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CH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确诊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共96例,之前未接受治疗,随机分为:间歇治疗组(A组)和持续治疗组(B组)。A组:54例,给予比卡鲁胺(50mg,口服,每日1次)和戈舍瑞林(3.6mg,皮下注射,每月1次)治疗,当患者血清PSA≤0.2ng/ml,暂停服用药物比卡鲁胺,当患者血清PSA>4ng/ml时,重新开始服用药物比卡鲁胺。B组:42例,同时给予比卡鲁胺和戈舍瑞林治疗,不间断治疗。终止治疗的标准是病人由激素依赖转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2年后血清PSA、疼痛缓解及排尿梗阻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血清PSA、疼痛缓解以及排尿梗阻改善情况上,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中去势综合征、转氨酶升高、贫血以及乳房发育发生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IHT和CHT对晚期前列腺癌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都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IHT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持续治疗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椎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与连续性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抗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前列腺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接受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连续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时,比较两组前列腺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淋巴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PSA、F-PSA、VEGF、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18.75%)(P>0.05)。结论: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的疗效与连续性治疗相当,均能有效降低PSA、VEGF水平并调节免疫功能,但间歇性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在评价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内分泌疗法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内分泌治疗后1年,进行PSA、fPSA、ALP、BAP水平检测以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疗法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结果 内分泌治疗后的64例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生51例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转移灶数目>2个骨转移灶的患者的血清PSA、fPSA水平高于骨转移灶≤2个患者的的血清PSA、fPSA水平(均P<005);随着骨显像分型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与BAP水平均增高,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fPSA、ALP、BAP能够实现内分泌疗效的准确评价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在评价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内分泌疗法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内分泌治疗后1年,进行PSA、fPSA、ALP、BAP水平检测以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疗法治疗效果中的应用。结果内分泌治疗后的64例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生51例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转移灶数目2个骨转移灶的患者的血清PSA、fPSA水平高于骨转移灶≤2个患者的的血清PSA、fPSA水平(均P0. 05);随着骨显像分型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与BAP水平均增高,呈正相关(均P0. 05)。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fPSA、ALP、BAP能够实现内分泌疗效的准确评价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ransurethralelectrov印orizationoftheprostate,TV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TVP联合内分泌治疗的48例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晚期前列腺癌均行TVP手术。其中27例术中行睾丸切除,术后予抗雄药物康士得、福至尔或扶他胺治疗。21例未行睾丸切除者,常规应用药物去势(诺雷德、抑那通)联合抗雄药物(康士德、福至尔或扶他胺)。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A明显下降,骨转移患者骨痛症状减轻,转移灶稳定。结论TVP联合内分泌治疗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文  余良  孙航  周春辉 《癌症进展》2016,14(4):363-365
目的:分析手术去势与药物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手术去势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亮丙瑞林药物去势的2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联合比卡鲁胺行全雄激素阻断(每4周为一个周期,每天皮下注射1次),治疗6个周期后,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4%(19/22)和91.3%(21/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维持在去势水平的比例分别为91.3%(21/23)和86.4%(1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潮热、胸部胀痛、疲劳、出汗等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亮丙瑞林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进而避免手术去势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创伤和痛苦,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戈舍瑞林用于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戈舍瑞林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现状,研究证明戈舍瑞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逆的卵巢功能抑制药物,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戈舍瑞林单药或戈舍瑞林和三苯氧胺联用至少能达到同卵巢去势或CMF化疗相同的疗效;用作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对雌激素受体阳性腋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戈舍瑞林可获得和CMF化疗方案同样的疗效,但戈舍瑞林副作用少于卵巢去势或CMF化疗。  相似文献   

8.
