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子宫内膜癌常用临床病理因素(绝经前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术后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深度)和生物学因素(COX-2、VEGF、KDR及ER、PR)对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的影响,筛选出对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最有显著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可能与子宫内膜癌预后有关的常用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模型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通过随访,共获得确切随访者112例,5年生存率为83.04%.Ⅰ~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80.00%,53.85%,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VEGF及KDR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7.32%、66.07%及52.68%,且三者表达具有协同性.COX-2、VEGF、KDR蛋白阳性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47%、78.38%、72.88%.将这些临床病理因素及生物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COX-2阳性表达、KDR阳性表达、ER阳性表达、PR阳性表达8个因素与预后明显相关(P 均><0.05=,绝经前后、病理类型、术后辅助治疗、VEGF阳性表达与预后无关(P 均>0.05).应用Cox模型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8个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最显著的3个因素.结论: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的因素,但浸润肌层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间关系,系统评估其预后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间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宫颈受累情况、腹腔细胞学情况、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淋巴结处理、术后辅助治疗、附件转移、淋巴管转移情况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宫颈受累情况、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1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90.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分级、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及术后放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深肌层浸润以及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总体生存率高,手术-病理分期、肌层受累程度以及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9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93例子宫内膜癌的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3%和84.9%,中位生存期为59.2个月。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5岁、病理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G3、肌层浸润≥1/2和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其治疗应当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B  Wu LY  Li SM  Zhang WH  Zhang R  Ma SK 《癌症》2004,23(9):1085-1088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但其中仅有少数因素对预后构成独立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初治时行手术治疗的2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预后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并进行逐步筛查。结果:本组病例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4.3%。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腹腔液性质、脉管瘤栓及附件转移与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显著性相关(P<0.05),年龄、合并症因素与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4个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临床分期仅对5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01),而对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4)。肌层浸润>50%者远处转移率(12.9%)明显高于≤50%者(0.6%)(P<0.001)。宫颈受累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1.1%)明显高于宫颈未受累者(3.6%)(P<0.001)。结论: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在估计预后方面,手术-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88例。并根据其年龄将其分为A组(≤35岁)35例,B组(36~45岁)53例,对2组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患者的预后因素中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腹腔细胞学、雌孕激素受体等7个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腹腔细胞学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均<0.05)。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0.05)。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三者3年生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接受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为57.14%,低于接受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尤其是≤35岁者,高危因素少,预后较好。对于早期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核心,早期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蒋鹏程  施如霞 《中国肿瘤》2006,15(11):792-79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06例,直线加速器盆腔野体外照射,24例加阴道施源器HDR腔内后装治疗。按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6个观察指标分析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53.6%。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病理分级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疗效肯定,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生存率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5 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期、预后及生存率的关系 ,建立有效的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和辅助治疗的客观指标。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0 4例子宫内膜癌p5 3蛋白表达 ,分析p5 3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学分级等预后因素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p5 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肌层浸润及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检测子宫内膜癌p5 3蛋白表达对分期、疗效预测、生存率判断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MM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病历、随访资料完整的MM患者,选择性别、年龄、溃疡、卫星病灶、病理类型、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肿瘤厚度、干涉史、手术切除范围、放疗史和综合治疗13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分析。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5月共死亡110例,其1、3、5、7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是81.4%、60.3%、46%、37.9%,中位生存期(MST)为5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溃疡、病理类型、肿瘤厚度、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和综合治疗8个因素对MM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厚度、病理分期、综合治疗和手术切除范围是影响MM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中肿瘤厚度、病理分期是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范围是保护因素。结论肿瘤厚度、病理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和综合治疗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子宫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子宫浆膜浸润以及脉管内癌栓是影响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以及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是影响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状况改善有效率为56.52%,明显低于未转移患者(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1年生存率(69.57%)明显低于无转移组患者(9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以及脉管内癌栓是影响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对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colposcopic tumor size in the management of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751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tage IB squamous cervical cancer who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in a single institute. The colposcopic tumor size was measured postoperatively on surgical specimen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pathological factors. RESULTS: Among the pathological factors examin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rametrial extension, deep stromal invasion, vessel permeation, endometrial extension, and colposcopic tumor size were found to be prognostic factors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hereas multivariate analysis has confirmed that only three factors, i.e.,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rametrial involvement, and colposcopic tumor size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free interval.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lposcopic tumor size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squamous cervical cancer and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reatment op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探讨其转移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探讨其转移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临床与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清扫术(ALND)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T1~2期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108例患者入组,其中1021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4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PR、Ki-67指数以及分子分型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HER-2是否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表达状况(P﹤0.05);而年龄也可能是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结论肿瘤越大、分化越差、伴脉管瘤栓、ER阳性表达以及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的T1~2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而年龄≤50岁也可能增加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T1~2期乳腺癌患者是否直接行ALND应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T1和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Zhao DB  Gao JD  Bi JJ  Shao YF  Zhao P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3):235-237
目的 探讨T1和T2期直肠癌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T1和T2期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用X^2检验分析其相关因素,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T1和T2期直肠癌行Mile's术132例,保肛术10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2.0%(53/241),X^2。检验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年生存率为91.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放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为T1和T2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T1和T2期直肠癌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根治性切除术预后较好,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evaluat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who had undergone surgical resection.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analyzed data from 371 patients with RCC who had undergone surgical resection.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from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When we analyzed all patients includ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only pN factor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We then analyzed 359 patients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presence of symptoms, pT, grade, IFN and venous involvement wer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However, pT (pT1 vs pT2-4), tumor grade and presence of symptom were judged to b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When the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the tumor size (2.5, 4, 7 cm),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 was found by 4 and 7 cm, but not by 2.5 cm. CONCLUSIONS: The current TNM staging accurately predicts patient survival. Tumor grade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RCC.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Liang JL  Wan DS  Pan ZZ  Zhou ZW  Chen G  Li LR  Lu ZH  Wu XJ 《癌症》2004,23(5):564-567
复发转移是结直肠癌术后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是大肠癌根治术后个体化随访和辅助治疗的依据。本文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水平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癌发病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5年,研究组甲状腺癌7例,总患病率2.33%,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3倍,甲状腺癌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甲状腺滤泡状癌2例,嗜酸细胞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髓样癌2例,低分化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甲状腺癌发病率存在密切相关性,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 比较分析135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患者与同期就治但未出现复发的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病理分级、腹腔积液检测阳性、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肉眼分型和宫旁转移与子宫后内膜癌复发相关(P<0.05);年龄、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与其复发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积液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采取合适的辅助治疗能够提高长期生存率.结论 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积液检测阳性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选择适宜的辅助治疗,经常复查,及时处理、减少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