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方法及并发症.方法 对8例骨盆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切除、特制人工半骨盆置换保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例中有7例获得成功、1例因术后感染而失败,最终行半盆截肢术.结论 骨盆肿瘤切除特制人工半骨盆置换保肢治疗恢复了骨盆的解剖形态,可获得满意的肢体长度和外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盆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是结缔组织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骨盆恶性肿瘤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瘤块较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手术是治疗骨盆肿瘤的主要方法。而人工骨盆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骨盆肿瘤,降低肿瘤复发率,保留肢体功能,防止肿瘤恶变的理想方法。我院于2004—2007年对3例骨盆肿瘤患者实行了人工骨盆置换术,经跟踪观察,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骨盆重建钢板加"8"字钢丝治疗外伤性耻骨联合分离,最大限度的恢复骨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观察。方法采用改良的Dfannestid横弧形切口,显露并解剖复位分离的耻骨联合将钢板置于耻骨联合上缘并加"8"字钢丝行有效的内固定。结果16例患者全部随访,无切口感染,耻骨联合的间隙正常,无钢板断裂,螺丝钉松动及钢丝断开。结论骨盆重建钢板加"8"字钢丝是治疗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取病理活检确认为肢体骨肉瘤患者11例,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2-3次,11例均行骨肿瘤瘤段骨广泛切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功能重建。术后观察患者肢体症状,功能恢复及肿瘤转移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8~48月,平均32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瘤生存5例,肺转移2例,死亡1例,肿瘤局部复发2例。肢体功能评估优良率为72.72%。结论四肢肢体骨肉瘤保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除恶性骨肿瘤后,采用特制人工假体,辅助化疗下行保肢治疗,观察修复软组织和重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应用特制人工假体修复,行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评估标准按照Puri肢体骨骼肿瘤手术治疗重建术,评价保肢术后功能恢复、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51例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功能评估:优27例(52.9%),良11例(21.6%),可7例(13.7%),差6例(11.8%),优良率达74.5%。超过10个月随访时间49例,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和内固定折断现象。结论:采用特制人工假体对四肢恶性骨肿瘤行保肢治疗,可有效的修复软组织和重建功能,有效的克服了患者因肢体缺失带来的心理障碍,是四肢骨骼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进  杨国华  曾祥  宋韬 《现代医院》2012,12(3):34-36
目的评价微波原位灭活骨盆肿瘤的效果及髋关节功能。方法边缘外分离骨盆肿痛,应用微波针加热原位灭活肿瘤,刮除病灶,再用骨水泥塑形,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评价肢体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我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共24例微波原位灭活术治疗的骨盆肿瘤患者,平均随访2年5个月,其中成骨肉瘤3例、尤文氏肉瘤2例、软骨肉瘤7例、骨巨细胞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转移癌5例。结果 6例局部复发,10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7例死亡,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有11例,髋关节功能优者11例,尚可者3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骨盆肿瘤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解剖复杂、重建困难等原因,而出现术后局部复发率高、关节功能差等问题。应用微波原位灭活技术治疗骨盆肿瘤,不但能较好的灭活肿瘤、降低了局部复发率,而且保全了骨盆环的完整性,保留了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SS系统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在骨盆前环联合固定的基础上,应用GSS系统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不稳定性骶髂关节脱位及骶骨纵形骨折)27例患者.按Tile骨盆环损伤分型:C1型13例,C2型10例,C3型4例.结果 27例患者经术后8~24(18±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6(12±4)周.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按照Majeed评分标准,优7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85.2%(23/27).结论 采用GSS系统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的双重作用,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短缩的截骨段做成楔形骨块植入Pemberton骨盆截骨髋臼成型术截骨区观察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位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股骨截骨段植入Pemberton骨盆截骨髋臼成型术截骨区治疗大龄(7~10岁)发育性髋21例32髋,随访0.5—2.0年。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28髋截骨处骨融合良好,4髋髋臼角丢失5°~7°.3髋植骨吸收,1髋植骨移位脱出。结论采用短缩下的股骨段作为骨块填充髂骨截骨下翻后的空隙取得了良好的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制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对33例骨肿瘤(恶性10例,良性23例)患者进行特制假体置换中,半肩关节4例;全肘关节2例;髋骨体骨巨细胞瘤切除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股骨上段单纯股骨头假体4例;股骨中段1例、股骨远端16例和胫骨近端4例分别用加长股骨型、股骨型和胫骨型旋转非限制性轴心式膝关节置换,假体柄用骨水泥在骨干残端髓腔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42个月(6~50个月),除1例髋骨体骨巨细胞瘤、2例滑膜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死于肺转移外,余无局部复发和转移,无骨折及假体松动.ISOLS综合评分:上肢优良率80.0%;下肢优良率86.4%.