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对心肌梗死面积影响是否优于单项细胞移植。方法:骨髓穿刺提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cell,MSC),向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沿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0μl培养基或心肌样细胞、内皮祖细胞及二者混合悬液各3×108/100μl。实验前、后4周行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TTC染色评价梗死面积。结果:①诱导后MSC呈现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PCR检查表达心肌收缩、舒张特异性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受磷蛋白以及心房颗粒;内皮祖细胞呈"铺路石"外观,高表达CD133并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步下降。②与对照组[(35.17±1.76)%]相比,细胞移植能降低梗死面积(均P<0.05);心肌样细胞组[(28.61±1.24)%]、内皮祖细胞组[(29.73±2.11)%]与联合细胞移植组[(22.82±3.12)%]比较,均P<0.05。结论:MSC可定向分化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两者联合细胞移植在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坏死,降低梗死面积方面效果优于单项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对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疗效是否优于单一细胞移植。方法:体外骨髓穿刺提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样细胞组、内皮祖细胞组、联合移植组,沿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0μl培养基或心肌样细胞、内皮祖细胞、二者混合悬液各3×1012/L。移植前、后4周心脏超声检查,TTC染色评价梗死面积、氯胺T氧化法测定血浆、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结果:①诱导后MSC呈现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PCR检查表达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main,β-MHC)、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B)、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内皮祖细胞呈"铺路石"外观,高表达CD133并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步下降。②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能改善心功能(P0.05),降低梗死面积(P0.05),血浆羟脯氨酸含量(P0.05),心肌组织羟脯氨酸(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量(P0.05),联合细胞移植组效果更好。结论:MSC可定向分化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祖细胞,两者联合移植能够更好降低梗死面积、改善心室重构,效果优于单一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心肌样细胞对心肌梗死(MI)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MI,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筛选形成功能性室壁瘤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移植组(n=10),在室壁瘤部位及周边点状注射5-氮杂胞苷(5-Az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心肌样细胞(106~107个);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任何处理。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定功能性室壁瘤大鼠的心功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移植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8.749±0.091)、(5.109±0.171) vs (9.219±0.059)mm、(5.942±0.092)mm,P<0.05];对照组和移植组的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移植组较对照组两者有所增高[(32.70±1.283)、(45.78±1.796) vs (22.80±0.593)%、(31.92±0.830)%,P<0.05]。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左室舒缩压差(LVDP)和左室正负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分别为(152.9±0.669)、(4109±33.86)、(-3579±49.09),(122.5±2.639)、(3823±73.50)、(-2828±60.96)和(183.6±2.348)mmHg、(6 695±80.17)mmHg/s、(-6 294±71.39)mmHg/s,假手术组优于对照组和移植组(P<0.01),移植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有存活的标记细胞。结论 移植心肌样细胞能显著改善MI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的心功能,为治疗功能性室壁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静脉移植和心肌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30只日本大耳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成3组:损伤对照组、静脉移植组和心肌移植组。5周后检测各移植组抗DAPI染色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静脉移植组、心肌移植组在移植区均可检测到大量DAPI阳性标记的细胞,与损伤对照组相比,二者的左室结构与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而心肌移植组对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静脉移植组,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移植的MSCs能够在心肌局部分化成为类心肌细胞,并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经心肌移植MSCs对心功能的改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体外骨髓穿刺提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沿梗死周边区域注射细胞悬液100μl(细胞移植组)或DMEM培养基100μl(对照组)或给予安体舒通20mg,bid,服用1个月(药物治疗组)。各组实验前、后4周经心脏超声检查,氯胺T氧化法测定血浆、组织羟脯胺酸含量,TTC染色评价梗死面积。