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为  刘峰  徐爱蕾  颜君  蔡娜  葛妍芹 《医学综述》2011,17(6):946-947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肝癌三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的情况。方法将16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食管癌组、胃癌组、肝癌组三组,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食管癌组和胃癌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SIBO,特别是肝癌患者尤为明显,通过呼气氢浓度检测,可及时诊断SIBO,有利于解释疾病的部分临床症状,指导调整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不同CTP分级及出现不同并发症时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关系。方法对68例肝硬化患者,均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SIBO情况,按不同CTP分级、不同并发症分组统计,并设立健康对照组,对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1)肝硬化患者SIBO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TP级A级、B级、C级患者SIBO阳性率及氢呼气浓度平均值呈渐进性增高,A级、B级与C级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并发症患者SIBO阳性率及氢呼气浓度不一,其中无并发症患者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肝性脑病患者、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及多种并发症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往往合并有SIBO,其与CTP分级相关,而且与肝硬化出现的不同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肠病(FBD)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方法:将196例FBD患者分为肠易激综合征组、功能性腹胀组、功能性便秘组、功能性腹泻组四组,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四组F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功能性腹胀组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其他FBD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FBD患者容易发生SIBO,特别是功能性腹胀患者尤为明显,通过呼气氢浓度检测,可指导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病史对部分FBD病人予以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SIB0,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LC)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数据库,选择的研究类型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肝硬化与SIBO相关性的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累计肝硬化病例1 664例,健康对照组817例,合计2 4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中SIBO阳性率(42.0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OR=13.61,95%CI:9.77~18.96,P<0.05)。对SIBO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葡萄糖氢气呼气试验(GHBT)和乳果糖氢气呼气试验(LHBT)在病例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9.03%和44.7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对肝硬化不同病因与SIBO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患者SIBO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中S...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肝纤维化(CHF)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38例CHF患者和6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31例健康对照组,利用LHBT的方法评估各组SIBO发生率。然后将受试者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检测其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水平以及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并对所检测的LPS、IL-6、TNF-α、IL-10、DAO、SOD、GSH、CAT的浓度与LHBT集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CHF组和肝硬化组以及对照组SIBO阳性率分别为36.84%、60.00%和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SIBO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Child–Pugh(CTP)分级及腹水的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IBO阳性患者血清中LPS、IL-6、DAO、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引发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风险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77例服用PPI为观察组,4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对照性研究,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检测SIBO。SIBO阳性者给予停用PPI或不停用PPI加服左氧氟沙星口服(0.2 g,tid,1周),两种干预均在4周时再次复查SIBO。结果研究开始前和8周后PPI组和对照组SIBO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后PPI组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PI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迟,SIBO发生率升高,0、8、24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和服用抗菌药物SIBO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PPI可增加小肠细菌过生长的风险,且这种风险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升高,停药或加用抗菌药物可以使SIBO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缓解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氢-甲烷气呼气试验在缓解期C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5例缓解期CD患者(CDAI<150分)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氢-甲烷气呼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将CD患者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各组间症状(腹痛、腹胀)评分、大便性状、血清学炎症指标(TNF-α、IFN-γ、IL-6、IL-10)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GSH、LPO)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CD组SIBO阳性率(44%)显著高于对照组(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72,P<0.01);②SIBO阳性组的腹胀评分高于SIBO阴性组(P<0.05),而对于腹痛评分、大便次数及性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未发现年龄、病程、病变部位(L)、疾病行为(B)和CDAI评分与SIBO的发生相关。