肩关节疼痛缓解率为75%,主动活动增加;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0°~100°.结论 特制假体置换对骨肿瘤切除后保全肢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后重建骨盆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后重建骨盆环的方法。方法 对9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行手术切除,并采用内固定器械重建骨盆环,术后进行有限时间的随访,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重建的骨盆环稳定,患者可坐、卧及行走,1例切口边缘皮肤部分坏死,经处理后痊愈。结论 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后重建骶骨有助于恢复骨盆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骨盆平片分析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的类型、位置及稳定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2~3 d的骨盆平片,对人工全髋关节的X线表现进行简单分析及测量。结果:52个人工髋关节均用非骨水泥型,35例为成功的人工全髋关节;8例金属臼外展角>50°,8例双下肢长度相差超过10 mm(其中2例金属臼外倾角度过大合并双下肢长度不等),1例金属臼杯内突。结论:骨盆平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评价是最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黄薏 《大众医学》2012,(5):26-28
蔡郑东:骨盆肿瘤,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骨盆上的肿瘤.人类的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组成。过去.由于骨盆肿瘤的患病率远没有胃癌、肠癌来得高.故一直不为人们所知晓。近年来,人们对骨盆肿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骨盆肿瘤的恶性程度高.70%-80%为恶性肿瘤:二是骨盆结构复杂,肿瘤位置常较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盆倾斜度过大时产妇产时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用骨盆倾斜度测量器测量骨盆倾斜度。选择骨盆无畸形、头盆评分在8分以上、枕前位、单胎100例,以正常产程图为观察标准,观察分娩过程中骨盆倾斜度的变化。结果骨盆倾斜度≥530时,产程中出现胎头衔接困难或停滞,会阴裂伤等。结论骨盆倾斜度过大是由于腰骶角增大所致。分娩时胎轴压力线与产轴不在同一条线上,造成胎头衔接困难或停滞。取膀胱截石住可使腰骶角变小,从而使骨盆倾斜度过大得到纠正,利于胎头衔接及分娩,减少会阴严重裂伤、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提高技术配合水平。方法对17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关节置换手术配合总结经验及教训。结果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肿瘤切除并行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历时2~3h,平均出血量为300ml,术后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结论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及护理工作,正确使用器械,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颅眶联合入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2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其中2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直接改善治疗效果,手术护士术前备好显微器械,术中娴熟配合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有利于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垂体瘤合并平坦型鞍底的经蝶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平坦型鞍的经蝶垂体瘤手术116例,均根据术前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及MR影像资料,指导术中暴露鞍底、切除肿瘤.结果 未使用术中定位设备的情况下,均能顺利暴露鞍底、切除肿瘤.术后MR复查:肿瘤全切除87例、次全切除25例、大部分切除4例.结论 伴平坦型鞍底的经蝶垂体瘤手术,术前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术中磨钻、显微镜或内镜的应用,能使术中准确辨认鞍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8.
骨盆多发性骨折投照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多发性骨折投照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骨盆外伤患者,分成2组进行对照摄影,先取对照组患者25例,将X线管组件向头、足侧倾斜25°照骨盆入口位及出口位,一侧髋部抬高25°照全骨盆双斜位;另一组25例患者将X线管组件分别向头、足侧倾斜35°照骨盆入口位及出口位,一侧髋部抬高35°照全骨盆双斜位片。结果:对2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35°位图像显示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35°投照骨盆各部位所得图像显示效果均较佳,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吻合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3年2月~2007年2月笔者对6例股骨下端骨缺损6~19 cm的病例采用吻合带血管的游离腓骨+自体松质骨、人工骨移植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结果 6例病人经8个月至4年的随访,移植腓骨加自体松质骨、人工骨达骨性愈合,忠肢基本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采用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自体松质骨、人工骨移植修复是治疗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吻合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3年2月~2007年2月笔者对6例股骨下端骨缺损6~19 cm的病例采用吻合带血管的游离腓骨+自体松质骨、人工骨移植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结果 6例病人经8个月至4年的随访,移植腓骨加自体松质骨、人工骨达骨性愈合,忠肢基本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采用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自体松质骨、人工骨移植修复是治疗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