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肾细胞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肾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特征,评价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987年1月~2002年4月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小肾癌(≤3 cm)瘤体内回声相对比较均匀,表现为混合性回声、或伴有钙化形成者较少。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瘤内血流信号分布差异较大,大部分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超声诊断可较全面评估小肾癌的部位、大小、病变性质,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有无静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  相似文献   

2.
彩超诊断乳腺肿块75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彩超诊断乳腺肿瘤病变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怀疑乳腺癌患者,扫描观察肿块的部位、乳腺肿块的血流特征,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的彩超表现和特点。[结果]6例良性病变边界整齐、清晰,形态规整,内部回声均质或极弱:血流信号0~1级,流速平均12.5cm/s.阻力指数平均034。69例恶性肿瘤表现边界不清、边缘似突刺状,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不均质、见微小钙化点,血流信号1~4级。流速平均33.4cm/s,阻力指数平均0.6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胃间质瘤与非胃间质瘤的超声图像表现及病理危险度分级间的差异,评价超声检查预测胃间质瘤和非胃间质瘤危险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55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按肿瘤的生长部位分为胃间质瘤组和非胃间质瘤组,对比分析两组间超声图像表现及病理危险度分级的差异。结果:非胃间质瘤组的恶性危险度更高,在瘤体最大径≤5 cm、呈类圆形、内部不伴无回声、血流稀少方面,两组间危险度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瘤体最大径>5 cm、形态不规则、内伴无回声、血流丰富和伴有转移的GIST恶性危险度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间质瘤与非胃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非胃来源的GIST恶性程度高于胃来源的间质瘤,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危险度,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4.
超声对乳癌腋窝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对腋窝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标准.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初诊患者40例(共89个淋巴结),行腋窝肿块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普勒能量图检查.结果本组转移淋巴结大小从0.5~3.5cm,85%以上的长短径之比<2,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的低回声,淋巴结皮质不均匀增厚或消失,淋巴结门偏心或消失,边界模糊居多.血流分布主要为周边型(43.8%)和混合型(31.5%),RI值较高,为0.69.部分可见腋静脉受压.结论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结构、血流分布、血流动力学及淋巴结包膜外转移等方面均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根据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邵琦  陈丽羽  徐栋 《肿瘤学杂志》2016,22(11):969-971
摘 要:[目的] 探讨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并结合病理分级分析不同恶性程度肿瘤的超声特征。[结果] 边界清晰19例(61.3%),形态不规则22例(71.0%),回声不均匀25例(80.6%),瘤体以低回声为主24例(77.4%),肿瘤内含无回声区20例(64.5%),肿瘤内伴钙化斑或钙化点3例(9.7%),血流信号1~2级20例(64.5%),3~4级11例(35.5%)。侵犯周围软组织或面神经8例(25.8%),根据病理恶性程度分为三级: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高分化肿瘤主要表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血流信号1~2级;低分化肿瘤边界不清,血流信号3~4级;中分化肿瘤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具有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也具有其特殊的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6.
超声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悦 《肿瘤防治研究》2000,27(5):389-390
 目的 探讨超声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标准。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初诊患者30例(共96个淋巴结),行颈部肿块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普勒能量图检查。结果 本组转移淋巴结大小从0.4~5.0cm,85%以上的长径与短径之比<2,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的低回声,液化者可为液实混合回声或液性无回声,淋巴结皮质不均匀增厚或消失,淋巴结门偏心或消失,边界多模糊不整。血流分布主要为周边型(47.9%)和无血流型(33.3%),Rl值较高,平均为0.72。部分可见颈静脉受压或静脉内癌栓。结论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结构、血流分布、血流动力学及淋巴结包膜外转移等方面均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根据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福建省肿瘤医院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病理危险分级标准将39例患者分为极低危组(1例)、低危组(11例)、中等危组(1例)、高危组(2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4.1%(25/39),漏诊2例(5.1%)。低危组病灶超声表现均呈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团块,多呈类圆形,内部回声均匀,团块内部多见Ⅰ级血流信号(63.6%,7/11);高危组病灶呈囊实性和低回声,团块多数边界清楚,但内部回声不均,46.2%呈分叶状,团块内部多见Ⅱ~Ⅲ级血流信号(61.5%,16/26)。结论超声作为临床应用最广的检查项目之一,对小肠间质瘤的术前筛查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超诊断鼻咽癌肝转移瘤的价值 ,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分析 110例鼻咽癌肝转移瘤的二维超声图像及 67例转移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  110例肝转移瘤中 94例为多发病变 ,占 85 0 %。右叶发生多于左叶 ,转移瘤大小0 6~ 8 5cm不等。 10 1例为圆形或类圆形 ,占 91 8% ,19例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占 8 2 %。 