结果:细胞移植组血浆、组织羟脯胺酸含量[(22.79±1.69)mg/L、(1.59±0.89)μg/mg]均低于对照组[(40.16±2.31)mg/L、(3.59±0.19)μg/mg]、药物治疗组[(34.24±1.98)mg/L、(2.67±0.81)μg/mg],均P<0.05。实验后4周时,细胞移植组心功能有所提高[LVEF(56.91±2.04)%],与对照组[(32.49±1.29)%]、药物治疗组[(53.22±2.13)%]比较,均P<0.05;梗死面积[(22.82±3.12)%]有所下降,与对照组[(29.73±2.11)%]、药物治疗组[(28.61±1.24)%]比较,均P<0.05。结论:细胞移植后可抑制心肌胶原合成、抑制心肌局部间质纤维化,是细胞移植心功能改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质干细胞是多能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通过诱导可分化为肌肉细胞等,新近进行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实验,为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较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进行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新西兰兔56只,随机分为4个组别,每个组别再分为细胞移植治疗组(8只)和对照组(6只)。分别于心肌梗死后1、2、3、4周将自体BMSCs或无血清培养基直接注射至心肌梗死区。观察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继之处死动物取左室壁移植部位行病理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溴脱氧尿核苷(Brdu)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并通过Ⅷ因子阳性内皮细胞计算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细胞移植组,左室移植部切片见BrdU染色阳性及cTnT染色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见BrdU染色阳性及cTnT染色阳性细胞。细胞移植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径缩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小于对照组(P<0.01);经Ⅷ因子阳性内皮细胞计算,细胞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以上各指标均以2周、3周移植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移植细胞可在心肌梗死区分化成心肌细胞,并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生成,显著改善心功能。以心肌梗死后2~3周进行自体BMSCs移植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兔骨髓基质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问题。方法穿刺法抽取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分别进行5-氮胞苷诱导或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取诱导后21天或共培养21天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34只新西兰兔均先后经过骨穿抽取骨髓,BMSCs体外培养,开胸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及心肌内注射等操作,按照对其BMSCs的处理方式和心肌内注射的成分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BMSCs经5-氮胞苷诱导,B组BMSCs未经诱导(A、B两组注射自体细胞悬液),C组(注射生理盐水)。于开胸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采用超声检测左心室功能。手术后1个月取心脏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无论是在5-氮胞苷诱导还是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均有部分细胞表达横纹肌肌动蛋白。与C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A、B两组梗死的范围显著缩小(P<0.01),梗死的心室壁运动幅度以及收缩期室壁增厚率显著提高(P均<0.05)。A、B两组之间上述心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检查示新生的肌细胞呈岛状或散在分布于梗死区变性坏死的心肌细胞及间质细胞之间。电镜检查显示梗死区有毛细血管新生。结论 自体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其疗效可能与BMSCs引起的心肌再生和血管新生有关,诱导的B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直接心肌梗死 (MI)区域注射移植后 ,MSCs能否存活定居于MI区域、能否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及血管组织细胞 ,进而改善心脏功能。材料与方法1.材料 :MSCs取自健康成年兔股骨骨髓 ,通过密度梯度法分离获得 ,DMEM 2 0 %胎牛血清培养扩增 ,每周 2次换液 ,生长至培养瓶 70 %时传代。流式细胞仪分析 :CD34(- ) 2 0 % ,CD4 5 (- )1 5 % ,CD2 9( ) 99 9% ,CD16 6 ( ) 78 8% ,CD117( ) 77 4 % ,符合MSCs标准[1,2 ] 。成年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 4 9只 ,分组…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质干细胞是多能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通过诱导可分化为肌肉细胞等。新近进行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实验,为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较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移植经纯化了的人源骨髓单克隆间充质干细胞(SCMSCs)、未纯化的间充质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旨在比较SCMSCs移植是否更有利于心脏功能改善。方法应用磁珠分选和极限稀释细胞培养方法获取SCMSCs,利用贴壁培养方法得到未纯化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利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所得细胞特性后,将其移植到梗死心脏。术后1个月,应用血流动力学技术检测大鼠心脏功能,随后取材,以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用碱性磷酸法计算血管密度。结果流式分析结果显示,SCMSCs99%以上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记蛋白,阴性表达造血细胞标记蛋白。功能检测显示,移植SCMSCs心脏收缩功能(LVdP/dtmax)较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血管计数显示,SCMSC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移植的SCMSCs向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其他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并不发现分化。