③CD患者中SIBO阳性组TNF-α水平高于SIBO阴性组(P<0.05),GSH水平低于SIBO阴性组(P<0.05),而2组间IFN-γ、IL-6、IL-10和L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患者较健康人群更容易发生SIBO,且SIBO可能是加重患者消化系症状的原因之一,尤其表现为腹胀。究其机制而言,SIBO可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导致炎症加重或持续,进一步使得疾病呈慢性化及反复发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马Ⅲ标准诊断分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4个亚型间的生活方式。方法:选取就诊的IBS患者,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组58例、便秘性肠易激综合征(IBS-C)组43例、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组20例、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组18例,选取相同例数健康查体者139例作为对照组。依据IBS诊断要点及相关生活方式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各组近6个月内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对比各组间差异。结果:4个亚型IBS组在进食蔬菜和水果频率、每日睡眠时间、每周睡眠障碍频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BS-D组在进食辛辣、冷食频率较其余3个亚型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理进食蔬菜和水果、适当的睡眠时间及良好的早餐习惯为IBS患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障碍频率高、吸烟为IBS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为不同亚型IBS患者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式指导对IBS症状控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AFLD肝功能异常26例,NAFLD肝功能正常32例,健康对照20例.用乳果糖H2呼气试验检测小肠细菌过生长情况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1)SIBO在NAFLD肝功能异常组的发生率为69.2%,显著高于NAFLD肝功能正常组(31.3%,P<0.05)和健康对照组(10%,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AFLD肝功能异常组在60 min、90 min时的呼气氢浓度值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NAFLD肝功能异常组的口-盲传输时间较NAFLD肝功能正常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显著延长.结论:SIBO在NAFLD肝功能异常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多伴有小肠动力异常,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能会阻止或延缓NAFLD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26-2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检测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2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测SIBO情况。将表现为SIBO阳性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仅进行利福昔明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观察两组研究对象SIBO阳性率、治疗前后A、B两组胃肠道症状积分及治疗后A、B两组SIBO转阴率情况。结果观察组SIBO阳性率为60.47%(52例),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9.68%(6例)(P0.05)。治疗前,A、B两组的胃肠道症状积分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的胃肠道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的胃肠道症状积分为(9.11±0.83)分,明显高于B组的(8.75±0.57)分(P0.05)。治疗后,A组的SIBO转阴率为34.62%,明显低于B组的88.46%(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患者相对于健康人发生SIBO可能性更高。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利福昔明治疗结肠癌术后SIBO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状况,提高SIBO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收集30例服用低剂量PPI的患者、28例服用高剂量PPI的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通过乳果糖呼气H2试验连续观察SIBO的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PPI组中SIBO阳性18例,阴性12例,高剂量PPI组阳性22例,阴性6例,对照组阳性1例,阴性19例,低剂量与高剂量PPI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PPI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服药组的SIBO阳性率随服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同一时间段,高剂量PPI组的SIBO阳性率高于低剂量PPI组(P〉0.05);两组PPI的使用时间与SIBO阳性率均存在正相关。结论:长期、大量使用PPI的患者可增加小肠细菌过生长的阳性率,可能进一步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54例IBS患者、55例对照组,60例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及各亚型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大于IBS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各亚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之一;IBS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IBS亚型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催产素受体(OTR)的表达与IBS亚型、症状严重程度、伴随精神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41例受试者,其中,27例IBS患者(实验组)和14例健康者(对照组),根据IBS患者粪便性状又将实验组分为IBS腹泻型组(IBS-D组)和IBS不定型组(IBS-U组)。收集符合罗马Ⅳ标准的IBS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结肠黏膜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TR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U组与IBS-D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评分、两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OT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BS-D组及IBS-U组OT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TR表达与IBS患者病情严重度调查表(IBS-SSS)评分、精神心理状态无相关(P?>0.05)结论 OTR与IBS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马Ⅳ标准下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与IBS亚型的关联。方法:纳入IBS患者77例及同时期体检的正常对照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ristol粪便性状,将IBS患者分为3个亚组:腹泻型(IBS-D)31例,便秘型(IBS-C)20例、混合型(IBS-M)26例。比较患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不同亚型IBS的关联,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IBS-D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IBS患者血清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在3种不同的IBS亚型中,IBS-D组血清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较IBS-C组显著增高(P<0.05),而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较IBS-M组也显著增高(P<0.05);ROC曲线显示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834、0.865,而当三项指标作为联合预测因子时,AUC为0.898,大于使用单项指标作为预测因子的AUC。