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Zhang Y  Li X 《中国肺癌杂志》2010,13(11):1064-1069
肺癌是全世界因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近年来,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部肿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价并不简单,推荐使用CT、MRI和PET综合评价.本文对其原理、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疗效、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射频治疗肺部肿瘤1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0月~2003年10月,我院采用RF-2000射频发生器治疗肺部肿瘤患者1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温射频消融与放化疗联合应用于肺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肺部恶性肿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肿瘤复发率、生存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CR为7例,PR为27例,总有效率为75.56%,对照组CR为4例,PR为21例,总有效率为55.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是31.11%、44.44%、46.67%、35.56%,对照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是40.00%、51.11%、53.33%、42.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在1年生存率的随访中,观察组生存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QOL改善稳定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5).结论 高温射频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肺部肿瘤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内有肿瘤的患者38例,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CTperfusion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患者肿瘤的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F),血容量(BV)以及血流量(BF)。结果在MTT与BF方面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S与BV方面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为良、恶性的肿瘤提供功能信息,有利于提高肺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法治疗肺部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弹头电子计算机自动导航射频治疗系统即集束聚能刀,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物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我院于2000年3月开始应用该系统治疗肺癌,至2001年10月共对81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81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4例;年龄49~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在肺癌治疗的领域中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法治疗肺部肿瘤疗效分析@任文琦$解放军第254医院心胸外科!天津市300142 @商宏伟$解放军第254医院心胸外科!天…  相似文献   

6.
CT灌注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Axel等[1]首次提出了动态CT灌注功能成像的理论设想。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这一理论逐渐成为现实。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一次获得多个生理参数,新式的对比剂能在血管内存留更长时间,以及与PET标准化摄取值类似的计算标准化灌注值的CT灌注软件包的开发[2],使CT灌注成像技术正日趋成熟,现已成为1种形态学与功能成像相结合的新型影像学方法,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国内外对CT灌注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多,现作一概述。1肺部CT灌注成像的常用灌注参数目前,进行肺灌注成…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建卫  吴宁  朱强 《癌症》2001,20(10):1115-1118
螺旋 CT扫描能获得肺部真正的容积资料,因此 ,除以横断面显示气道、纵隔、肺野、肺血管及胸壁外,还可经过计算机后处理,以多种重建方法显示胸部结构 . 较常用的基本技术有(1)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 ,包括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cMPR) ;(2) 多层面容积重建(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s, MPVR),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ve projection,MIP) 、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ve projection,MinP) ;(3) 表面遮盖法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 ;(4) 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 [1~3]. 其中 MPR和 cMPR 属二维重建,其余则均为三维重建 . 运用这些方法,可以立体显示解剖关系和病变,模拟显示腔内结构(即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在某些患者还可以代替有创性的检查,如血管造影和纤维支气管镜 . 因此,在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前后评估中的价值已逐渐得到肯定 .  相似文献   

8.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肿瘤预后至关重要。CT 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能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血管生成情况,已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肺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工作中,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用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分期、放疗靶区勾画、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及随访。本文就 CT 灌注成像基本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显微技术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5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全部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影像学诊断和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在诊断率上的差异性。结果MRI诊断椎管内肿瘤和手术病理学总的符合率为84.7%,在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脂肪瘤、蛛网膜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而在胶质瘤、室管膜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在星型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75.0%,恶性淋巴瘤符合率为66.7%,肠源性囊肿符合率为80.0%,转移瘤符合率为50.0%。结论MRI在椎管内治疗的影像学特点有差异性,在临床上可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目前主要是在CT引导下进行,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肺部肿瘤的报道较少。我们对21例肺部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RFA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潘敏  赵爽  彭雪梅  王梅 《癌症进展》2016,14(6):587-590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98例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有效率及受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燕  郝泽蕊  王淑云 《癌症进展》2016,14(2):185-187
