PLGA为载体,制备出包载促卵泡生成素受体的B细胞表位(FSHR32-44)的纳米粒,透射电镜(TEM)观察表观形态,粒径仪检测粒径分布范围和Zeta电位,体外释放试验检测其理化特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吞噬FSHR可溶性多肽和FSHR/PLGA NP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FSHR、PLGA NP和FSHR/PLGA NP促骨髓来源DCs成熟能力。结果单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FSHR/PLGA NP大小粒径分布均匀、表面规整,粒径(296.3±3.5)nm,Zeta电位(-16.1±0.4)m V,FSHR包封率(62.71±2.83)%,并具有缓慢释放抗原的能力;体外细胞水平实验结果显示FSHR表位肽纳米粒易于被DCs摄取,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能显著上调DCs表面CD40、CD86、CD83和MHC-Ⅱ功能分子的表达。结论 PLGA包载FSHR多肽有良好的包封率,易被DCs吞噬,并有强的促进DCs成熟作用,可以作为FSHR32-44避孕疫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离除去蚓激酶白蛋白纳米粒溶液中未成粒的BSA ,利于FITC标记在纳米粒上 ;分离除去未与蚓激酶纳米粒结合的FITC ,降低FITC对检测荧光纳米粒的影响。方法 :采用SephadexG - 1 0 0和SephadexG - 5 0凝胶柱分离纯化。结果 :流速为 3ml/min时 ,SephadexG - 1 0 0柱 (2 1 .5cm ,φ1 .9cm)能够分离除去 (2 9.3± 3.6 ) %未形成纳米粒的BSA ;流速为 0 .2 5ml/min时 ,SephadexG - 5 0凝胶柱 (1 0cm ,φ2cm)可以完全分离除去未与纳米粒结合的FITC。结论 :通过分离 ,FITC有效地标记在纳米粒上 ;降低了背景荧光 ,使荧光纳米粒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显现。 相似文献
18.
19.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特性,侵袭性强,预后差.三阴性乳腺癌典型磁共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光滑,T2WI上病灶中央可见超高信号的单灶肿块.另外,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等可以为临床制定最佳的化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藤黄酸白蛋白纳米粒,提升藤黄酸的药物特性。方法 通过溶剂置换法制备纳米粒,将藤黄酸甲醇溶液逐滴加入到牛血清白蛋白水溶液中,以牛血清白蛋白偶联中药藤黄酸,再用戊二醛交联保持其稳定性。通过粒径分布、透射电镜、Zeta电位等方法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载药量与药物释放情况。结果 当牛血清白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 mg·mL-1时,制得的纳米粒稳定性良好,载药量高达79%。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具有缓慢释药的特性。体外细胞抗肿瘤结果表明,将藤黄酸制备成纳米药物并不影响其药物特性。结论 利用白蛋白纳米粒负载水不溶性中药,不仅能保留高载药量的优势,还可显著增强其稳定性,达到药物长效释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