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泽泻炮制过程中23-乙酰泽泻醇B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枫  朱玉岚  彭国平 《中草药》2006,37(10):1479-1482
目的分析泽泻中三萜类成分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SFC)及HPLC测定方法,对泽泻加工炮制前后的三萜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泽泻药材加工成生泽泻饮片的烘干(70℃)过程中,有少量23-乙酰泽泻醇B转化成了24-乙酰泽泻醇A和泽泻醇B;而在泽泻盐制(190~200℃)及麸制(160~170℃)过程中,23-乙酰泽泻醇B则大量转化为24-乙酰泽泻醇A和泽泻醇B,两者又进一步转化成了泽泻醇A。结论在高温炮制过程中,泽泻药材中三萜类主成分23-乙酰泽泻醇B出现两条转变途径,一条是氧环开裂并重排生成24-乙酰泽泻醇A,进一步脱乙酰基转化成泽泻醇A;另一条是先脱乙酰基生成泽泻醇B,继而氧环开裂转化成泽泻醇A。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泽泻中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和11-去氧泽泻醇B 11个三萜类成分的RP-HPLC-DAD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检测波长为208、245 nm,柱温30℃。比较25批泽泻中11个三萜类成分的量。结果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11-去氧泽泻醇B 11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13~17.210μg/m L(r=0.999 9)、0.504~11.880μg/m L(r=0.999 9)、0.284~9.369μg/m L(r=0.999 9)、0.146~2.680μg/m L(r=0.999 9)、0.254~5.596μg/m L(r=0.999 8)、2.500~66.000μg/m L(r=0.999 8)、0.463~10.190μg/m L(r=0.999 9)、1.575~20.475μg/m L(r=0.999 9)、1.525~57.268μg/m L(r=0.999 6)、3.035~118.362μg/m L(r=0.999 9)、0.816~16.880μg/m L(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6%、100.24%、97.97%、100.14%、99.88%、96.54%、97.27%、98.85%、99.45%、98.85%和98.1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分离效果良好,为泽泻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原萜烷型三萜,分别为24-(R)-羟基原萜烷-11,13-双烯16(S),23(S)-环氧化物,命名为24-去乙酰泽泻醇O(1),泽泻醇O(2)、24-乙酰泽泻醇F(3)和24-乙酰泽泻醇A(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许枬  张宏达  谢雪 《中草药》2012,43(5):841-843
目的 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e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分离技术,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泽泻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羟基-13(17),25(27)-脱氢-原萜烷-3,24-二酮(1)、24-乙酰泽泻醇A(2)、24-乙酰泽泻醇F(3)、泽泻醇F(4)、泽泻醇G(5)、泽泻醇A(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泽泻醇X.  相似文献   

5.
泽泻的化学成分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的免疫抑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萜类化合物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从泽泻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倍半萜类clovandiol(1),orientalol E(2),alismoxide(3),alismol(4)和三萜类4α,10α-dihydmxy-5β-H-guaj-6-en(5),alismorientols A(6),泽泻醇F(7),泽泻醇A(8),13β,17β-环氧泽泻醇A(9),23-乙酰泽泻醇B(10),1H-indole-3-carhox-ylic acid(11)和琥珀酸(12).化合物9,10和24-去乙酰泽泻醇A均具显示了剂量依赖性免疫抑制趋势.结论:化合物1,5,11和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的NMR波谱数据归属问题进行了修正,活性结果显示原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黄锦芳  李小艳  黄小强  吴婷婷  许文  吴水生 《中草药》2016,47(23):4160-4165
目的研究泽泻中6种主要三萜成分(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及其组分配伍对体外抗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不同泽泻三萜组分配伍组,应用标准钙离子种晶技术分别检测不同配伍组对草酸钙结晶生长的抑制指数。结果 6种成分及其不同比例配伍组溶液均能抑制草酸钙晶体生长(P0.05),其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F(2.2∶3.8∶1∶3.5∶2.2∶1)组分配伍时体外抑制草酸钙结石效果最佳(P0.05),抑制指数为188.29%。结论泽泻三萜成分是泽泻抑制草酸钙结晶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均具有体外抑制草酸钙结石生长的作用,且6种成分合用作用更强,其最佳组分配比为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F(2.2∶3.8∶1∶3.5∶2.2∶1)。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6,(9)
