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指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并从临床体征病理及病因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TOBS综合征并非少见,其发生率为5%(国内报道为8%)。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MRI技术水平的提高,确诊的TOBS的病例日益增多,现报告7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为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中脑、丘脑等缺血症状,也可有枕叶、颞叶症。Caplan等1980首先报道,临床上易误诊,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现将我院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TOBS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中脑、丘脑、枕颞叶、小脑有不同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收治的16例TOBS报告如下并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上较少见。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辅助检查,特别是头MRI的普及,TOBS的确诊率越来越高。现将7例TOBS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1],Caplan[2]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本文就其有关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TOB)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征侯群。现将我们自1998~2000年3月所治的TOB综合征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洪冰 《浙江医学》2005,27(12):930-93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由Caplan[1]于1980年首次提出并命名,国内由高旭光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主要症状及体征是突发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感觉障碍、视物模糊等。CT及MRI主要表现是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特征性改变。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早期全面综合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TOBS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临床症状包括中脑-间脑受损的脑干上端梗死症状和大脑后动脉支配区的颞叶内侧面及枕叶梗死症状二大组;经治疗后死亡5例,遗有一定程度神经功能缺损6例,痊愈1例.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老年患者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脏病等,临床常见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运动障碍。影像学特征常为中脑或丘脑合并枕叶、颞叶、小脑等部位的梗死,尤以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本病预后不良。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贺雯  刘慧斌  宋海燕 《包头医学》2008,32(3):139-14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4例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主要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痛、心脏病等.临床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梗死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死因主要为脑疝,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因基底A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 ,以中脑病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常伴有丘脑、枕叶、颞叶内侧 ,甚至小脑上部等处的缺血损害。我们总结了三家医院近 3年来确诊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 19例病人 ,并就其临床症状 ,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 19例 ,其中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4 8~ 72岁 ,平均 6 5岁。1 2 临床表现  ( 1)首发症状 :以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走路不稳及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等椎 -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占 16例 ,以视物不清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3.
14.
卢爱仁  郝奋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19-119,15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TB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眩晕、呕吐多为首发症状,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MRI可明确病变,同时有幕上及幕下多处脑梗死。结论TBS为一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如贵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31-532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14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TOB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改变,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结论 及时、正确地评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和做好预后判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即TOB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国外报告约占脑梗死的7%[1,2].现将我院1992年12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TOB综合征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林一均 《浙江医学》2001,23(9):541-54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 (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 )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临床并不少见 ,但诊断困难。现将我院从1994年至今收治的16例报道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一般资料男性10例 ,女性6例 ,年龄52~81岁 ,平均 (61.32±11.20)岁。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9例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2例 ,高血压动脉硬化13例 ,糖尿病5例。2.临床表现神志…  相似文献   

18.
杨晓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74-147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治愈率低,预后较差,本组18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7例,恶化2例,死亡2例。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病因。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发症状以头晕、视物旋转、呕吐多见(55.6%),其次为意识障碍(50%),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瞳孔异常为常见体征,头颅MRI可见多个病灶。早诊断、早治疗,对TOBS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晓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595-59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影像学上以中脑、丘脑病变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为主。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临床少见,如有疑似,应尽早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使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幕上、幕下多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临床征候群,临床核心症状是意识障碍、瞳孔改变及眼球运动障碍,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复杂,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TOBS患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