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鲁香脂 (BOP)或混合香料 (FM )斑贴试验阳性提示食用含香脂的食物或调料可能会诱发系统性接触性皮炎。作者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了避免食用含香脂的食物是否可改善与之相关的接触性皮炎。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一个三级皮肤病中心1998年 7月 1日至 12月 31日间通过斑贴试验拟诊接触性皮炎的所有患者。斑贴试验所用过敏原5 0个 (北美接触性皮炎协作组提出和其他 )。所有患者均为BOP ,FM ,桂皮醛 ,妥鲁香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阳性。依据斑贴试验结果 ,将患者分为A ,B ,C 3组 :A组为仅对上述过敏原中一种或多种敏感 ;B组为除上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本文作者的标准系列斑贴试验结果,及斑贴试验第2天结果为阴性而第4天显示过敏性的人群比例.用经修改的国际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3.
用欧洲标准变应原系列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欧洲标准变应原系列在我国斑贴试验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 181例门诊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其中确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 46例 ,非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 2 6例 ,可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 10 9例。结果 确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中阳性 45例 ;非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阳性 6例 ;斑贴试验的灵敏度为 97.8% ,特异度 76.9% ,准确性 90 .3 % ,阳性预测值 88.2 % ,阴性预测值 95 .2 %。除瘙痒外 ,未见不良反应。可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结果与以往报告类似。结论 该试剂在我国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麻风特异性T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与麻风发展的关系,作者采用麻风菌素试验及麻风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A-ABS)对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达拉哈拉城区附近的79名麻风家庭接触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前瞻性研究。按所发病人是少菌型还是多菌型,把家庭接触者分为两组,即低危组——由2例结核样型麻风(TT)和5例未定类麻风(I)的19名家庭接触者组成,高危组——由18例活动性瘤型麻风(LL)的60名家庭接触者组成。结果表明所有家庭接触者中,晚期麻风菌素(麻素)反应的阳性率为71.7%,性别或年龄在麻素反应阳性或阴性接触者之间无  相似文献   

5.
皮质类固醇广泛用于皮肤病治疗。其引发的接触过敏日渐增多。皮质类固醇本身具抗炎、抗过敏作用。接触过敏的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和重复开放应用试验等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还待研究。各品种之间交叉反应性的规律受到注意。致敏的机理尚未弄清。对国外近 1 0年来皮质类固醇致接触过敏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皮质类固醇致接触性过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质类和于皮肤病治疗。其引发的接触过敏日渐增多。皮质类固醇本身具抗炎、抗过敏作用。接触过敏的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和重复开放应用试验等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还待研究。各品种之间交叉反应性的规律受到注意。致敏的机理尚未弄清。对国外近10年来皮质类固醇致接触过敏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面部接触性皮炎,呈季节性突然发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对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花粉斑贴试验或皮肤划痕试验呈阳性过敏反应.季节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contact dermatitis,ACD)有所不同,ACD是对致敏原发生的由细胞免疫介导的经典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hyper sensitivity,DTH).主要由MHC-Ⅱ限制的Th1细胞介导[1].而季节性面部接触性皮炎可能与Th2细胞参与的IgE介导的皮肤迟发相反应有关[2-4].  相似文献   

8.
报道2例文身染料所致接触性皮炎。2例由文身染料所致的接触性皮炎,文身染料斑贴试验结果阳性,局部类固醇及抗过敏治疗后好转,留有轻度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9.
既往报导紫癜性皮疹是接触过敏性皮炎的一种不常见表现。作者观察了纺织品染色剂和树脂引起的接触过敏性皮炎以探讨其临床和病理表现 ,以及紫癜性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致敏原。10 3例疑为衣物接触性皮炎的患者中 ,有 9例(8 7% )表现为紫癜性接触性皮炎。其临床表现为紫癜性红斑和斑片 5例 ,紫癜性丘疹和结节 2例 ,点状色素沉着性紫癜 2例。所有患者均行纺织品染色剂系列 (TCFS)斑贴试验。其中 30例 (2 9 1% )为斑贴试验阳性 ,有 9例出现紫癜性皮疹。这 9例患者有 2 6次斑试阳性。主要如下 :分散蓝 10 6和分散蓝12 4各 2 6 9% ,分散蓝 85…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印度南方的二个村庄进行,是麻风病和结核病高流行区。麻风流行率48.58‰,患病率7.56‰,麻风接触者患病率12.56‰。研究包括来自上述二个村庄的麻风病人,总计345例,瘤型44例,非瘤型301例。麻风家庭接触者870名,其中瘤型接触者120名,非瘤型接触者750名。从每个接触者右耳垂和鼻粘膜组织液涂片并泸纸采血,同时进行光田氏麻风菌素试验。如果4周后丘疹≥5mm为晚期反应阳性。涂片做抗酸查菌。做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A-ABS)用以检查抗麻风菌抗体。抗原在1:40或更高稀释度,血清显示2~+或以上者是为阳性。870名接触者中,发现皮肤、粘膜涂片检菌、FLA-ABS和麻风菌素反应阳性的,分别是5名(0.6%)、29名(3.3%)、125名(14.4%)和622名(71.5%)。麻  相似文献   