86例呈低及中等回声 ,占 78 2 % ,17例呈高回声 ,7例呈无回声 ,分别占 15 5 % ,6 4%。 1cm以上的病灶可见周边声晕 ( 5 0 9% )及内部液化坏死 ( 2 3 6% )。CDFI检查仅 18例病灶内部检出动脉血流频谱 ,占 2 7 8%。结论 鼻咽癌肝转移瘤的超声表现形态多样 ,但具有一定特点 ,结合临床病史及短期随访 ,绝大多数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乳腺癌肝转移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肝转移确诊中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了105例乳腺癌肝转移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穿刺活检结果。乳腺癌肝转移声像图为实性结节或肿块,大多数为低回声(86.7%,91/105)。较小者(≤3 cm)形态多规整,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分布均匀;较大者(>3 cm)形态多不规整,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多分布不均匀。血流信号不能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但仅靠声像图不能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应用可弥补这一不足,所有病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癌肝转移的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的估测有重要的作用,且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表现。方法: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乳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分布情况。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和方式,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开始减退时间、完全廓清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21肿块最大直径范围1.1cm-6.0cm,实质回声团块21个,伴钙化5个。18个肿块边界清楚,3个边界尚清楚,均未见明显包膜。19个肿块发现较丰富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2个显示周边少量血流信号,21个肿块测及动脉血流信号,平均Vmax 37.5cm/s(范围15.1-95.4 cm/s),RI 0.63-0.83。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71%(18/21)。超声造影时21个肿块平均增强起始时间(14.54±3.24)s、达峰值时间(22.64±4.15)s、开始消退时间(59.09±10.25)s、完全廓清时间(115.45±16.70)s乳腺癌造影后内部表现:1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其中5例周围见放射状血管;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不完全增强;1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周边不均匀增强,内部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1例(乳腺黏液腺癌)周边环状增强,边缘显示一穿支血管进入肿块内,走行弯曲,其余部分显示零星增强。乳腺癌造影后边界表现:18例乳腺肿瘤边界模糊,造影后肿块测值均大于常规超声大小,1例(乳腺黏液腺癌)边界清楚;2例(1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1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边界尚清楚,呈分叶状。超声造影后诊断符合率为95%(20/2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脐尿管癌的螺旋 CT 增强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螺旋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脐尿管癌的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增强后改变、邻近结构的侵犯、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果:6例位于膀胱前壁或顶壁,4例位于前腹壁,7例位于前腹腔。病变以不均匀密度为主,其中7例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影,呈周边型强化。2例出现钙化。1例出现髂总淋巴结转移。结论:CT可以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增强后改变,在诊断脐尿管癌中有重要价值,肿瘤部位、内部结构及增强后改变对诊断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魏云  周静  陈静 《现代肿瘤医学》2018,(21):3459-346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分析其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高频超声诊断腮腺肿瘤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10例Warthin瘤病例的高频超声特点,分析并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解剖部位、内部回声,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肿块内部血流的丰富程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诊断为多形性腺瘤6例,正确诊断率为50%,误诊为淋巴结炎2例,误诊为血肿1例,诊断为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3例,误诊率50%。应用高频超声诊断10例Warthin瘤患者时,诊断为Warthin瘤4例,正确诊断率为40%,误诊为多形性腺瘤3例,误诊为淋巴结炎1例,诊断为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2例,误诊率60%。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回声强度无差异,P>0.05;后壁回声增强、血流信号强度分级有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典型的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有各自的声像图特点,非典型的多形性腺瘤类似于Warthin瘤。高频超声检查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壁回声增强情况,并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内部血流情况,结合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术前检查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帖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年龄为12~45岁,平均25.8岁,中位年龄24岁;肿块均为帖单发,呈类圆形,边界清;4例内部呈均匀低回声,1例内部呈不均中等回声,1例周边见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5例周边及内部见较丰富血流信号,1例仅周边见血流信号.肿瘤大小平均为1.2cm(0.7~2.0cm),5例位于睾丸边缘部,1例位于靠近中心部.单一超声检查诊断准确1例,结合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肿瘤标志物后,诊断准确3例.结论 睾丸间质细胞瘤有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两者结合能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小肿块168例(其中良性肿块81例,乳腺癌87例),对超声结果可疑恶性的48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结果:肿块径线≤1cm的早期乳腺癌,恶性特征多不明显。