结论经纯化均一的SCMSCs移植较目前常用的未纯化、不均一的干细胞移植更利于梗死心脏收缩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移植组各25只。应用液氮冷冻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梗死部位注入经5-氮胞苷(5-aza)诱导和溴氮胞苷标记的大鼠MSCs,对照组梗死部位注入等容量DMEM液。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和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收缩期峰值速度(Vs)、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指标评价心功能。移植组于术后4周处死,移植心肌行溴氮胞苷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n=13)和移植组(n=15)相比,术前及术后1周的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移植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部位免疫组化可见溴氮胞苷染色阳性细胞。结论经5-aza诱导的MSCs同种移植入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受损心肌后能存活并改善宿主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探讨细胞移植对心肌梗塞后心室重塑机制。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骨髓基质细胞(MSC)组、安体舒通组、对照组。体外穿刺提取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MSC组、对照组心肌梗塞模型制作成功2周后沿梗塞周边区域注射骨髓基质细胞悬液(3×10^9/100μl)或DMEM培养基100μl,安体舒通组模型制作成功后服用安体舒通20mg。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测定血浆、心肌组织Hyp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含量,以氯化四唑(TTC)染色评价梗塞面积。结果:与对照组、安体舒通组相比,MSC组心功能提高ELVEF:(53.22±2.13)%:(56.91±2.04)%:(62.61±2.37),P〈0.05];梗塞面积下降:(29.73±2.11)%:(28.61±1.24)%:(22.82±3.12)%,P〈0.05;血浆Hyp含量(μg/ml)显著下降[(40.16±2.31):(34.24±1.98):(22.79±1.69).P〈0.05];心肌组织Hyp含量(μg/mg湿重)显著下降[(3.59±0.19):(2.67±0.81):(1.59±0.89),P〈0.05];血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MMP-9,μg/L)显著增加[(218.64±115.23):(248.16±103.9):(719.25±312.2),P〈0.05]。结论:细胞移植可抑制组织羟脯氨酸合成,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增加心肌胶原降解,表明干细胞移植可抑制心肌胶原合成、抑制心肌局部间质纤维化,是细胞移植心功能改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重型肝炎仍以常规治疗为主,但疗效较差;原位肝移植、肝细胞移植、胎肝细胞移植虽有效,但因各自的局限性而不能广泛应用[1].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s)是具有极强多向分化潜能及低免疫原性等特点的成体干细胞[1];已证实其在受损器官内可向组织损伤区迁移、定植,向靶器官实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不用免疫抑制剂直接用其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可治疗各种器官损伤且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6.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于梗死心肌的增殖分化情况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其CD34+、CD133+和Flk-1+的表达。将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在梗死心肌处植入DAPI标记的EPCs(实验组)或M 199培养液(对照组)。移植后1周及4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并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移植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毛细血管密度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梗死周边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培养获得EPCs,其表型为CD34+、CD133+和Flk-1+。植入梗死区的EPCs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组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且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在移植后1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移植后4周,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而移植后1周,两组大鼠超声检测心功能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同种异体EPCs移植到梗死心肌大鼠缺血心肌能分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双核素[^201 铊(Tl)及^18 F-脱氧葡萄糖(FDG)]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T)方法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存活心肌的影响。方法 40例首次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完成PCI术后,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20),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研究终点为PCI术后6个月时双核素(^201 Tl及^18F-FDG)SPECT测定存活心肌的变化。结果 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提高,但移植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幅度更显著[(7.6±2.8)%比(3.0±2.8)%,P〈0.001]。^201 Tl-SPECT显示移植组患者左心室心肌灌注明显改善,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减少(6.7±3.0)%,同时^18 F—FDG-SPECT结果显示梗死边缘区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面积明显增加,提示存活心肌明显增加。结论 自体BM-MNC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心肌灌注,增加局部存活心肌,提高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