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血脂及肝功能指标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脂肪肝不仅有较好的综合疗效,同时亦能明显降低血脂及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恩替卡伟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49例,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4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E抗原阴转率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联合恩替卡韦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提高E抗原阴转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基因B型、C型)患者9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组再加用解毒复肝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HBeA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解毒复肝合剂可增强苦参素抗HBV作用,其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肝泰乐、齐墩果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加味柴胡疏肝散。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DNA定量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2组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提高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和HBV—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东宝肝泰片治疗。疗程3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86.7%,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及肝功能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采用柴胡舒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服用柴胡疏肝散,对照组服用东宝肝泰片,比较两组疗效、B超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B超分级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明显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沉积和肝纤维化程度,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芪复肝颗粒对拉米夫定诱导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复肝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YMDD变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减少YMDD变异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②肝功能疗效:ALT复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参芪复肝颗粒可减少拉米夫定诱导乙肝病毒YMDD变异发生率;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具有护肝作用。③参芪复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单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14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14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FDI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对FD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和多潘立酮治疗FD均有效,但是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性脑病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肝性脑病抑郁症患者,以柴胡疏肝散干预治疗,用干化学直接显色测定法测量静脉血氨值,通过临床症状量表、静脉血氨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总积分、静脉血氨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肝性脑病抑郁症病人临床症状、恢复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柴胡疏肝散对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型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休息、病因治疗(抗病毒、戒酒、驱虫等)并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组加服柴胡疏肝散,1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结果: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对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必苓  李芳 《世界中医药》2010,5(4):246-24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以多虑平、谷维素治疗。疗效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2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4周末和8周末,HAMA评分2组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优于多虑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71.8%,治疗组在总疗效及症状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FD肝气郁结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微柴胡疏肝散与传统汤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超微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传统汤剂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症状积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剂型疗效相当,但超微剂型能减少用药量,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及胃肠激素(GAS、MOT)水平的变化及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及逍遥散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复制慢性多相性应激模型,同时,柴胡疏肝散组及逍遥散组分别灌服柴胡疏肝散及逍遥散21d,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以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RT、GAS及血浆MOT。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旷场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CORT明显升高(P<0.01),血清GAS及血浆MOT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及逍遥散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P<0.01),旷场活动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CORT明显下降(P<0.01),血清GAS与血浆MOT也明显回升(P<0.05)。结论慢性多相性应激通过对大鼠血清CORT、GAS及血浆MOT的影响,致使大鼠精神状态异常、胃肠功能紊乱以及生长发育减缓。中药柴胡疏肝散及逍遥散通过对大鼠CORT、GAS及MOT的调节来抑制慢性应激对大鼠精神状态、胃肠功能及生长状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谢炜  于云红  赵云燕  汪珍珍  鲍勇  杜念念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898-1900,I0001
目的:研究癫痫"从肝论治"、"从痰论治"的复方柴胡疏肝汤及定痫丸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PTZ慢性点燃的癫痫模型,选取完全点燃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A组)、丙戊酸钠组(B组)、定痫丸组(C组)、柴胡疏肝汤组(D组),连续灌胃给药28天,于给药第7、14、21及28天观察大鼠阵发性痉挛发作潜伏期、痫性发作级别以及强直性惊厥发生率。结果:C组与D组在各用药时间点均能不同程度延长PTZ慢性点燃大鼠的阵发性痉挛发作潜伏期,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B组作用相当(P0.05),而C组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癫痫"从肝论治"的复方柴胡疏肝汤、"从痰论治"的复方定痫丸均能明显抑制PTZ致痫大鼠的痫性发作,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但两复方在时效关系中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汤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6.67%、93.3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ICU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对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经NEECHAM意识模糊量表评分诊断为ICU综合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病房环境、心理疏导,并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改善病房环境及心理疏导基础上加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汤剂煎服,疗程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NEECHAM评分和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对ICU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柴胡疏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初期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针,静脉滴注,应用1个月后,改为隔日静脉滴注,再应用7次后停静脉用药。治疗组同时口服复方柴胡疏肝胶囊,对照组口服苦参素。治疗3个月为1疗程,连用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 DNA,HBsAg,HBeAg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抑制HBV DNA复制,促使HBsAg,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复方柴胡疏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胃脘痛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胃脘痛,对照组予以口服多潘立酮片、维U颠茄铝胶囊Ⅱ、西咪替丁片等药物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62.9%(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加减对胃脘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