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优乐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及家兔胃肠推进运动两方面,对胃优乐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药对胃肠推进运动的碳末推进百分率(%x±s)为86.8±3.3(n=8),P<0.001,对离体肠管收缩作用显著,证明胃优乐对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旋杆菌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由春  蒋泽先  谢勇 《江西医药》2004,39(4):245-246
目的 探讨胃与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分布有无差异性。口腔是否为幽门螺旋杆菌的一个重要储存库方法随机选取经内窥镜证实患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50名,分别从胃与121腔中取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多聚酶链反应和细菌培养以测定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粘膜标本组中快速尿素酶法获45例阳性,多聚酶链反应34例阳性,细菌培养25例阳性。口腔牙菌斑组中快速尿素酶法41例阳性。多聚酶链反应28例阳性,细菌培养17例阳性。结论 胃粘膜与121腔幽门螺旋杆菌分布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新药与临床》1997,16(4):236-236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诊断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2种方法。前者如细菌培养、组织学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色素内镜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后者如血清抗HP抗体检测,^13C和^14C尿素呼吸试验。以上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既取决有关单位的条件,也取决于医生个人的经验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36例上消化道不适且经Olympus胃镜检查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HP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为阳性即确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53例来院检查未查出上消化道疾病的为对照组。结果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阳性率为63.0%,其中食管癌63.9%,贲门癌66.7%,胃癌72.9%,消化性溃疡73.6%,慢性萎缩性胃炎61.2%,浅表性胃炎60.9%;农村患者的总检出率为85.5%,城市患者为36.6%,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上消化道不同部位溃疡的HP检出率除幽门口溃疡为68.8%外,其他均高于70%,对照组HP阳性率为14.6%。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农村人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7.
李继珩  桂郁馥 《医药导报》1996,15(5):225-226
用雏羊第四胃研制的助消化生化药物胃优乐对各型胃炎总疗效84.6%。对成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及残胃胃炎的有效率分别为87.0%、86.9%及83.3%,对缓解上腹不适和上腹胀满及改善食欲不振均有良好效果。本品对哺乳期婴幼儿溢奶、呕吐、食欲不振及非感染性腹泻等消化不良性疾患的有效率93.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卵黄抗体对胃Hp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母鸡免疫后,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卵黄抗体滴度.小鼠灌胃给予Hp,8周建立Hp感染模型,卵黄抗体治疗组给予卵黄抗体治疗;卵黄抗体+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组在给...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诊断有侵入性和非侵入性2种方法。前者如细菌培养、组织学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色素内镜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后者如血清抗HP抗体检测,13C和14C尿素呼吸试验。以上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既取决有关单位的条件,也取决于医生个人的经验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Hp)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20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取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作为标本,比较两者Hp感染率,分析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联。结果 (1)胃癌组织内检出Hp感染率为96.50%,癌旁组织为66.50%,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Ⅲ~Ⅳ期、浸润深度T3与T4胃癌、重度炎症病患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2)非贲门部Hp感染量高于贲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回归性分析得知,胃癌Hp感染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炎症程度为正相关。结论胃癌进展过程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对胃癌进展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引起的原因很多,其中幽门螺杆旋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HP为非侵袭性病原菌,但是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它直接刺激免疫细胞,引起黏膜炎症或直接刺激上皮的细胞因子。HP相关性胃炎与胃酸分泌功能之间具有双向关系,胃酸的分泌影响HP寄居在胃黏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炎等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了证实认同 ,同时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 ,HP致病与否与感染的菌株类型有关 ,尤其体现在HP菌株的基因型 (CagA)和表现型 (Va cA)上。在西藏地区 ,高原世居藏族胃、十二指肠疾病与HP菌株类型的关系 ,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 (Helicoblot 2 .1KD) ,根据CagA基因的阳性率来判断拉萨地区藏族 (CagA( )基因HP菌株感染是否与严重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 ,对今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胆道幽门螺杆菌与胆结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8例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标本(实验组)和20例非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标本(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胆汁、结石和胆囊粘膜中的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9%、81.2%、60.0%;对照组胆囊粘膜、胆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0%、52.9%: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81.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患者胆道系统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状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分析与查阅资料的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健康体检的南京市某社区居民150例为研究对象。体检方法为碳13?尿素呼气试验,并结合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格操作实施。结果①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率与人群年龄分布相关。年龄愈大,Hp感染率愈低。32~45岁之间的人群Hp感染阳性率高达88.24%,46~55岁为61.90%,56~65岁为59.57%,66~75岁为54.76%,75岁以上为56.52%。②有嗜烟、酒史的人群,Hp感染率较高。在98例吸烟居民中,阳性率高达73.47%(72/98)。经常喝酒的86例中,阳性率高达80.23%(69/86)。与不吸烟和少量饮酒的人群相比,阳性率分别为26.92%和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患有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的人群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患有糖尿病、冠心病与未患糖尿病、冠心病人群比较,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率与年龄、吸烟喝酒嗜好、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密切相关,为指导临床Hp感染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戴前梅  刘仁霞 《安徽医药》2015,36(7):822-82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CU)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对88例CU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P检测。HP(+)的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啶联合抗HP药物口服,对照组单独口服枸地氯雷他啶。结果 88例慢性荨麻疹CU患者中62例(70.45%)HP(+),43例健康体检者中15例(34.88%)HP(+),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67%,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对CU患者常规进行HP检测,对于伴发HP感染的CU患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和抗HP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云弟 《新药与临床》1997,16(4):234-234
  相似文献   

18.
田旭  赵湘萍  田建荣  王海兰 《河北医药》2011,33(17):2676-2677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H.Pylori与胃癌发生相关。H.Pylori是一种长期定值于胃黏膜的致病菌,自然感染之后机体免疫反应并不能根除H.Pylori,而是导致胃黏膜的慢性免疫性病理损害。我院在胃镜检查后对患者H.Pylori阳检进行归类分析,现将分类结果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COX-2影响.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31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胃溃疡组117例、十二指肠溃疡组96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感染Hp患者均行标准四联疗法,记录胃病患者Hp根除率;分别抽取各组受试对象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四组血清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结果 310例胃病患者Hp根除273例,总根除成功率88.1% (273/310);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2.375,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x2=3.996、9.162,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COX-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COX-2又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两组间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成功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OX-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失败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OX-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病患者在成功根除Hp后,血清COX-2会显著降低,血清COX-2可以作为Hp根除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但研究结果不一,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H.pylori感染后机体的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等造成胰腺急慢性损伤有关.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体内酸碱失衡,胃内pH值改变,易导致H.pylori生长,促进急性胃黏膜损伤;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认为H.pylori感染可使动脉弹性下降,进而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增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H.pylori感染可能与尿蛋白的形成及排泄有关,影响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此外H.pylori感染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变等密切相关,并影响体内糖脂代谢,因此建议将H.pylori检测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筛查项目之一,或许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