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为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和有效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02株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对102株白色念珠菌MIC较低,其MIC90分别为0.25μg/ml、0.5μg/ml和0.5μg/ml。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MIC90分别为2μg/ml和8μg/ml。受试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为10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8.3%和75.5%。对氟康唑耐药的9株菌株也同时对伊曲康唑耐药。结论受试白色念珠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未发现耐药菌株;酮康唑对受试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唑类药物存在耐药性,且该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患儿体内所感染的病原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M),并用E-test法测定该菌酵母相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患儿血液、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和真菌双相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并采用M27-p方案中的E-test法测定6株PM的酵母相(yeast)对伊曲康哇、酮康哇、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值。结果PM为双相性真菌,于25℃为青霉相,于37℃为酵母相,并均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特征。瑞氏染色可见菌体呈圆形、椭圆型或腊肠样,大小不一,直径2~8μm,胞壁染紫色且清楚连续,在腊状的细胞内可见一明显的横隔。该菌37℃酵母相时伊曲康哇、酮康哇、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范围分别为0.002~0.016μg/mL、0.012~0.125μg/mL、0.032~0.380μg/mL、1.500~6.000μg/mL、0.047~2.000μg/mL,对酮康唑、5-氟胞嘧啶出现耐药株各1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株2株。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征性菌落形态和骨髓及外周血发现的真菌孢子对该菌有诊断价值,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最强,其次为5-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及体外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采用针对URA5基因PCR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收集自我校华西医院的92株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B)、氟胞嘧啶(FC)、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对隐球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并计算其MIC50、MIC90.结果 92株隐球菌中,91株为新生隐球菌VN 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Ⅱ型.5种抗真菌药物对92株隐球菌临床株的MIC值范围、MIC50、MIC90值分别如下:两性霉素B为<0.002~2 μg/mL0.19 μg/mL和0.75 μg/mL;氟胞嘧啶为0.5~>32 μg/mL、4μtg/mL和8 μg/mL;氟康唑为0.5~32 μg/mL、3 μg/mL和8 μg/mL;伊曲康唑为0.064~2 μg/mL、0.5 μg/mL和1.5 μg/mL;伏立康唑为0.004~0.19 μg/mL、0.047 μg/mL和0.094 μg/mL.其中3株(3.3%)对两性霉素B耐药,4株(4.3%)对氟胞嘧啶耐药,25株(27.2%)对伊曲康唑耐药,未发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所有菌株对伏立康唑敏感.格特隐球菌(1株)对氟胞嘧啶耐药,对氟康唑剂量依赖敏感.不同时间段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时间推移,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的MIC值有所升高,唑类药物MIC值变化无规律.结论 四川地区隐球菌以新生隐球菌VN Ⅰ型为主,存在格特隐球菌VGⅡ型.除伊曲康唑外,隐球菌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仅少数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耐药.  相似文献   

4.
周祝安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3):235-236,240
目的了解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菌种分布及菌株对三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所有拟诊患者进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对部分分离株作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3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培养出115株念珠菌,其中单纯感染95例,混合感染10例,所分离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79株,光滑念珠菌25株,热带念珠菌8株,克柔念珠菌3株。药敏试验显示:40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的平均MIC(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是:0.85μg/ml,1.68μg/ml,4.42μg/ml;而20株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的平均MIC值分别是:2.34μg/ml,1.73μg/ml,32.32μ/ml。结论白念珠菌仍是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首要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有很好的敏感性,而特比萘芬对光滑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敏感性优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鉴定及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及β-tubulin基因部分测序对临床分离的53株经形态学鉴定为曲霉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唑类(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类(米卡芬净、阿尼芬净和卡泊芬净)共7种抗真菌药物对所有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或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MEC)。结果 53株曲霉菌包含烟曲霉复合体22株(烟曲霉21株和仑图卢斯曲霉1株),黑曲霉复合体23株(塔宾曲霉16株、黑曲霉5株和百岁兰曲霉2株)及土曲霉和黄曲霉各4株;米卡芬净、阿尼芬净、卡泊芬净、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对曲霉菌株的MIC90为0.031、0.031、0.25、0.5、0.5、1、2μg/mL。除1株烟曲霉对伊曲康唑(MIC≥16μg/mL)和伏立康唑(MIC为2μg/mL)耐药及1株仑图卢斯曲霉对两性霉素B耐药(MIC为8μg/mL)外,其余菌株对7种药物均敏感。4种曲霉复合体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棘白菌素类药物体外抗曲霉菌活性最好,两性霉素B体外抗曲霉菌活性相对较差,唑类药物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不同种曲霉菌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酵母菌对抗真菌剂的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1年2~3月临床分离酵母菌共54株,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4株酵母菌对两性霉素、酮康唑和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MIC值在0.25~1.0μg/ml之间,氟康唑的MIC值在2.0~8.0μg/ml之间.酮康唑的MIC值>16μg/ml.结论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为氟康唑(18.5%),酮康唑耐药率最高(79.6%).微量稀释法方法简便,结果较可靠,可用于常规检测酵母菌的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7.