结论: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IL-1及IL-10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分型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180例IB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症状分为腹泻型IBS组(n=60)、便秘型IBS组(n=60)、混合型IBS组(n=60),并筛选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IL-1及IL-10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量化评分,并采用Pearson法对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IL-1、IL-10、临床症状评分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25-(OH)D及IL-10水平最高,便秘型IBS组次之,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1水平最低,便秘型IBS组次之,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IBS组及混合型IBS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25-(OH)D均与IL-1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思密达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治疗2周,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腹泻型IBS组Hp感染率为53.5%,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为51.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或13C呼气试验法或尿素酶试验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IBS罗马Ⅲ标准诊断IBS,有肠道症状者行结肠镜检查.HP根除采用PPI+胃三联,疗程为1周;停药后1个月13C或14C呼吸试验复查H P阴性者为根除成功;腹痛、腹泻、腹胀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视为IBS症状缓解.分析H P根除成功患者与根除失败者IBS症状缓解率的差异.结果 HP感染阳性者有267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5例,IBS发病率为39.3%;HP感染阴性者有106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8例,IBS发病率为26.4%;实验组I B S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感染与I B S分型:两组IBS-D、IBS-C、IBS-M、IBS-U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根除成功患者IBS缓解率与根除失败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直接相关.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BS 分型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胃肠动力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93例腹泻型IBS(IBS-D)、36例便秘型IBS(IB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查,对各组的口盲传输时间( OCTT)、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SIBO)发生率、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率、焦虑抑郁评分、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D、IBS-C及对照组的平均OCTT分别为(86.2±35.3)min、(143.3±36.0) min、(105.0±31.3)min;IBS-D组的平均OCTT明显快于IBS-C组(t=-4.56,P<0.01)及对照组(t=-2.54, P=0.014<0.05),IBS-C组的平均OCTT相比对照组(t=2.08,P=0.047<0.05)明显减慢;相比对照组,IBS-D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χ2=7.07,P=0.008<0.05)、平均BMI( t=3.70,P<0.01)、SIBO发生率(χ2=7.72,P=0.005<0.01)明显升高。结论 IBS-D、IBS-C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动力异常。焦虑抑郁状态、SIBO、BMI异常升高与IBS-D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健康人群肺功能指标及肺部表现的差异,总结IBD患者肺支气管病损的发病规律,寻找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219例(IBD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83例,克罗恩病(CD)36例。腹泻型IBS患者30例(IBS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和肺部症状,检测血清肝肾功能,并行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IBD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71.2%,胸片异常占19.6%,咳嗽、气短等肺部症状占18.7%,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其他除肺以外的肠外表现占30.1%;IBS组患者中,肺功能异常占33.3%,肺部症状占3.3%;对照组肺功能异常占20%,无肺部伴随症状。CD患者肺活量(VC)、一秒率(FEV 1.0%)、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 7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肺总量(TLC)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UC患者FEV 1.0%、FEF 75%、MMEF及DLCO指数较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明显下降。结论与腹泻型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相比,IBD患者更容易出现肺功能异常。CD患者肺功能损害以阻塞型通气障碍和限制型通气障碍为主。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表现为阻塞型或混合型通气障碍。IBD患者的肺部损害远远高于其他肠外表现,从而证明了肺与大肠间病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VEGF与SSTR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胃癌患者90例作为胃癌组,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及SSTR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VEGF表达阳性56例,阳性率为62.2%;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组中VEGF表达阳性5例,阳性率为8.3%,胃癌组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SSTR1表达阳性73例,阳性率为81.1%,SSTR2表达阳性67例,阳性率为74.4%,SSTR3表达阳性47例,阳性率为52.2%。对照组SSTR1表达阳性47例,阳性率为78.3%,SSTR2表达阳性56例,阳性率为93.3%,SSTR3表达阳性51例,阳性率为85.5%。两组SSTR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SSTR2、SSTR3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SSTR2~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SSTR1的表达并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SSTR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调控中信号传导在上调VEGF的同时造成SSTR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