目的 分析并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对症处理,同时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34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且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迅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廖伟  马刚  方翼  王春梅 《癌症》2009,28(6):642-646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留肺功能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影响,以及肺灌注扫描在伴COPD肺癌患者术前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因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伴COPD肺癌组25例,肺功能正常肺癌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及术后30天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st second,FEV1)的改变以及两组间术后FEV1实测值(postoperative 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preoperative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的差值和比值。对有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肺癌患者单独比较肺灌注扫描ppo’FEV1和公式法ppoFEV1。结果:伴COPD组肺叶切除术后FEV1平均损失百分比小于正常肺功能组(8.98%VS.22.47%,P〈0.05):术后30天实测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差值(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大于对照组(6.90VS.0.83。P〈0.05):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比值大于对照组(1.14VS.1.01,P〈0.05)。行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患者相应的ppo’FEV1-ppoFEV1均数为4.04%,95%置信区间为3.01%~5.07%。结论: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的肺功能损失少于肺功能正常肺癌患者,行肺灌注扫描可能更好地预测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肺癌患者易并发肺栓塞,死亡风险增加.D-二聚体(DD)是肺栓塞常用辅助诊断指标,与恶性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本研究分析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影像学及临床因素与D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09-01-2015-08-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经多层螺旋CT显示有肺栓塞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根据栓子影像指标和患者临床资料分组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与DD的相关性.结果 瘤栓组(n=30)平均血浆DD水平为11.29 mg/L,血栓组(n=29)为7.4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Ⅲ~Ⅳ期患者(n=21)平均血浆DD水平为l0.13mg/L,Ⅰ~Ⅱ期(n=38)为7.9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淋巴结转移组(n=45)平均血浆DD水平为11.01 mg/L,无淋巴结转移组(n=14)为4.3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发生远处转移组(n=39)平均血浆DD水平为9.88 mg/L,无远处转移组(n=20)为7.7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化差肺癌患者(n=36)平均DD水平为10.67 mg/L,分化良好肺癌患者(n=23)为6.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肿瘤标记物升高组(n=39)平均血浆DD为10.65 mg/L,正常组(n=20)为6.2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DD水平在瘤栓、晚期患者、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差、肿瘤标记物升高的患者较高,与上述因素间有相关性.DD在肺癌并发肺栓塞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铂二联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因素,为一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109例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一线应用铂二联方案化疗的IV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一线化疗方案、一线方案的疗效及周期数、是否接受局部放疗及二线治疗;分析这些临床因素对一线方案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近期疗效用客观有效率代表,远期疗效用中位生存期代表。结果:109例患者中,部分缓解者35例,疾病稳定者34例,疾病进展者40例,客观有效率 32.1%,疾病控制率 63.3%。中位生存期为12.00个月(95%CI:11.05~12.95个月),一线治疗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5.0个月(95%CI:4.26~5.74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一线方案对一线化疗疗效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及COX回归分析均表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治疗前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以及一线方案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一线化疗疗效、一线化疗周期数、是否接受局部放疗及二线治疗则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线化疗的疗效及周期数、是否接受二线治疗及局部放疗是影响晚期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红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8):1177-1178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54例,用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患者在化疗前3天开始口服平消胶囊,每次6~8粒,每天3次,连服8周以上。对照组52例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 PR)57.4%,对照组有效率36.5%,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率81.5%,对照组症状改善率53.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少而轻。结论: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对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能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18F-FDG SPECT/CT与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18F-FDG SPECT/CT在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集确诊的10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将肺癌病灶为周围型肺癌者分为I组,其中结核病灶为陈旧性结核者分为Ⅰa,活动性结核者分为Ⅰb;中心型肺癌者分为Ⅱ组,其中陈旧性结核者分为Ⅱa,活动性结核者分为Ⅱb,均行18F-FDG SPECT/CT扫描,并与CT对比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Ⅰa组47例,Ⅰb组24例,Ⅱa组17例,Ⅱb组12例.患者中肺结核病灶以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分布为主(78.0%),与肺癌病灶分布有差异(P<0.001).Ⅰa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95.74%、80.85%,SPECT/CT检出率高于CT(P=0.001).Ⅰb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79.17%、75.00%,SPECT/CT检出率与CT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Ⅱa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94.12%、70.59%,SPECT/CT检出率高于CT(P<0.001).Ⅱb组SPECT/CT、CT检出率分别为75.00%、66.67%,SPECT/CT检出率与CT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18F-FDG SPECT/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非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19.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using multi-slice CT (MS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masses proved by pathology including 25 case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and 13 cases of benign masses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with GE Lightspeed Qx/I plus 16-slice helical 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25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comparative studied with its MVD calculated using LSAB. With the CT perfusion 2-body tumor software, the parameters of CT perfusion including blood value (BV), blood flow (BF), mean transit time (MTT) and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four parameter values in lung cancer were all higher than that in pulmonary benign masse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BV, MTT and PS (P〈0.05), especially in BV (P〈0.01). The MVD value of lung canc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ulmonary benign masses (P〈0.05), and the MVD of adeno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0.05). In 25 cases with lung cancer,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only between BV and MVD value (r=0.852, P〈0.01). Conclusion: It is helpful to diagnose the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ith MS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to differentiate from pulmonary benign masses, its bases are MVD patholog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