红色毛癣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种株特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色毛癣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种株特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红色毛癣菌对7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型、表型、分离部位等与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不同基因型、表型及不同部位分离的红色毛癣菌菌株对特比萘芬、萘替芬、伊曲康唑的MIC值范围较集中(分别为0.016~0.032、0.032~0.063、0.25~1 μg/ml),且前两者的MIC值更小(众数均为0.032 μg/ml),而对酮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范围则相差较大(分别为0.25~2、1~32 μg/ml). 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红色毛癣菌对特比萘芬、萘替芬、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4种抗真菌药物的MIC与基因型、表型、分离部位的不同无显著相关.结论:红色毛癣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与基因型、表型或分离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皮损主要表现为坏死性丘疹、脐凹状丘疹、溃疡、结节、血痂;外周血CD4^+细胞显著减少;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药敏结果显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的MIC值最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病理组织六胺银染色见圆形、椭圆形或腊肠样病原体,部分有横隔。[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于CD4^+计数少于50细胞∕μL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治疗上建议使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门诊甲真菌病患者致病性真菌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做真菌培养,对培养结果阳性者用ID真菌鉴定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真菌培养鉴定的363例患者标本中,266份培养出阳性菌株,总阳性率为73.3%,皮肤癣菌244株(占67.2%),霉菌39株(占10.8%),酵母茵77株(占21.1%);真菌耐药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25.5%、氟康唑11.9%、酮康唑6.7%、伊曲康唑2.1%、两性霉素B 0%,药物敏感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70.4%、氟康唑81.3%、酮康唑87.7%、伊曲康唑95.2%、两性霉素B 99.1%.结论:甲真菌病患者致病性真菌以皮肤癣茵最为常见,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皮损主要表现为坏死性丘疹、脐凹状丘疹、溃疡、结节、血痂;外周血CD4^+细胞显著减少;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药敏结果显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的MIC值最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病理组织六胺银染色见圆形、椭圆形或腊肠样病原体,部分有横隔。[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于CD4^+计数少于50细胞∕μL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治疗上建议使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11.
110株念珠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110株念珠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鉴定菌种,微量稀释念珠菌药敏试剂板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10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94株,热带念珠菌6株,克柔念珠菌4株,光滑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对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分别为0%、18.28%、1.81%、5.45%、3.63%及94.55%.结论:我院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念珠菌感染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7~2008年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地区两家医疗机构两年间临床分离的念珠菌1462株,采用生物梅里埃ATBID32C试条进行念珠菌菌种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生物梅里埃ATB-FUNGU30试条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等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测定。结果1462株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检出682株(59.6%),其他依次为热带念珠菌278株(21.3%),光滑念珠菌135株(9.2%),近平滑念珠菌70株(4.8%),克柔念珠菌27株(1.8%),其他念珠菌46株(3.1%)。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8.9%、10.6%、3.1%、1.5%和0。结论本地区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高,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敏感性较高。本地区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育龄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探讨影响其药物敏感性的因素,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体检妇女人群中阴道分泌物培养念珠菌感染阳性病例中选择103例为研究对象,对样本采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益康唑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回顾性调查检测对象病史、用药情况等。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6.16±6.72)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和大专为主,分别占14.3%、29.7%和52.0%。对5种药物都敏感的样本有55例,占53.5%,对1种以上药物不敏感的样本有48例,占46.5%。药物敏感性依次是:两性霉素B(97.0%)、酮康唑(94.2%)、伊曲康唑(92.2%)、氟康唑(80.6%)、益康唑(72.8%)。近期使用抗生素更加容易使菌株对伊曲康唑和益康唑产生不敏感。使用抗生素的对象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益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1%、14.3%和35.7%;而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对象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益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3%、6.7%和25.8%。反复感染者的样本对两性霉素B(100.0%)和酮康唑(100.0%)非常敏感,但是会增加对伊曲康唑(8.7%)和益康唑(30.4%)的不敏感性。结论深圳地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整体耐药性较少,但近期使用抗生素和反复感染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影响。