综述戈舍瑞林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现状。研究证明戈舍瑞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逆的卵巢功能抑制药物。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戈舍瑞林单药或戈舍瑞林和三苯氧胺联用至少能达到同卵巢去势或CMF化疗相同的疗效;用作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对雌激素受体阳性腋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戈舍瑞林可获得和CMF化疗方案同样的疗效,但戈舍瑞林副作用少于卵巢去势或CMF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卡鲁胺联合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CRPC患者,采用比卡鲁胺作为二线抗雄激素药物,与多西紫杉醇、泼尼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3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CRPC患者经过比卡鲁胺联合化疗治疗方案治疗后,28例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软组织及骨转移病灶缩小,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生存时间为(32.5±3.5)个月。2例治疗无效,8个月后死亡。另外,27例(90.0%)出现一定程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降低,但经过升血象治疗后正常。无心脏毒性或肾功能损伤病例。结论比卡鲁胺联合多西紫杉醇、泼尼松化疗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PSA、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骨转移组52例、非骨转移组37例)前列腺癌病人的PSA值、骨扫描资料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 PSA值在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SA与骨转移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SA<10 μg/L,骨转移率为20.0﹪(2/10);PSA10-40 μg/L,骨转移率为19.0﹪(4/22);PSA 40-60 μg/L,骨转移率为66.7﹪(11/15);PSA 60-100 μg/L,骨转移率为77.8﹪(14/18);PSA>100μg/L,骨转移率为88.0﹪(22/25).骨扫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98.1﹪,特异度为75.7﹪.结论 骨扫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单个浓聚灶的诊断应结合CT、MR.对于怀疑有骨转移的前列腺患者,不宜单独用血清PSA浓度来判断骨转移,应常规行全身骨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细胞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比卡鲁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应用比卡鲁胺的基础上联合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结果:各组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细胞炎症反应因子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腹泻、乳房胀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504S、血清PS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当中,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使患者的细胞炎性反应得到减轻,安全性较高,因此临床上应当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IHT)方法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方法将72例同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37例)和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变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改变、肿瘤控制率、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随访5~118个月,平均56个月,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临床症状缓解率、前列腺体积差值、血清PSA〈0.2μg/L者所占比例及治疗后1年、3年、5年和8年的PSA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3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年、8年的生存率和早期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法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SA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降低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骨转移的关系,探讨血清PSA和fPSA/tPSA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74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fPSA、tPSA浓度并计算fPSA/tPSA,并对所有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扫描显像。结果:74例前列腺癌患者当中无骨转移的29例,有骨转移的45例,分别占前列腺癌患者的39.2%和60.8%。在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当中单一病灶的有5例,占11.1%,其中3例转移灶在骨盆,2例在椎体;转移灶为两处的有3例,占6.7%;三处或三处以上转移的有37例,占82.2%。从骨转移发生的部位来看,椎体转移的最多,有35例;其次为骨盆转移,有31例;发生肋骨转移的有28例;四肢骨转移的有9例;其它部位转移的有2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的PSA和fPSA/tPSA分别为(57.68±38.67) ng/ml、0.14±0.08和(21.61±17.87) ng/ml、0.25±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为主,且病灶主要发生在脊柱和骨盆。前列腺癌患者随血清PSA浓度的升高,fPSA/tPSA比值降低,发生骨转移的比例增高,当PSA>20.00 ng/ml或fPSA/tPSA≤0.15时,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崔学军  刘增礼  张俊  杨仪 《癌症进展》2009,7(2):196-198,204
目的探讨氯化锶(^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静脉注射^89SrC2(1.48—2.22MBq/kg体重)治疗27例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及疼痛。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89SrCl2治疗后无效4例(14.8%);有效16例(59.3%);显效7例(25.9%)。总有效率为85.2%。部分患者复查骨显像显示,原异常浓聚影明显缩小、减少和/或消失。PSA检查15例(55.5%)较治疗前下降,4例(14.8%)降至20ng/ml以下。