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肿瘤组织中Rb、E2F-1及P2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膀胱肿瘤组织中Rb、E2F-1及P21蛋白的表达,探讨三者在膀胱肿瘤组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2例膀胱肿瘤组织中Rb、E2F-1及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b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8/30)和68.5%(63/92),膀胱癌组低于乳头状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E2F-1、P21蛋白在膀胱癌与乳头状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65/92)、46.7%(14/30)和72.8%(67/92)、50.0%(15/30),膀胱癌组高于乳头状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21).E2F-1和P2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膀胱肿瘤组织中Rb与E2F-1、P2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1.000,P<0.05,r=-1.000,P<0.05);E2F-1和P2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5).结论:Rb、E2F-1及P21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Rb、E2F-1及P21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及临床判断组织恶性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程坤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588-1590
目的:检测膀胱肿瘤组织中Rb、E2F-1及P21蛋白的表达,探讨三者在膀胱肿瘤组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2例膀胱肿瘤组织中Rb、E2F-1及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b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3.3%(28/30)和68.5%(63/92),膀胱癌组低于乳头状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E2F-1、P21蛋白在膀胱癌与乳头状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65/92)、46.7%(14/30)和72.8%(67/92)、50.0%(15/30),膀胱癌组高于乳头状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21)。E2F-1和P2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膀胱肿瘤组织中Rb与E2F-1、P2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1.000,P〈0.05,r=-1.000,P〈0.05);E2F-1和P2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5)。结论:Rb、E2F-1及P21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Rb、E2F-1及P21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及临床判断组织恶性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E2F-1和Rb基因表达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Niu Y  Li Y  Niu RF  Lü AJ  Fu XL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5):290-293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E2F 1和Rb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 ,探讨乳头状瘤病癌变的某些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对 4 0例乳腺轻度乳头状瘤病、4 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和 4 0例导管内癌进行了检测 ,观察E2F 1和Rb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 1mRNA表达阳性率在乳腺轻度乳头状瘤病、重度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中分别为17.5 %、4 5 .0 %和 80 .0 % ;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4 7.5 %和 77.5 %。E2F 1mRNA和蛋白表达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Rb基因mRNA表达阳性率在乳腺轻度乳头状瘤病、重度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中分别为 90 .0 %、5 0 .0 %和 2 0 .0 % ;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5 .0 %、5 2 .5 %和 2 2 .5 %。R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随着乳腺乳头状瘤病程度的加重最终进展为癌 ,E2F 1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Rb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呈下降趋势。E2F 1和RbmRNA表达均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但这两种调控因子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E2F 1和R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可作为癌症早期较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有助于从乳腺乳头状瘤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Caspase-3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T1期内.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1%(32/47),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8.3%(18/47),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Caspase-3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复发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aspase-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RASSF1A和CyclinD1与Bcl-2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5例癌旁黏膜及1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21/45)、88.9%(40/45)和57.8%(26/45);癌旁组织分别为84.4%(38/45)、42.2%(19/45)和24.4%(11/45);正常组织分别为94.4%(17/18)、38.9%(7/18)和16.7%(3/18)。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膀胱黏膜,P<0.05;而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RASSF1A和CyclinD1及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蛋白的表达降低和CyclinD1、Bcl-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RASSF1A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使CyclinD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过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MMP2和E-cadherin表达在膀胱癌中的侵袭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2 )和钙粘附分子E cadherin(E 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侵袭效应。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 10例正常膀胱粘膜 ,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MMP2和E CD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粘膜MMP2呈阴性表达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阳性表达分别为2 3 % (7/3 0 )、5 8.3 % (2 1/3 6)、76.7% (2 3 /3 0 ) ,三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正常粘膜E CD呈强阳性表达 ,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正常表达分别为 86.7% (2 6/3 0 )、5 2 .8% (19/3 6)、2 6.7(8/3 0 ) ,三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MMP2阳性表达和E CD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生存率密切相关 ,检测MMP2和E CD的表达有助于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Caspase-3与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Shen HW  Yi L  Wang XM  Yao MJ  Deng JW  Fang JZ  Li MN 《癌症》2004,23(2):181-184
