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肿瘤的发生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有关肿瘤微环境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问题,特别是基因方面.癌症的发生包括基因结构异常、基因表达异常或者RNA调控异常等肿瘤微环境的异常导致蛋白编码基因功能的异常,使得正常细胞癌细胞化.ARID1A( AT-rich in-teractive-domain 1A)作为一个高度突变的癌症基因,其频繁突变对于癌症的发生和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临床癌症免疫疗法提供新的突破口.本文总结了肿瘤抑制因子ARID1 A的基本结构、所属家族、主要功能及其在这种癌症及其它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多种基因的功能异常.导致这些基因功能异常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改变等.在表观遗传学中,甲基化研究的最为深入,甲基化异常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及基因组稳定性的降低,继而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近年来,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基化在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甲基化检测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以及应用甲基化抑制剂治疗肿瘤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男性假两性畸形是人染色体异常,社会性别多为女性,而性腺为睾丸的男性,且极易伴发性腺肿瘤.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从1987-2001年共发现3例男性假两性畸形,现结合临床特点、疾病的起因及肿瘤的发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肿瘤仍然是我们人类面临挑战的一类疾病.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肿瘤的病因、发生发展机制、和应对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基因突变学说"、"二次打击学说","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失衡"的观点,到现在比较热门的"干细胞学说",都没有完全解释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基因改变、多步骤演进的复杂过程.近年来关于新的血管生成与肿瘤发展、转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迅速,证明新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和转移灶生长的必要条件.从此肿瘤血管生成假说成为最近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P27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是一类多步骤发生、多基因突变所致的细胞克隆性、进化性的疾病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细胞失控性生长。近年来 ,人们注意到 ,几乎所有的癌基因、抑癌基因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细胞周期的调控 ,有的其本身就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成分。它们的异常表达可导致细胞周期调节失控 ,包括细胞周期启动、运行和终止的异常 ,从而使细胞增殖过多、凋亡过少 ,甚至导致肿瘤发生[1,2 ] 。P2 7蛋白是新近发现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CDKI)家族成员之一 ,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就其与肿瘤研究的进…  相似文献   

6.
细胞信号转导的存在及其过程是近年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直接相关。综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几条主要信号通路,阐明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于探索肿瘤发病机制并最终攻克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肿瘤不单是基因病,而且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干细胞[1](stem cell,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无限增殖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特定组织中一个或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8.
中风的病因可概括为动脉的损害、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异常及一些继发因素等。肿瘤患者的凝血活性增加、血管壁损伤和血管阻塞、血小板异常、纤溶系统异常和抗凝活性减弱等病理变化使患者机体处于易发血栓状态,而致中风。肿瘤早期多隐匿,症状不明显,可以血栓性疾病为首发疾病,临床中尚有部分中风病因不明确。明确隐匿性肿瘤形成静脉血栓的机制,结合中风的病因,可指导临床对无明显诱因中风的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无明显诱因的中风患者可考虑是否由隐匿性肿瘤所致。  相似文献   

9.
对表观遗传学进行的研究表明,表观事件中甲基化的发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调控主要通过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控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维持机体的稳定,但甲基化的异常改变常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有关肿瘤基因组和组蛋白甲基化的理论研究、检测方法及甲基化在临床上作为生物学标记和药物靶点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组学对接研究,已成为肿瘤学的重要研究战略,具有重要的实验和理论指导意义.现主要阐述组学对接研究相关的概念和技术平台,提出针对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组学对接战略中最主要的策略和研究内容,从多学科、多层次揭示多基因遗传性肿瘤不同发病阶段中的分子变化规律.用综合生物学效应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相关调控网络、关键靶分子和药物靶点,为肿瘤的诊断、分型、药物研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脑胶质瘤肿瘤标志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标志物目前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肿瘤组织细胞产生的和异常表达的能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恶性进展等生物学行为标志的物质[1].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诊断,检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判断肿瘤的临床疗效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为研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些领域已经成熟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肿瘤是一种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疾病[1],人类肿瘤的遗传不稳定分为染色体的不稳定(CIN)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几乎所有的肿瘤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染色体片段的非随机异常,表现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与原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肿瘤是一种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疾病[1],人类肿瘤的遗传不稳定分为染色体的不稳定(CIN)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几乎所有的肿瘤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染色体片段的非随机异常,表现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与原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多因素异常积累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直到目前为止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是很清楚,但是研究者们认为结肠癌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一是“腺瘤-癌”理论,80%以上的结肠癌都是来自于这条途径;二是“基因突变”理论,个别基因发生突变后慢慢积累直到改变了原来的遗传物质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三是“炎症-癌”理论,现在比较新的观点是炎症就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炎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展为癌症,结肠炎最终演变为结肠癌就属于这一类;四是“肿瘤干细胞”理论,即研究者认为在肿瘤中存在少量的肿瘤干细胞,它们是肿瘤细胞的“祖先”,能够分化成肿瘤细胞.现主要论述肿瘤干细胞理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公布,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已经跃入基因水平.目前已证实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相关基因表达失常或许多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所致.正常基因突变或缺失,癌基因的异常扩增和表达以及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基因本身的多效性和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决定了疾病表型是否表达.  相似文献   

16.
miRNA(microRNA)是一类对基因具有调控功能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这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在生物发育、脂肪代谢、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RNA表达异常能导致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有类似于抑癌基因或癌基因的功能.瘢痕疙瘩本质上属于实体瘤的一种,近几年来 miRNA在瘢痕疙瘩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成为了研究热点.因此,关于miRNA对瘢痕疙瘩作用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类肿瘤样病理组织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遗传、理化及感染因素)、多步骤的贯穿一系列分子事件(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和基因的缺陷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8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Thaddeus Dryia和哈佛大学的Robert Weinbergd等成功克隆出第一个抑癌基因Rb并由WH Lee等完成全序列测定.自此肿瘤相关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开始进入高潮期并延续至今,一百多种癌基因和二十多种抑癌基因被相继发现.目前有关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有:①以研究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为主攻方向,主效应基因与环境易感基因研究并重;②遗传机制与表遗传结合研究;③功能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等.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新方法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8.
子宫平滑肌肿瘤是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是良性的平滑肌瘤.但是,有些肿瘤表现出异常的形态学特征和生长方式,难以和恶性肿瘤相鉴别.文章综述各种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过程,与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细胞调亡异常以及DNA损伤修复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线粒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器,其在细胞能量代谢、氧自由基生成、细胞调亡中起重要作用,另外,由于线粒体D N 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易损伤性,因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倪志超  付立奎  段昕所 《河北医学》2008,14(9):1104-1108
RNAi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高度保守现象,表现为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是近年来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方法[1].肿瘤的发生是基因参与并经多阶段演进而形成的基因疾病,RNAi现象的发现为肿瘤的基因研究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RNAi技术抑制基因的表达已成为肿瘤研究及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