临床治疗宜首选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反复感染者建议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结果分析,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 分别取艾滋病患者的皮屑、血液、骨髓、尿液、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4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5例检出真菌,共12种类型.其中,白色念珠菌16株,马尔菲青霉菌20株,其他类型23株;混合感染两种以上真菌者有12例.从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酮康唑、伊曲康唑次之,敏感率为63.16%,57.89%;马尔菲青霉菌对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氟康唑次之,敏感率为60.87%;其他类真菌对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伊曲康唑次之,敏感率为76.19%.结论 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率较高,选择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作为临床治疗药物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的分布及对常用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7-12月发生医院感染念珠菌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念珠菌感染70例中,白色念珠菌占61.43%,光滑念珠菌占21.43%,热带念株菌占11.43%,克柔念株菌占5.71%。临床分离念珠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依次为: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高危科室分别为呼吸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干部病房。基础病严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有极好的抗菌活性,加强对高危科室的管理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真菌性阴道炎感染的分离菌特点及其对各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正确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分离临床标本,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板及芽管厚膜孢子试验鉴定菌种,采用ATB Fungus2微量MIC药敏实验试剂盒(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124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106株占85.4%,光滑念珠菌与克柔氏念珠菌各7株占5.65%,热带念珠菌4株占3.23%。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达100%,其次为5-氟胞嘧啶达87%,氟康唑,优立康唑,伊曲康唑依次为57%,56%,38%。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优立康唑敏感率依次为100%、100%、71%、57%、57%。克柔氏念珠菌感率依次为100%、100%、71%、57%、71%。热带念珠菌敏感率依次为100%、100%、50%、50%、50%。结论 白色念珠菌仍然是阴道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检出的四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率85%以上,但毒副作用大不建议使用。氟康唑敏感率56%以上,因毒副反应小、抗真菌作用强,成为真菌性阴道炎感染的首选药物。克柔氏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与优立康唑敏感率71%为首选药物。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达71%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南省人民医院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情况,分析该医院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对抗常见真菌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为控制该菌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分离、鉴定临床送检标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白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用各个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并对这些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54株白假丝酵母菌,其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85.2%,98.1%,33.3%,22.2%,31.5%.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37例,单用常规剂量氟康唑107例、伊曲康唑84例、两性霉素B 46例;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39例和两性霉素B26例,伊曲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 39例.结果 237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总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4.85%和72.57%.单用氟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组,分别为39.25%、53.57%和56.52%(P<0.05);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6.93%和84.61%.结论 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且疗效相似,优于氟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安全性良好.而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诊断并治疗1例由咽拭子发现的非HIV感染的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罕见病例.方法 收集患者咽拭子及痰液行真菌培养,采集患者肿大淋巴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孢子DNA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治疗.结果 咽拭子及痰液双相真菌培养均有菌落生长:25 ℃呈青霉相,产生红葡萄酒色素,光镜下见典型帚状枝;37 ℃呈酵母相,光镜下见椭圆形及腊肠形酵母样菌体.淋巴结组织PAS染色示腊肠状的菌体相互黏集呈葡萄状外观,中间有横隔.菌种分子鉴定与GenBank中马尔尼菲青霉基因完全一致.确诊为"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给予两性霉素B以及伊曲康唑联合抗真菌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某些原因不明发热、伴广泛肺部炎性浸润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者正规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应注意作真菌学的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低剂量两性霉素B(AM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0例AIDS合并T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MB组(AMB+伊曲康唑治疗)1306例和氟康唑组(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274例.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