背景和目的: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异常增生和凋亡不足的结果。以往研究认为凋亡的发生与Caspase-3和Bcl-2蛋白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率(53.8%,28/52)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90.0%,9/10),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没有明显的联系;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Bcl-2蛋白表达率(51.9%,27/5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20.0%,2/10),且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在正常膀胱粘膜中Caspase-3与Bcl-2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659,P<0.01)。结论:Caspase-3蛋白的高表达与Bcl-2蛋白的低表达在膀胱癌的发生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Fas在膀胱移形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Fas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膀胱移形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9%(31/4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6.7%(21/45),与对照组阳性率100.0%(10/1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数目无关;Fas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初发和复发相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Fas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Fas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survivin及Fas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癌细胞凋亡、P-gp、MDM2、p53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TUNEL法检测11例正常膀胱黏膜和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MDM2、p53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阳性71.08%,p53阳性50.6%,MDM2阳性59.03%,AI=1.4335±0.3863。MDM2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263,P=0.016及r=-0.388,P=0.001);p53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92,P=0.001;r=0.341,P<0.01);P-gp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gp、MDM2、p53 3种蛋白间表达无相关性;AI与MDM2呈负相关(r=-0.226,P=0.042);AI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42,P=0.000;r=0.455,P=0.000);AI与P-gp、p53无相关性。AI、p53、MDM2的表达与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检测P-gp可指导膀胱癌化疗药物的选择;联合运用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并检测p53、MDM2可用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于冬梅  李才安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2):103-106,F004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膀耽正常粘膜、膀胱乳头状瘤及膀胱移行细胞癌共23倒(正常粘膜3例、乳头状瘤5例及移行细胞癌15例,移行细胞癌分三级,Ⅰ级、Ⅱ级、Ⅲ各5例),其结果显示,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和乳头状瘤细胞核及移行细胞癌细胞核Ⅰ、Ⅱ、Ⅲ各组之间胞核DNA含量均值有显著的差别(P<0.05~0.01)。本文通过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作者认为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移行细胞癌分级及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RP的表达。结果 :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LRP阳性表达率为76 92 % ,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 ;LRP在中、低分化肿瘤 (G2 +G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 (G1)。结论 :LRP可能是引起膀胱移行细胞癌原发性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换相关基因蛋白Twist、N-cadherin在移行细胞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wist和N-cadherin在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具有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Twist、N-cadherin在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具有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升高而明显增加;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 =0.6791,P=0.0021;r =0.6612,P=0.0001).Twist在尿路上皮癌中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体积、TNM分期无关(P>0.05);N-cadherin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无关(P>0.05).Twist和N-cadherin在移行细胞肿瘤不同病变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6723,P<0.05).结论:Twist和N-cadherin在移行细胞癌变过程中明显升高,同时两者共同参与移行细胞癌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E2F-1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E2F-1/RNAi-LV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瘤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将人胃癌SGC7901-顺铂(DDP)耐药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人胃癌耐药裸鼠皮下瘤模型.将成瘤的36只裸鼠随机分为E2F-1/RNAi-LV组、LV-scrRNAi组和PBS组,每组12只.隔日向3组裸鼠肿瘤内分别注射E2F-1/RNAi-LV、LV-scrRNAi或PBS,并按体重腹腔注射DDP,共9次.注射期间和处死裸鼠后测量各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应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2F-1、c-Myc、survivin、多药耐药基因1(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注射慢病毒后,E2F-1/RNAi-LV组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处死裸鼠后,E2F-1/RNAi-LV组裸鼠的肿瘤体积为(745.13±154.42)mm3,明显低于LV-scrRNAi组[(1988.80±171.35) mm3]和PBS组[(1633.48±215.25) mm3,P<0.05].E2F-1/RNAi-LV组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为(27.5±9.7)%,明显高于LV-scrRNAi组[(7.0±1.1)%]和PBS组[(7.3±1.2)%,P<0.05].E2F-1/RNAi-LV组肿瘤组织中E2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0±0.32和0.35±0.01,明显低于LV-scrRNAi组和PBS组(P<0.05).E2F-1/RNAi-LV组c-Myc、survivin、MDR1和M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亦明显低于LV-scrRNAi组和PBS组(均P<0.05).结论 慢病毒载体E2F-1/RNAi-LV瘤内注射可降低人胃癌SGC7901-DDP耐药细胞对DDP的耐药性,抑制人胃癌耐药裸鼠皮下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4种肿瘤-睾丸抗原(C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痈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Ta-T1期28例,T2-T4期21例;G1 20例,G2 16例,G3 13例)及其中15例患者癌旁组织的cTAGE-1、cTAGE-2、MAGE-A1及NY-ESO-1等4种CT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AGE-A1表达最高,其次为cTAGE-1,cTAGE-2及NY-ESO-1,分别为59%(29/49),55%(27/49),51%(25/49)及47%(23/49).15例癌旁组织表达均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肿瘤不同分期、不同分级之间4种CT基因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检验法,P>0.05).