70.4%的患者在接受^89SrCl2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在3~5个月内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89SrCl2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骨转移癌所致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唾液酸蛋白 ( bone sialoprotein,BSP ) 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倍增时间(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oubling time,PSADT)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 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58例,依据诊断分为转移组(28例)和无骨转移组(30例),取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60例以及6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作为增生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评价骨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SP水平;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技术检测血清f-PSA、t-PSA水平,采用倍增公式PSADT=lg(2) [log(PSA2)-log(PSA1)]计算PSADT;采用ROC曲线评价BSP、PSADT及两者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B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增生组(P<0.05);骨转移组患者血清BS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Pearson’s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BSP和VAS骨痛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 BSP 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12%和72.8%;PSADT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15%和82.96%;BSP联合PSAD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性、AUC面积分别为91.26%,89.54%,0.932。结论BSP可能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有效诊断指标;BSP和PSADT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便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缓激肽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32例为对照组,收集其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缓激肽水平,比较各组血清缓激肽水平的差异以及前列腺癌患者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肿瘤体积以及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与否状态下血清缓激肽水平的差异.比较血清缓激肽与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癌和PSA独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差异.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缓激肽水平[(16.44 ±0.91) μg/L]低于对照组[(19.72±1.10) μg/L]和前列腺增生组[(20.93±1.80) 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体积较大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缓激肽水平较低(P<0.05),而血清缓激肽水平在年龄、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PSA水平及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与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缓激肽与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癌较单独诊断敏感度提高(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缓激肽表达水平较低,且与肿瘤体积相关.血清缓激肽与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较单独诊断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近距离125I粒子置入联合间歇性内分泌疗法(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IHT)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未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而接受治疗满5年的13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间歇性内分泌治疗(A组,46例)、单纯近距离125I粒子置入(B组,42例)和近距离125I粒子置入+间歇性内分泌治疗(C组,48例)三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无效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A组、B组、C组治疗无效率分别为17.39%、16.67%、2.08%,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6.96%、66.67%、87.50%,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73.81%、93.75%。C组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距离125I粒子置入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增加治疗有效率、提高无事件生存率和生存率,是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且资料齐全的60例PCa患者,将其分成两组,经SPECT/CT全身骨显像诊断为30例骨转移患者及30例未发生全身骨转移患者。采集全部患者的肘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VEGF、IL-6及PSA水平。结果:60例PCa患者ADC值与血清VEGF、IL-6及PSA存在负相关(r=-0.431,P=0.001<0.005;r=-0.534,P=0.000<0.005;r=-0.593,P=0.000<0.005),骨转移组血清VEGF、IL-6及PSA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结论:血清VEGF、IL-6及PSA与PCa发生、进展及转移关系密切。PCa患者ADC值与血清VEGF、IL-6、PSA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 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 HRPC)的治疗,在2004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TAX327研究证实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wk方案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从而确立了其一线标准化疗方案的地位。但是,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方案失败后的治疗选择仍然是一难题,为此,我们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雌二醇氮芥及泼尼松三联方案在一线标准方案失败后治疗HR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1月至2007年3月,6例HRPC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wk方案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血PSA升高)时,用多西他赛联合雌二醇氮芥及泼尼松治疗。治疗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1,强的松5mg bid,d1起连续应用,雌二醇氮芥280mg,2次,d,d1起连用5d。21d为1疗程。病人平均年龄75.8a,血睾酮维持去势水平,WHO体力状态评分≤2,骨髓、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估计生存时间〉3mo。疗效及不良反应判断标准:①血PSA下降〉50%,且维持〉3wk判断为有效。②可测量病灶按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③骨痛者按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价,评分下降1级为有效。④不良反应按WHO不良反应标准评定。结果6例共完成27个疗程。PSA有效5例,有效率为83.3%。有效病人PSA从治疗前的10.9~606.2(223.6±218.0)mg/mL下降到治疗后最低1.1~127.6(61.5±50.4)ng/mL。1例肺转移者,转移灶为稳定。1例骨痛者VRS疼痛评分从Ⅱ下降到Ⅰ。到分析日止,已死亡1例。此例从诊断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到死亡共53mo。5例存活者从诊断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起已存活14~36mo。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100%),脱发(100%),乏力(67%)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雌二醇氮芥及泼尼松三联方案对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3wk方案治疗失败后的病人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