肿块径线>1cm而≤2cm的早期乳腺癌,不规则形态、毛刺征、不均匀低回声、微钙化、纵横比≥0.8等恶性指标的敏感性明显增高,良恶性肿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膜多见于良性肿块。对于直径>1cm的早期乳腺癌CDFI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高频彩超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对乳腺小肿块诊断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二维超声是最为重要的诊断信息来源,不均匀低回声、边界回声表现、微小钙化及穿入型血流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最为重要的超声征像。对于声像图特征不典型病例,应积极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属于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各分子亚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研究探讨了IDC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112例具有完整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的IDC病例资料。其中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细胞核增值抗原(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ERBB2阳性型和Basal-like型。结果:在112例IDC病例中,Luminal A型14例,占12.5%;Lu-minal B型62例,占55.4%;ERBB2阳性型21例,占18.7%;Basal-like型15例,占13.4%。4个亚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在肿块长径、淋巴结数量、边界、形态和血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弹性成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统计的IDC病例中,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转移淋巴结数量相对少,边界多不清,形态不规则;ERBB2阳性型血供丰富,肿块较大,转移淋巴结较多;Basal-like型多边界清,形态规则,肿块大,转移淋巴结多。结论:IDC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为IDC的早期诊断、术前、术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恶性神经鞘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恶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模式及转移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性14例(56%),女性11例(44%),平均发病年龄53.7岁。表现为体表肿物16例(64%),腹腔及盆腔肿物7例(28%),腰背痛、下肢乏力1例(4%),体检发现肺转移结节1例(4%)。病理类型均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S-100阳性者24例(96%),S-100阴性1例(4%)。23例给予手术完整或部分切除,1例未行手术,1例行剖腹探查发现广泛转移而无法切除。6例予术后放疗,2例行术前导管化疗。25例随访时间为7个月~5年,随访期内,4例(16%)发生肺转移,2例(8%)淋巴结转移,7例(28%)局部复发,2例失访,余10例(40%)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恶性神经鞘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体表肿块为常见症状,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易复发及转移,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直肠间质瘤与直肠癌的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2例直肠间质瘤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进行总结,并与24例直肠癌组的超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2例直肠间质瘤,其中低度危险程度间质瘤1例,中度危险程度间质瘤1例,高度危险程度间质瘤10例。直肠间质瘤组与直肠癌组在常规超声显示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直肠间质瘤的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剂进入慢、退出快,且整体增强强度低。结论:直肠间质瘤常规超声及造影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有助于提高直肠间质瘤与直肠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例食管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霖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4):278-270
自1987年~1990年对20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并对病理淋巴结分析.其中肿瘤<3cm者18例,无1例淋巴结转移.肿瘤在3cm~5cm者100例,左下肺静脉淋巴结10例(10%)转移,左肺动脉淋巴结无1例转移.胃左动脉淋巴结有20例(20%)转移,气管隆突淋巴结14例(14%)转移,肿瘤5cm~7cm长度者64例中,左下肺静脉淋巴结11例(17%)有转移,左肺动脉淋巴结无1例转移.胃左动脉淋巴结25例(39%)有转移,气管隆突淋巴结34例(53%)有转移.8cm以上病例18例,其中左下肺静脉淋巴结4例(22%)有转移,胃左淋巴结18例(100%)有转移,气管隆突淋巴结16例(88%)有转移.左肺动脉淋巴结1例(5.8%)转移.结合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手术切除范围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3~66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等检测相关免疫标记物,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  11例IMT患者肿瘤发生于肺脏、纵隔、肝脏、腹腔、膀胱等部位。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肿瘤细胞增生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个别病例见脓肿形成。间质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背景或胶原化。预后不良病例肿瘤细胞有异型性,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及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ALK、SMA、S-100、CD117、CD34的阳性率依次为:91%(10/11)、55%(6/11)、100%(11/11)、27%(3/11)、18%(2/11)、9%(1/11),Ki-67阳性率为3%~40%,CK、H-caldesmon、DOG1均为阴性。随访11例患者4~22个月,7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其中3例表现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潜在或低度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患者肿瘤细胞有异形性,可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及核仁,增殖指数增高,免疫组织化学ALK,SMA,H-caldesmon可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