目的通过HPLC法研究清炒、麸炒、盐炙对泽泻Alismatis Rhizoma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含有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40℃。结果与生泽泻比较,清炒品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有量均降低,麸炒品均增加,盐炙品除23-乙酰泽泻醇B外均有所增加。其中,以23-乙酰泽泻醇B变化最显著,其次是24-乙酰泽泻醇A。结论 3种炮制方法对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有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草泽泻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IR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原萜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6,23-氧化泽泻醇B(1),11-去氧泽泻醇C(2),泽泻醇F(3),16β-甲氧基泽泻醇B单乙酯(4),16β-羟基泽泻醇B单乙酯(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经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泽泻饮片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对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泽泻麸炒后24-乙酰泽泻醇A的含量为0.04973%,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为0.07771%,均高于生品,而其他炮制品,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均低于生品。结论:泽泻麸炒后两种主要成分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乙酰泽泻醇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测定了调脂中药泽泻主要有效成分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对高脂小鼠胆固醇(TC)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两者对TC代谢关键酶HMG-CoA还原酶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乙酰泽泻醇能显著降低高脂小鼠TC,23-乙酰泽泻醇B作用强度高于24-乙酰泽泻醇A,同时在体内、体外均可剂量依赖性下调HMG-CoA还原酶活性,且23-乙酰泽泻醇B对该酶作用强于24-乙酰泽泻醇A。两者均未显著下调HMG-CoA还原酶的蛋白表达。两者与HMG-CoA还原酶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可能为Lys691、Asp767、Asn658。结论:乙酰泽泻醇降低TC的机制可能是其原型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来达到,且可能是通过直接竞争性与HMG-CoA还原酶结合抑制其作用,乙酰泽泻醇的舵手基团为其侧链,侧链与母环折叠结合弱,打开结合强。  相似文献   

11.
林文津  徐榕青  张亚敏  宋晓瑞 《中草药》2014,45(20):2928-2931
目的 建立一种从泽泻Alisma orientalis中高效分离制备23-乙酰泽泻醇B的方法。方法 先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制备泽泻提取物,再以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对所得的泽泻提取物直接进行分离纯化,将所得富含23-乙酰泽泻醇B流分经结晶精制后,取晶体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纯度分析,并用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最佳的溶剂系统为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3∶2∶3∶2),上相作为固定相,下相作为流动相,转速为800 r/min,体积流量2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所得晶体纯度经HPLC分析质量分数为99.8%(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构鉴定为23-乙酰泽泻醇B。结论 该方法制备23-乙酰泽泻醇B简便、快速,所得产物的纯度高,适合于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的快速制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泽泻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其质量评价体系,为泽泻配方颗粒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批泽泻饮片,按标准工艺制备泽泻饮片标准汤剂,选择23-乙酰泽泻醇B转移率、pH值、出膏率、指纹图谱相似度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建立泽泻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体系。结果泽泻饮片中23-乙酰泽泻醇B质量分数为0.057%~0.267%,平均值0.156%;水分9.2%~12.8%,平均值10.44%。确定泽泻饮片标准汤剂的检测项目分别为pH值4.11~5.60,出膏率10.25%~17.09%,23-乙酰泽泻醇B的转移率10.49%~17.49%。结论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泽泻标准汤剂的研制与质量评价,可为泽泻配方颗粒及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方法:以川产泽泻4个地方种为材料,在四川7个生态气候区育苗移栽,成熟收获后,测定其直径、产量及药用成分含量.并进一步研究其直径与产量的相关性,及主要药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眉山的产量最高,达1 200.72 kg·hm~(-2),其次为都江堰的,达1 167.51 kg·hm~(-2),宜宾的产量最低,为417.54 kg·hm~(-2);都江堰的泽泻块茎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生态气候区,分别达4.222,2.727 g·kg~(-1).泽泻块茎的直径大小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3.