结论: C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无表达,可以进一步研究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免疫治疗靶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FHIT、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及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以及p21waf1/cip1基因与膀胱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1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FHIT基因及p21waf1/cip1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HIT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与之有相关性(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GI肿瘤、浅表性肿瘤中明显低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组织比较中无差别(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初发肿瘤中与复发肿瘤中无明显差别(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两种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FHIT蛋白与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FHIT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指标。p21waf1/cip1基因可能成为估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侵袭性、预后的指标。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21waf1/cip1基因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细胞角蛋白18(CK18)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400例非移行细胞肿瘤、105例泌尿系良性病患者进行尿NMP22和CK18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NMP22和CK18表达中位值分别为17.3 U/ml和484.2 U/L,非移行细胞肿瘤患者分别为6.8 U/ml和156.0 U/L,良性疾病患者分别为2.3 U/ml和66.6 U/L,3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NMP22 10 U/ml和CK18 120 U/L为界值,其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9.2%和78.2%,特异度分别为88.6%和82.9%,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1.7%.对术后患者动态观察,治疗有效患者的NMP22和CK18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复发、转移的患者则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P22和CK18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检测有显著的相关性(r=0.689 P<0.0001).NMP22和CK18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分期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尿NMP22和CK18检测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诊断、病情监测重要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p2 7和cyclinE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对 12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级及分期 ,另取 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各例组织中 p2 7和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 ,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2 7和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2 .1% ( 5 1/12 1)和 3 4.7% ( 4 2 /12 1)。p2 7和cyclinE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 ,但与病理分期无关。p2 7蛋白与cyclinE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0 .0 5 )。p2 7阴性组中 ,cyclinE阳性患者 5年生存率低于cyclinE阴性者 (P <0 .0 5 ) ;p2 7阳性组中 ,cyclinE表达状况与患者 5年生存率无显著相关。结论 p2 7和cyclinE是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构建人同源基因E2F-1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观察E2F-1过表达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E2F-1基因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并将经酶切和RT-PCR检测正确的重组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液感染胃癌细胞MGC-803.应用 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GC-803/pLXSN-E2F-1细胞中E2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酶切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E2F-1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与MGC-803和MGC-803/pLXSN组相比, MGC-803/pLXSN-E2F-1组E2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MGC-803/pLXSN-E2F-1组的克隆形成率为48%,明显低于MGC-803组的81%和MGC-803/pLXSN组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GC-803/pLXSN-E2F-1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慢于MGC-803组和MGC-803/pLXSN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E2F-1基因过表达的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将其成功感染MGC-803细胞,E2F-1过表达可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151和整合素α3、β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64例、滤泡性腺瘤12例及瘤旁2cm以远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CD151及整合素α3、β1,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1表达的阳性卒分别为87.5%(56/64)、41.7%(5/12)及0(0/10),癌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腺瘤的表达亦高于正常组织,三者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整合素d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1%(50/64)、33.3%(4/12)及0(0/10),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整合素β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9%(46164)、25%(3,12)72.0(0/1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它们的表达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CD151与整合素α3、β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CD151和整合素α3、β1的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相关,三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RP的表达。结果: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LRP阳性表达率为76.9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LRP在中、低分化肿瘤(G2 G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G1)。结论:LRP可能是引起膀胱移行细胞癌原发性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