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腹股沟斜疝应用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术式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80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观察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chtenstein与Rutkow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Lichtenstein的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麻下疝囊高位结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60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2组,各130例。观察组实施局麻下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腰硬外麻醉下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镇痛剂使用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 a,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及复发病例。结论局麻下疝囊高位结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特别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笔者将79例腹股沟斜疝或直疝患者随机分成2组,I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II组行传统疝修补术。结果示I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II组患者。提示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效果优越,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将11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行Bassini修补术,观察组实施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将157例成年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2组,腔镜组(82例)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开放组(75例)采用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晨疼痛VAS评分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平片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01间收治的104例高龄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不同修补方式分为2组,每组52例。观察组在局麻下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在硬外麻醉下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镇痛剂使用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阴囊水肿、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96例患者获1~2 a随访,均无手术部位牵涉疼痛、异物感及复发病例。结论平片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腹股沟斜疝,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尤其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医院2019年1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4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均择期接受疝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用传统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长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治疗安全性较高,损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探讨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的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70例和传统组50例。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率、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2组的手术治愈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花费明显高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开放手术所不具备的微创优势,但其手术时间长,花费高,应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阴囊水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2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后疼痛较轻且阴囊水肿的发生率低。可酌情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Bassini修补术,治疗组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6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且复发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红光治疗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选择北京工业大学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29例,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1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联合采用红光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手术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手术切口美观度和满意度等。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体内白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3.22%)、复发率(9.68%)、切口美观度(96.7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34.48%、75.86%),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光治疗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康复质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6~78 min,平均60.20 min。术后均未用止痛剂。2例患者出现阴囊积液,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术后第6~8天拆线后出院。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7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张力疝修补术为A组130例,传统疝修补手为B组146例,观察两组术后的切口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B组有7例复发,而A组仅有1例复发,B组疼痛人数明显多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痛苦少,复发率低,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将6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腹腔镜组实施TEP。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24h和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TFH与TEP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均有可靠效果,OTFH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轻、恢复时间短,但费用较高。应根据患者、术者及医院的条件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腹股沟疝成人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镇痛剂应用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2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沟股疝,均有满意效果。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腹沟股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对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每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正常活动时间、出院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观察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腹股沟异物感消失时间及切口感染、皮下或阴囊气肿、血管与内脏损伤、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利弊,但腹腔镜疝修补术相较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适用范围更广、恢复更快、卫生经济学性价比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绞窄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为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绞窄性疝患者32例,行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绞窄性疝患者39例,行常规手术。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0.7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绞窄性疝中实施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切实降低复发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试验组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各时间点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止痛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较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而言,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术中出血减少,且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缩短,安全性更好,术后疼痛感减轻,并发症及复发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人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0—2019-10间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疝修补术治疗的79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TAPP组(40例)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组(OTFH组,39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和术后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