11.
报告是一个利用疫苗保护麻风菌素试验阴性的麻风家内接触者免于发病的研究。 研究人群为活动性瘤型或界线类病人的家内接触者,分为接种疫苗组和对照组。前组179人麻风菌素试验初次均为阴性。对照组中麻风菌素试验阴性210人、阳性504人,研究前经检查无麻风症状。疫苗有三种,即热灭活的人麻风菌、卡介苗和二者的混合疫苗。接种疫苗的179人中,85人、46人和48人分别接种人麻风菌疫苗、卡介苗和混合疫苗。接种人麻风菌疫苗的85人中有7人和28人分别在间隔6个月的时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多菌型麻风接触者的接触程度,作者对印度麻风病人家庭成员和麻风高流行区的学校儿童进行皮肤试验,重点观察可溶性麻风菌素A和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研究对象分为正在接受化疗或细菌阴转后完成化疗的多菌型麻风密切接触者和偶尔接触者,大多数年龄在25岁以下.  相似文献   

13.
湿疹及皮炎     
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作用的比较研究,咪唑斯汀等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接触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0.05%卤米松霜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作用,信阳地区385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患斑贴试验结果分析,脐部皮炎138例斑贴试验结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据信,眼睑部最常见的皮疹为接触性皮炎,此外,眼睑皮炎也可能与异位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有关。作者自1980年1月至1987年5月对79例眼睑皮炎和1012例其他部位的皮炎以斑贴试验进行研究。用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的判定法评定试验结果。斑贴试验所用的化学品,630例为改良的欧洲接触性皮炎研究组筛试系列,450例为改良的北美接触性皮炎研究组筛试系列,11例用其他系列。阳性反应根据反应程度分别判定为十、廿、卅,可疑和刺激性反应均判为阴性。结合临床所见将每一病例归入下列4个诊断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  相似文献   

15.
1986年Ramu 应用FLA-ABS 和单克隆抗体的血清学抗体竞争试验(SACT)方法,对62名多菌型麻风接触者(多数是儿童)的亚临床感染进行了调查。62名接触者中,27名麻风菌素试验阳性,35名阴性。在3年的观察期中有10例患了麻风,其中2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在麻风接触者中同时进行麻风菌素试验及荧光麻风抗体吸收(FLA-ABS)试验之结果.其目的为:(1)检测麻风家属接触者的临床下感染.(2)检测有发生麻风危险的接触者.为此,作者对107名细菌阳性病例(LL及BL)的儿童接触者和31名细菌阴性病例(T、BT P)的儿童接触者进行了观察.Dharmendra麻风菌素系用瘤型麻风组织经氯仿提取并用乙醚处理以去除脂质,最后使成0.5%石炭酸盐水悬液,每ml含1千万条菌.试验时取0.1ml悬液注射于前臂屈侧.在24和48小时观察早期反应.从两个方向测量红斑及硬结的范围,记录平均值.红斑及硬结的直径超过10mm者为阳性.FLA-ABS试验的血清系取自麻风家属接触者,并按作者  相似文献   

17.
麻风病     
941192 M-Dot-ELISA检测麻风家内接触者血清中麻风杆菌特异性抗原/曹元华…//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2),-67 对75例麻风家内接触者(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收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用改良联酶免疫斑点试验(M-Dot-ELISA)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糖脂Ⅰ抗原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HC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提示应加强对MB接触者的保护和监测。(2)抗体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抗原量远高于抗体弱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提示应将HC中抗体强阳性和  相似文献   

18.
斑贴试验是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病因的金标准,但尚存在一定缺陷,如操作繁琐,判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试验过程需受试者往返2~3次等.体外实验与斑贴试验相比,客观、安全.目前体外实验方法主要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因子释放试验、细胞活化标志物检测及其他的改进试验等,多通过检测淋巴细胞功能来鉴别过敏个体与非过敏个体.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多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要用于临床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常见病原念珠菌鉴定的数码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用于常见病原性念珠菌菌种鉴定的多种碳源同化试验及结果分析的数码分类方法。结果,对14种碳源固相同化试验结果的编码分析可形成5位数码,进而形成18种数码可明确区分8种受试的病原念珠菌。结果表明,多种碳源同化试验及编码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明确地鉴定8种临床最常见的念珠菌,也为今后建立临床酵母菌快速鉴定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者近2年分析了查出和确定梅毒病人的传染源的方法。分析表明:在检查和梅毒病人有性接触的人时,只有35%能主动提出传染源,其余65%不能主动提出,而是在登记的病人中确定的。有下列2种确定方法:(Ⅰ)在明确诊断的同时,检查接触者时确定传染源,如一期梅毒患者是与二期复发梅毒患者接触,则确定传染源是后者;(Ⅱ)对证法:在以前、同时或以后登记的梅毒病人中用对证方法确定传染源。结果表明:主动提出梅毒传染源在全部各种梅毒中占34.75%,二期早发梅毒占38.9%,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