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病(schitosomiasis japonica,以下简称血吸虫病)是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或脊椎动物门脉-肠系脉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其中。日本已于1997年正式向WHO申请。宣布其成为血吸虫病非流行区。至2004年。在我国有血吸虫病流行的12个省、市、区中.亦已有广东、上海、广西、福建及浙江5个省、市、区宣布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但是,我国仍有84.3万血吸虫病人,54万头血吸虫病牛;存在传播媒介—钉螺的总面积多达38.5亿m^2;且每年都有新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医学》2004,35(4):M194-M194
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过长期的操作实践,在常规ELISA 的基础上(下称常规法),改良了一种快速ELISA(下称快速法),用于临床诊断血吸虫病,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血清粪检虫卵阳性的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90份;非疫区健康者血清54份.2.抗原从人工感染120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天的家兔肝脏分离纯卵,按常规制备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相似文献   

4.
<正> 血吸虫病实验室诊■包括病原学检查与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方法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特将近年来国内外的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取得一些重要进展综述如下: 一、环卵沉淀试验(COP) COP用于临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外公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强的试验之一,以环沉率≥5%为阳性,一般阳性率在95%以上。治后3~10个月,大部分病例可转阴,故具有疗效考核价值。近年来采用冻干虫卵代替新鲜卵做抗原,为基层和现  相似文献   

5.
日本护理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护理诊断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护士在应用护理诊断时的重点、难点,如何确认护理诊断,以及护理诊断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护理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1981年Kamiya·H报道用石蟮包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白鼠的肝脏组织切片与感染家兔的血清作用,获得卵内沉淀物为阳性反应作诊断。该法的原理是在虫卵抗原对热稳定和经酒精处理活性不变的基础上,以组织切片中的血吸虫卵为抗原,检测体液中的抗体,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血吸虫病的免疫学方法。为了探讨卵内沉淀试验(IOP)检测日本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检测了慢性早期血吸虫病人(早血)和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家兔血清97份,肺吸虫患者及其感染动物血清40份,正常人和家兔血清43份。并以环卵沉淀反应作平行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方法 查阅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 肝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抗肝纤维化细胞因子包括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0,IL-12,IL-18)等;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L-2,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结论 各种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学方法发展较快,但因所用抗原并非标准化,各实验室的工作条件不同和判断结果的误差,致使对各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持有不同见解.为了探讨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报告五种常用的血清学方法的对比观察.材料和方法一、检测血清取自183份粪检阳性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28份斯氏狸殖吸虫病人以及31份中华支睾吸虫病人.另有肝炎病人血清27份和其他寄生虫病49份,取自本院病人,均无疫水接触史.并以无疫水接触史的献血员血清73份作为对照。二、试剂胶乳凝集试验(LAT)试剂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和中国预防医…  相似文献   

10.
11.
免疫胶乳(免疫微球)及其应用,是近年来进展取得较快的一项免疫学新技术,具有简易、快速的特点。80年代初,国内研制成功具有免疫活性的共价交联HCG胶乳,克服了物理吸附胶乳的不稳定性,使检测的  相似文献   

12.
肝血吸虫病超声诊断徐净章为了探讨B超对肝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从1991年以来门诊病人共108例的肝脏图像分析对比作如下报道:1检查病例慢性血吸虫病(慢血)82例。其中男70例,女12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5岁。平均43.72岁。晚期血吸虫...  相似文献   

13.
用共价交联日本血吸虫卵胶乳试剂检测142例急性,316例慢性和10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分別为99.3、93.9和35.9%。对非疫区188名正常人和41例肝功能异常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8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阳性率为7.9%。本法简便快速,易为群众接受,适合于普查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诊断抗原一直是血吸虫病诊断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吸虫病的诊断抗原已由最初的粗抗原发展成为组分抗原及由基因重组的方法生产合成的重组抗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血吸虫免疫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诊断抗原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病与大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星荣 《华西医学》1995,10(3):341-342
日本血吸虫病与大肠癌的关系严星荣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分院四川省广汉市第三人民医院从1985年10月至1993年10月共作大肠癌手术78例,发现其中18例有日本血吸虫感染史,15例经直肠压片证实在血吸虫性肉芽肿及癌灶附近有大量血吸虫卵沉着,本文...  相似文献   

16.
从1985年10月至1987年12月共作大肠癌手术38例,发现其中9例有日本血吸虫感染史,7例经直肠压片证实在血吸虫性肉芽肿及癌灶附近有大量血吸虫卵沉着。本文就与日本血吸虫病有关的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临床诊断、病理听见及治疗方法作一介绍,初探血吸虫肉芽肿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79年至1980年,我们对收治入院的部分血吸虫病患者于治疗前进行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对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作了总补体(CH_(50))活性测定。同时还检测了健康人作为对照,其结果如下:1.细胞免疫机能检测,采用全血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体内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皮肤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健康成人45名,淋巴细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就1993年2月至2003年12月间三家医院231例慢性血吸虫病的腹部CT影像与103例因合并其他疾病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求进一步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AEC-ELISA方法,抗原包板后其操作全过程可在1小时内完成。该法对90例粪检虫卵阳性的血吸虫病人及54例健康者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符合率达100%,阴性符合率达96.67%。快速ABC-EL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常规方法基本相同,提示改良的快速AEC-ELISA对诊断血吸虫病血清中的抗-SEA抗体更具实用性,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肝脏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