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复杂,复杂性、多变性及多因素发病机制不利于治疗和预后。中医药病因病机、分期治疗、辨证论治及内服外用等多种诊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病情,早期治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症状类似于中医“痹证”、“历节病”、“鹤膝风”等,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祛毒益肾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难治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受到了高度关注。为了更确切地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文献,从内治法、外治法和内外合治法等方面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以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双黄连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类风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双黄连+骨肽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单纯骨肽静脉滴注。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良好地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在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提前。结论双黄连用于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概况。方法:总结、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应用中医药治疗痹证历史悠久,在防治及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进展上有很大优势,又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缔组织疾病,中医认为与机体气血虚弱,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邪乘虚而入,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久而成痹,痹久不除,必成顽疾。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免疫、遗传、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所致的免疫反应所及,风寒湿热邪侵袭有关。老年患者发病,临床上具有如下特点:反复发作的对称性,多发性小关节炎,早期局部红肿热痛,晚期关节僵硬、畸形、骨质破坏,肌肉萎缩、顽固不愈、致残率高等特点。诊断标准按1988年4月全国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定标准而定。别诊断可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增生性关节炎、痛风等相区别。老年患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三邪,邪气留恋,久病不去,深侵入骨,气滞血瘀,邪气滞留不解,难以治愈。对于这种慢性顽疾,一招一式一方一药是不能治愈的,要想使患者尽快得到治愈,必须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减少致残为原则,建立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配合多种综合措施,才能使患者尽快康复。作者十多年来收治100例老年本病患者,除了按中医辨证治疗外,还结合传统康复多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近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内、外因,内因为正气亏虚,外因则是外邪侵袭机体,痹阻经络气血,不通则痛。辨证分型大致可总结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寒热错杂、痰瘀痹阻、肝肾虚痹、气血虚痹。常用中药多样,以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解表药等功效的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独到的优势。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各个阶段,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加减,单方,单药治疗及实验研究叙述了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对临床确有良效的中药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中医药治疗RA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炎症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则贯穿疾病的始终,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10.
应用《金匮要略》历节病篇的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理论,来探析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并应用所列主要方证来指导中医临床诊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维  陈腾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275-2277
选取近5年文献概述了中药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了临床常用的中药熏蒸、熏洗、药浴、散敷、膏敷、穴位贴、天灸及中药离子导入等中药外治法,说明了外治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指出其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是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不足、脏腑亏虚为本,以外邪侵袭、痰湿壅滞为标。中医药治疗以辨证论治、单方治疗、分期治疗和针灸治疗为主。未来发展应立足于中医理论系统基础研究,制定统一诊断、辨证分型、疗效等标准;注重综合治疗方法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饮食调节、功能锻炼、外治法等联合运用);本病致残率较高,发作时疼痛剧烈,许多患者易出现焦虑症状,应给予信心,必要时还应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并嘱其注意关节的功能锻炼及劳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急性期多为风寒湿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祛风除湿、健脾散寒,兼以活血通络)、风湿热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后期,病久多见痰瘀互结(活血化瘀、祛痰通络)、阳虚寒凝(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针灸选穴,主穴大椎、腰阳关、命门、风池、合谷、足三里、百会,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穴及相应阿是穴,使营卫调和邪气无所依存,风邪偏盛,取血海、风门、膈俞祛风活血,寒邪偏盛,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以驱寒,湿邪偏盛,取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治风勿忘治血,血行而风自灭,血瘀重取皮肤针重扣关节病痛部位,出血少许,加拔火罐;局部疼痛,局部选穴,如腕痛取外关、阳溪、腕骨;腰痛取腰夹脊、大肠俞;踝痛取申脉、照海、昆仑。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针刺得气后,电针刺激局部穴位,尤其初次治疗者,多可疼痛症状消失,1次/d。  相似文献   

14.
温经通络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用温经通络中药治疗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握力变化,以了解中药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疼痛评价、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积分均下降,握力提高。总体疗效评价:临床缓解率8.57%,显效率11.43%,有效率71.43%,无效率8.57%,总有效率为91.43%。结论:温经通络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中药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结合火针疗法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8例。结果:临床治愈19例,显效25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8%。结论:中药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RA-ILD住院患者162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HRCT)征象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根据证候频次由高至低排序前4依次是湿热痹阻、气阴两虚兼湿热痹阻、湿热痹阻兼瘀血阻络、湿热痹阻兼肝肾不足。不同证型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的患者在发热、皮疹、关节痛、口干、晨僵、胸闷、心悸、气促、乏力、胸闷、气短、喘息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肌肉痛、眼干症状、咳嗽、咳痰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证型患者的杵状指、肺部爆裂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口唇发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的口唇发绀症状突出。各个证型患者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a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证型间在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的障碍程度及障碍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证型的HRCT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活动期的主要证候类型,其炎症活动度高,应及早行肺功能及HR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RA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布洛芬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独活寄生丸治疗,30 d为1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致残率高。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且常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激素等不良反应明显,而中医药对本病临床疗效确凿。然而,由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的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客观标准,加之地域等因素,如何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成为提高RA中医药疗效的关键。为此,作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发现,血小板数量(PLT)与RA的发生和活动性等方面密切相关,并与中医热证(湿热痹阻)和瘀证(痰瘀互结等)呈正相关,从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关注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以期为RA中医证候诊断提高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载体,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骨性关节炎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获取高频率、协同出现的关键药对,探寻中医治疗这3 种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当归、黄芪、桂枝、芍药等为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心药物。牛膝、茯苓、黄柏、大黄等为治疗痛风核心药物。当归、独活、牛膝、白芍等为治疗骨性关节炎核心药。分析结果可知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骨性关节炎时,大都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此外,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时多采用祛风湿法,在治疗痛风时多采用利水湿法。  相似文献   

20.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丰富的中医药文献数据,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化学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文献出发,以证候、方剂、中药、化学组分和药理作用为要素,筛选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证候的以某一核心方为中心的一类方剂的化学组分,再结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用药物具有的药理作用,最后从文献报道的化学组分组合中提出组分配伍方案。结果:根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郁证的除弊汤为核心的一组方剂,提出了6个组分配伍方案。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文献的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