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经》“食亦”“淋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纲 《光明中医》1994,(4):16-17
《内经》“食亦”“淋露”考张纲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100005)“食亦”“淋露”,为见诸《黄帝内经》中之古代病名。对此二病名称之确切含义,千百年来聚讼不已,并至今仍悬而未决。这无疑会给中医医史、病史等理论工作者带来概念上的模糊不清,和给中医临床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李绍林 《中医杂志》2011,52(5):443-444
从文献学角度对"食晦"与"食亦"进行梳理与考证,以证实"食晦"与"食亦"属同病异名,为消渴范畴。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学角度对"食晦"与"食亦"两病名进行梳理与考证,提出"食晦"与"食亦"为同病异名,属消渴范畴。  相似文献   

4.
文章梳理历代医家对于“食亦”的理解,分析其病因病机,总结其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5.
耿浩 《养生月刊》2006,27(10):906-907
甘蔗,又名竿蔗、接肠草、糖梗,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颜色有紫皮、青皮之分,种类有糖蔗、果蔗和糖果蔗兼用之别。主产于我国南方温热带地区。我国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楚辞·招魂》中有“柘浆”的记载,古时,“柘”与“蔗”通用,“柘浆”就是指甘蔗榨出的汁液。唐代诗人王维有“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的诗句,可见古人对蔗浆能清热、消食的作用早已有所认识。魏文帝曹丕,特爱吃甘蔗,他认为甘蔗能醒脑提神,因此他每当和大臣议事时,右手总爱持一根甘蔗,边吃边议。更为有趣的是,他还常常把甘蔗当作手杖,拄着下殿。传说,东晋有名的大…  相似文献   

6.
浅析食亦     
导师张琪教授擅长治疗疑难杂症,随同出诊受益非浅,体会甚深,现举一食亦病,以供参考.食亦谓病人能食易饥而瘦,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简明中医辞典>:"食逪古病名……又称食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病机十九条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从字义、错简脱讹、文理结合医理、应用、经文拓展、归经理论等六个方面对病机十九条开展文献研究。结果:当前对病机十九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没有追根溯源地考证字义的变迁;词语的解释缺乏语义的重复验证;临床研究大都顺解经义,很少俾补缺漏;没有很好地将病机十九条与后世病机理论联系起来等。结论:梳理总结病机十九条的研究现状,有助于拓展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与气象医学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医学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新领域,这一内容早在《内经》时期已经有详细论述。《内经》的作者通过对天体的运行、时间的推移以及与此相应的气候条件,做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认识到自然界的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循环变更,于是从天体的运转、气候的变化、自然界的各种物化特征中找出其内在规律,用以说明时间迁移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生物界的影响以及与人体重量病理用药的关系问题做了精辟论述,阐述气象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影响以及气象与诊断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气象医学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新领域.这一内容早在<内经>时期已经有详细论述.《内经》的作者通过对天体的运行、时间的推移以及与此相应的气候条件,做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认识到自然界的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有规律的循环变更.于是从天体的运转、气候的变化、自然界的各种物化特征中找出其内在规律,用以说明时间迁移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生物界的影响以及与人体生理病理用药的关系问题做了精辟论述.阐述气象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影响以及气象与诊断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玄经密文索臻梁兴伦韩明向(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黄帝内经文献整理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之一《内经讲义》(1984年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经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已证明对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改进教学效果,拓展思维领域起到...  相似文献   

11.
文章溯本求源,从《黄帝内经》"邪"字着手,对其中有关"邪"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挖掘,探讨了《黄帝内经》"邪"概念的学术内涵和中医邪气理论产生的本原。  相似文献   

12.
徐慧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88-88,90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黄帝内经》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极其丰富,主要研究发病原因和如何降压,重点在于"血压为什么会升高",但较少提及"血压升高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本篇文章从《黄帝内经》"气血"角度论述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发展过程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文章就《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健康标准的条文,归纳出"平人"的普通健康标准内涵是形与神俱、九候若一、阴平阳秘、婉然从物;且《黄帝内经》健康概念还包括"真至圣贤"的高龄长寿模型,"小少壮老"的生命全周期维度,及"女七男八"的特殊生理演变规律;四者之间相互补充促进,共同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辨析《黄帝内经》中关于癫痫与癫狂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读、分析、探讨,总结癫痫与癫狂之异同,并综合《黄帝内经》多篇文章就癫痫与癫狂之病名、病证、治疗从文献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灵枢.癫狂》所言"癫疾"实属"癫痫",与通常所言精神错乱之"癫狂"的含义不同,癫狂之"癫"与癫痫之"癫"并非一病,两者应当分辨,概念不能混淆。结论:癫痫与癫狂虽病名、病因、病机等不同,但都属于情志疾病范畴,每每表现出思维、知觉、情感、动作等方面的障碍,故除针药为治外,摄护措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太素》,唐初医学家杨上善所著,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版本。该书以唐初哲学为指导,开分类研究《内经》先河;延续《内经》脏为库藏、藏天地间精气的基本功能,突出并论证五脏藏神为五脏核心功能。其中,肝为库藏,应春,储藏天地之间少阳之气、五行木气;肝藏血,血是肝所储藏的精气;肝舍魂,舍魂为肝的核心功能,主藏血是为舍魂。《太素》对《内经》肝理论的发展:1)分类整理,使知识同一系统;2)以肝舍魂为核心功能协调并论证了肝所藏精气、血及魂的结构关系;3)以佛教理论指导,论证神、魂内生。明确《太素》肝脏象理论结构,对于明确肝脏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对当代中医肝脏象理论的深入认识,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吸收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其中有哲学思想也有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的影响。应该说影响最直接和紧密的就是道家思想。作为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其整个思想倾向属于道家,鲜明地体现着秦汉新道家的特征,《内经》理论的构建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内经》的理论框架的"道"、"气"、"阴阳"思想、体现的辨证思维以及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养生观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道家思想是《内经》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8.
赵鑫  邢永革 《山西中医》2014,30(10):46-4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黄帝内经》语言的研究涉及训诂、语法、语音等各个方面,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细化,研究方法和切入角度更加多样化。大部分研究呈现出语言本体研究与中医内容研究密切结合的特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强调以宏观、全面的视角来解读《内经》的相关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首次分类研究《黄帝内经》,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之雏形。其类编纲举目张,层次清晰,阐释条分缕析,逻辑缜密。该书的撰注,对于研究《黄帝内经》以及探析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多篇提及心与七窍相关:心气通于舌、心开窍于耳、目者心之使、心与鼻相关等.诸多不同说法并非众医家观点的简单罗列,而是《黄帝内经》基于整体观念构建的以经络为生理基础、临证为病理依据的多脏连多窍的理论体系.突出体现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主导地位和心藏神的重要作用.人体七窍各司其职,均是在心神的调节之下,诸窍功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