乙酰泽泻醇B含量与24-乙酰泽泻醇A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产量与品质来看,都江堰的质量最佳,眉山的次之,邛崃的最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火绒草不同提取物处理高血糖小鼠血糖的测定,探讨火绒草提取物降血糖的有效部位和剂量。方法:火绒草用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上D101大孔树脂柱,依次用50%,70%,95%的乙醇洗脱,得到50%,70%,95%的乙醇提取物。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高血糖小鼠,7 d后分别用二甲双胍(300 mg·kg-1),50%乙醇提取物(100 mg·kg-1),70%乙醇提取物(100 mg·kg-1)和95%乙醇提取物(100 mg·kg-1)ig给药,模型组和空白组以等量的蒸馏水代替给药,10 d后测定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将筛选出的有效降糖部位分为高、中、低(400,200,100 mg·kg-1)剂量处理高血糖小鼠,10 d后测定空腹血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绒草的不同提取物均能降低高血糖小鼠血糖,50%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且以中剂量为佳(P0.01)。结论:火绒草的降血糖有效部位为50%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5.
程志红  萧伟  王振中  侯惠民 《中草药》2015,46(22):3420-3426
泽泻是一味具有多种用途的中药,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早期的临床研究已初步证明泽泻提取物可能是良好的调血脂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已有的安全性评价实验发现泽泻提取物肝肾毒性小,适合长期用药。从已发表的泽泻有关调血脂药效的文献出发,对泽泻的作用机制、药效成分、药动学、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泽泻原萜烷三萜类成分泽泻醇A、泽泻醇A 24-乙酸酯等是其调血脂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彧  潘馨  肖建平  陈瑜  陈建忠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9):1499-1500
 目的采用HPLC-ELSD测定五苓散中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方法色谱柱:大连依利特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5∶25);检测器:Alltech200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速为0.8 mL·min-1;柱温:室温;ELSD气体:高纯氮气;流速为2.0 L·min-1;漂移管温度:82℃。结果在五苓散中测定出的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分别在0.330~1.980μg(r=0.999 5),0.624~4.680μg(r=0.999 4)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99.6%,RSD分别为1.7%,3.0%(n=6)。结论采用本法测定五苓散中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泽泻降血尿酸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泽泻所含泽泻醇B23-乙酸酯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乙醇用量等4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泽泻醇B23-乙酸酯和血尿酸的含量均用HPLC法测定。结果:只有提取次数对泽泻乙醇提取物的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泽泻降血尿酸乙醇提取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7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桂野桐Mallotus conspurcatu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手段对桂野桐75%乙醇粗提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方法以及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桂野桐根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1)、(-)-丁香脂素(2)、2,3-二羟基-5,7-二-甲氧基-2,8-二甲基-6-(3-甲基-2-丁基)-吡喃-4-酮(3)、2,3-二氢-5,7-二羟基-2,6,8-三甲基-吡喃-4-酮(4)、paeoveitol B(5)、pinellic acid(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酸(10)、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1)、3,4-二羟基苯甲酸(12)、阿魏酸(13)、丁香酸(14)、丁香酸乙酯(15)、1-正十六酸甘油酯(16)、没食子酸(17)和没食子酸乙酯(18)。结论除化合物3、4和13外,其余均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23-乙酰泽泻醇B闪式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23-乙酰泽泻醇B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23-乙酰泽泻醇B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闪式提取泽泻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23-乙酰泽泻醇B闪式提取最佳工艺为80%乙醇、液料比12∶1、提取4次、提取时间114 s/次。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23-乙酰泽泻醇B闪式提取工艺,稳定、省时、高效,且具有可室温提取、无成分破坏的优点,可用于实际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