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癫痫之因,历代文献多认为由痰浊蒙蔽心窍,流窜经络所致.如<丹溪心法>:“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闭孔窍.”<医学正传>:“痫病主痰,因火动所作”.而笔者在豁痰开窍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以古方癫狂梦醒汤加减治疗本病23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加减癫狂梦醒汤治疗癫痫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德梁 《北京中医》2001,20(1):24-24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之"火"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中具有诸多与“火”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从《黄帝内经》来看,全文中“火”出现约240余次,所述之火包括阴阳之火、五行之火、六气之火、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等,为中医学“火”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但《黄帝内经》中极少直接将“火”比附于人体,因而无今人广泛讨论之心火、肝火、胃火等人体之火的概念,这些概念均为后世所创。今人称为人体两种生理之火的“君火”、“相火”,在《黄帝内经》中实为运气之术语。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对癫狂及癫痫的辨证论治富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足资后人借鉴,概括为病因病理首重痰火,辨证分型详于审察,遣方用药灵活精当。  相似文献   

5.
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一书是现存最早分类研究《黄帝内经》的书籍,也是现存最早注释《黄帝内经》的书籍。《黄帝内经》一书的出现,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研究《太素》的医学思想不仅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决策建模过程,指出模型结构确定的困难之所在,提出将CBR技术用于模型结构的分析与确定;讨论了实例的表示方法,定义了新问题了与实例中问题之间的相似度;讨论了通过实例的启发,对模型结构进行了分析了确定的交式过程。  相似文献   

7.
《癫狂条辨》是中医学第一部系统论述精神疾病的专著,该书以痰为核心病机,对癫狂病的病因、病机、诊法、治法、调护、预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精神疾病痰热传变脏腑经络的病变规律,运用温中化痰法治疗癫证、清热化痰法治疗狂证,尤其是根据所传之脏腑进行五脏分治,并指出了癫狂的相互转化和善后调护方法,丰富了中医神志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与医学地理学之关系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翠敏 《中医药学刊》2001,19(6):568-569
阐述从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质、所发疾病、治疗原则、寿命长短以及医学流派的形成等五方面的不同影响,系统论述了《黄帝内经》与医学地理学的关系。指出,应依人的体质、发病因素、致病特点及气候特点,遵循因时、因地、因人的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若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辨别病证,并随机应变地治疗疾病,则效如桴鼓。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生活环境及人的形体和精神状态,即“因人制宜”,这对当今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锋  刘浩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370-2371
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正邪"理论的挖掘整理,探讨了《黄帝内经》中"正邪"概念,指出"正邪"伤人非常隐蔽,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以及"正邪"发梦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饮食是人们不能离开的生生之本。《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奉为医家之宗,蕴含着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其中对食物本身的认识、食物与自然规律的融合及对人体的作用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学理论框架下,提出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等重要食养原则。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文章就《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健康标准的条文,归纳出"平人"的普通健康标准内涵是形与神俱、九候若一、阴平阳秘、婉然从物;且《黄帝内经》健康概念还包括"真至圣贤"的高龄长寿模型,"小少壮老"的生命全周期维度,及"女七男八"的特殊生理演变规律;四者之间相互补充促进,共同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2.
徐慧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88-88,90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黄帝内经》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太素》,唐初医学家杨上善所著,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版本。该书以唐初哲学为指导,开分类研究《内经》先河;延续《内经》脏为库藏、藏天地间精气的基本功能,突出并论证五脏藏神为五脏核心功能。其中,肝为库藏,应春,储藏天地之间少阳之气、五行木气;肝藏血,血是肝所储藏的精气;肝舍魂,舍魂为肝的核心功能,主藏血是为舍魂。《太素》对《内经》肝理论的发展:1)分类整理,使知识同一系统;2)以肝舍魂为核心功能协调并论证了肝所藏精气、血及魂的结构关系;3)以佛教理论指导,论证神、魂内生。明确《太素》肝脏象理论结构,对于明确肝脏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对当代中医肝脏象理论的深入认识,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多篇提及心与七窍相关:心气通于舌、心开窍于耳、目者心之使、心与鼻相关等.诸多不同说法并非众医家观点的简单罗列,而是《黄帝内经》基于整体观念构建的以经络为生理基础、临证为病理依据的多脏连多窍的理论体系.突出体现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主导地位和心藏神的重要作用.人体七窍各司其职,均是在心神的调节之下,诸窍功能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极其丰富,主要研究发病原因和如何降压,重点在于"血压为什么会升高",但较少提及"血压升高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本篇文章从《黄帝内经》"气血"角度论述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发展过程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首载于《素问·气厥论》的“食亦”病之命名进行考释。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有关“食亦”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认为“食易”、“食夜”、…亦’为衍声”、“虽食亦病”等四种代表性观点均有不足之处,不能圆满解释其病症、病机。结论:应从“食”、“亦”之本义并结合其引申义综合理解,方可洞悉其命名之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7.
赵鑫  邢永革 《山西中医》2014,30(10):46-4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黄帝内经》语言的研究涉及训诂、语法、语音等各个方面,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细化,研究方法和切入角度更加多样化。大部分研究呈现出语言本体研究与中医内容研究密切结合的特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强调以宏观、全面的视角来解读《内经》的相关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溯本求源,从《黄帝内经》"邪"字着手,对其中有关"邪"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挖掘,探讨了《黄帝内经》"邪"概念的学术内涵和中医邪气理论产生的本原。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是历代中医学术发生发展的根源和基础。该书在描述人体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人体解剖结构,因此就自然而然地需要采用一套公认的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来进行规范,以方便统一认识和传承交流。这些概念和术语在使用原则上与现代解剖学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明确地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对于正确理解相关条文的经义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内经》原文涉及的解剖学姿势和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阴阳,以及三阴三阳等方位术语的初步整理,为正确解读《黄帝内经》中与人体解剖结构有关的条文提供线索,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探索条文提供解剖学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营卫的运行。方法:解读内经中营卫循行途径原文。结果:营卫周流一身上下,循行于五脏六腑;营卫随天地运转、阴阳盛衰而昼夜循行;营卫随经络,内外上下相贯循行。结论:营卫二气运行于人体经络、脏腑,循环往复,绵绵不绝,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大环,共同调节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