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系统的术前及术后的指导,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及指导,以获得最好的疗效.方法 从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2例病人,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术前及术后的指导,直至出院后的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 病人的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及活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正确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对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用笔者科室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96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分别实施双极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随访4年,手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及髋臼的侵蚀程度在两组均被记录.结果 随访到第4年时,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对患者进行了X线片评估,10人出现了髋臼的侵蚀,占12.0%(10/83).在随访第4个月时,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并持续到随访的第4年(P<0.05),在随访的第1年时,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及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并持续到随访的第4年(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没有认知功能障碍、全身状态较好、预期寿命较长及活动量大的患者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 对11例(16髋)AS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0.5~5年,术前髋关节强直屈曲为0~65°(平均23.6°),术后以Harris评分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髋关节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屈伸60~125°,外展内旋15~50°,内外旋20~45°;Harris评分术前12.5~55.4分,平均34.5分;术后61~95分,平均86.2分.异位骨化1例,BrookerⅠ级.结论 无柄人工全关节置换术是AS髋关节骨性强直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易于翻修,较适合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共35例,通过良好的康复训练,使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获得较佳疗效.结果 由于良好的康复训练治疗,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1.2年,本组无1例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术前Harris评分39.5±14.5,术后Harris评分89.5±18.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3.726,P<0.05.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结论 合理的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恢复到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5例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5例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通过严格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结论 术前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预防主要并发症及针对性康复功能训练是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交流总结经验.方法 通过一般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等方法为患孝提供专业护理.结果 病人虽然年龄偏高,术后均可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在术前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法:2004年9月至今21例患者采用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测量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平均长度5.7cm,术中出血平均为117ml,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平均为5天,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为92分。结论: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时间早,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解剖学重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重建情况及其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功能影响.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30例30髋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后HARRIS评分、X线检查及解剖学重建评估.结果 术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平均短缩2.4mm,股骨偏心距短缩约5.45mm,与健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前和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36.69±7.16.和89.63±3.36(P<0.01).结论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可达到良好的生物力学重建,同时其大假体设计可有效保证关节置换术后的稳定性及良好的关节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9.
严武  王伍贵 《广州医药》2006,37(3):46-4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部疾患的手术效果,术后随访1~5年,平均3年.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38例平均随访5年,无1例感染,无关节严重疼痛,功能阻碍及DVT发生.无术后关节早期脱位,无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表明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达92.1%,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可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髋部疾患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与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5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为综合护理服务,观察2组术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7天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5%,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P<0.05.结论:针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围术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利于尽快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文静  李曳 《包头医学》2001,25(3):136-137
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适应于原发性或继发的髋关节病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早期未得到适当治疗等疾病.这些疾病均可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解决病人日常生活需要,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治疗方法.由于该手术需要器械多,术中出血较多,所以对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都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康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了进行骨科临床治疗外,同时按照手术方式设定术前康复以及术后护理康复程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按照骨科临床治疗以及常规术后康复进行.结果 2组分别失访2例.治疗组Harris总分在术后14 d及术后4周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治疗组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髋关节功能康复达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康复模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髋外展肌功能障碍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康复护理.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存在髋关节外展肌功能障碍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行常规康复护理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同类病例进行评估后在术前、术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的3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脱位发生率及肌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脱位率低于对照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外展肌力下降产生的髋关节肌力不平衡是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外展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外展肌力,预防术后脱位.  相似文献   

14.
髋关节修复术是解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关节假体松动的有效手段。手术以重建髋关节解剖结构、介决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为目的。由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长期病例的增加,关节假体松动的患者日趋增多,髋关节翻修术病例也腌之增加。我院自1985年6月-2001年10月对17例人工髋关节假体松动并关节疼痛、行走困难的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多数患者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无痛病房管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普通组30例,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无痛管理。比较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周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强于普通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2周,试验组的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超过普通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可明显提高髋关节术后初期的功能恢复效果,减低术后并发症,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结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Harris评分明显增高,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良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龙 《河北医学》2013,19(4):498-500
目的: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28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组2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失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2年疼痛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总时间明显长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失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全髋置换的患者(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短期疗效无明显区别,但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和置换修复术进行合理的ICD-9-CM-3分类。方法分析临床对髋关节置换术中具体置换方法,与ICD-9-CM-3对该手术的分类进行对比。结果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髋关节置换修复术分类在不同的章节、亚目,各术式又根据不同的置换或修复成分分类在不同的细目。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及置换修复术进行ICD-9-CM-3编码时要注意髋关节置换的具体成分及其假体的材质,仔细翻阅病例和手术记录,做到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19.
鲁华  张丽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96-2297
目的:探讨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的全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髋关节置换术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疗效、术前准备、术后体位、康复锻炼方法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至2a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9.1%。结论: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使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后采取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锻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半髋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影响患者髋关节评分的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随访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490例。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患肢侧别、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490例,半髋关节置换术20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88例。男145例,女345例,所有患者平均年龄(75.3±9.5)岁。骨折类型主要为Garden IV型,摔伤是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半髋置换组对比全髋置换组,患者年龄更大、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优良率越低(OR=1.139,P<0.001),术式对患者髋关节评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336)。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女性,多由摔伤等低能量损伤导致。半髋置换术较全髋置换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患者年龄越大,术后髋关节功能越差。年龄较大、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可考虑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年龄较小、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