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湛满佳 《临床医学》2016,(12):36-3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3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MR组10例,采用MR肺动脉造影技术诊断;CT组24例,采用128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诊断。经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T组检查结果发现408支肺动脉栓子,MR组发现29支肺动脉栓子,CT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R组诊断结果与高级影像学医师判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与MR组间接影像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PE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R可清晰显示肺叶动脉以上栓子,无法较好地显示肺段动脉栓子,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与3D-CE-MRPA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16 排螺旋CT 行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对咯血患者肺部体-肺循环血管结构和肺实质进行综合评价,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 例咯血患者行16 排螺旋CT 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组(CPR)图像,通过观察薄层轴位图像和重组图像,对肺实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以及肺内的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进行评估,对比分析图像中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支气管动脉的强化程度以及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效果.结果 肺动脉期的肺动脉干、上肺及下肺外周肺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支气管动脉期的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肺及下肺外周肺动脉、中心肺静脉、上肺及下肺外周肺静脉、支气管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肺动脉期的肺动脉干与支气管动脉期的主动脉、肺动脉干、中心肺静脉及支气管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CT 发现支气管扩张22 例、肺间质纤维化3 例、肺动脉栓塞3 例、支气管动脉增粗19 例以及炎性病灶伴空洞形成2 例,其中7 例支气管扩张伴支气管动脉增粗、1 例支气管扩张无支气管动脉增粗、1 例肺间质纤维化伴支气管动脉增粗和1 例肺部恶性肿瘤无支气管动脉增粗的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好转.结论 16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能够较好地显示咯血患者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和肺实质的情况,能够为临床提供较详细的影像学信息,有着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及分支栓塞对肺结核大咯血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57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3例,行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组154例,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造影、锁骨下动脉分支栓塞。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2%和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有胸背痛或发热,无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出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66.9%和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严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8%和2.9%,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分支栓塞可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的观察和探讨。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前者给予普通胸部CT平扫检查,后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动脉显示率、亚段动脉显示率以及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可以得到准确而全面的诊断结果,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RevolutionCT能谱扫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采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CTPA检查,观察组采用256排Revolution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CTPA检查。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参数以及图像质量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左右上叶肺动脉、左右基底段肺动脉亚段、左右基底段肺动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剂量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信噪比、图像背景噪声、对比噪声比、剂量长度乘积以及有效辐射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图像质量符合率81.00%高于对照组的78.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栓塞且需接受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RevolutionCT能谱扫描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参数以及图像质量符合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用不同流量触发扫描显示支气管动脉的图像质量,分析不同流量对支气管动脉(BA)CT血管成像(CT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行BACTA检查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注射对比剂30~40 mL)和B组(35例,注射对比剂60~80 mL),其他扫描方案、造影剂注射及重建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诊断结果及各测量点CT值的差异。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图像主、客观分级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左心房、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肺动脉干CT值低于B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质量客观分级优于A组(P<0.05)。结论 对于行BACTA检查者,触发扫描位置选择肺动脉干,对比剂用量选择小剂量,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脾亢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治疗组患者则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瘤体大小变化情况以及血常规变化情况。根据CT复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瘤体缩小例数为35例(70%),治疗组患者的瘤体缩小例数为46例(92%)。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常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性脾栓塞在伴脾亢肝癌治疗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非小细胞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进展期中央型NSCLC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支气管肺动脉灌注+栓塞同步3DCRT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用药同步3DCRT方案。治疗期间记录药物毒性反应,比较治疗结束2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与2年生存率。结果 1治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功能状态(KPS)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末梢神经炎、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化疗后胸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生存时间(月)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同步放化疗比较,支气管肺动脉灌注+栓塞性化疗同步3DCRT放疗能在不增加化疗药物剂量前提下提高近期疗效与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一定程度减轻药物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0kV管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2020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拟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共6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辐射剂量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观察组采取极低辐射剂量检查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两组的辐射剂量(DLP)、容积CT计量指数(CTDIvol)水平、肺动脉主干和肺叶的图像噪声情况包括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DLP、CTDIvol)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T值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NR、CN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FIRE联合极低辐射剂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可降低辐射剂量水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102例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栓塞化疗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84.31%,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反应,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首发症状肺动脉栓塞患者CT血管成像表现的区别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间在我院就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不同首发症状将88例患者分为51例Ⅰ组及37例Ⅱ组,分别以胸部症状及下肢症状为首发症状,对比其肺动脉栓塞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布以及DVT检出率之间的区别。结果:经CTA检查发现88例患者中有286个栓子。另外在Ⅰ组患者中有13例单侧受累,38例双侧受累,而Ⅱ组患者中单侧受累及双侧受累的人数分别23例及14例,该项数据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有显著性存在(P<0.05)。Ⅰ组患者主干型及分支型肺动脉栓塞的人数分别为43例及8例,Ⅱ组分别23例及14例,并且差异显著(P<0.05)。最后,Ⅰ组患者局部血栓及广泛血栓人数分别7例及21例,Ⅱ组患者则分别2例及35例,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于具有不同首发症状的肺动脉栓塞,应用CTA诊断可对并发症予以确定,并对血栓情况进行清晰显示,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BAE)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远期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近10年来接受SBAE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326例,与同期一般止血药物治疗的124例肺结核咯血做对照,跟踪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2%,10年内总复发率为11.0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16%,复发率26.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6~16.77,P<0.01)。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3.68%,对照组为1.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05)。随访5~8年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5~65.82,P<0.01)。结论 SBAE治疗肺结核咯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治患者、肺部有空洞或合并支气管扩张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探讨25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拟行CTA检查的58例患者,根据对比剂剂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碘海醇350mg I/mL)及实验组(碘克沙醇270mg I/mL),每组29例。结果:两组病例均显示清晰,各段动脉血管CT值均250Hu,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实验组CT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图像均显示良好以上,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略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Cobra联合Yashiro导管的栓塞成功率,并随访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单纯使用Cobra导管的70例患者纳入单一导管组(单一组),另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联合使用Cobra与Yashiro导管的56例患者纳入联合导管组(联合组)。所有患者均完成为期3年的有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检出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随访3个月~3年,记录并对比两组支气管栓塞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咯血复发率。结果 126例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联合组共检出207支责任支气管动脉,其中Cobra导管检出133支,Yashiro导管检出74支;随访结束后,联合组栓塞总有效率较单一组高,联合组手术时间较长,但X线透视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咯血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bra联合Yashiro导管显著提高支气管栓塞动脉检出率,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外科手术指征不明显的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采取Cobra联合Yashiro导管可降低因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漏检导致再发咯血风险,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成功率,虽手术时间略长但整体获益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与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与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差异。方法选择该院呼吸内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75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高分辨CT结果显示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分为A、B两组,A组为116例AECOPD患者,B组为59例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T-IgE及FIB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入住ICU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自发性气胸、肺结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的比例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组T-IgE及FIB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gE及FIB为AECOPD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结论 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较单纯AECOPD患者更易出现肺源性心脏病、血液高凝状态,病情更重,发生血栓的风险更高,AECOPD患者出现T-IgE及FIB升高时,应警惕A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石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7月来我院确诊的21例支气管结石患者,分为HRCT组和常规CT组,回顾性分析HRCT和常规CT表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HRCT组与常规CT组之间对段以下支气管结石和支气管扩张的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检出段及段以上支气管结石和支气管扩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结石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支气管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MSCT不同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及准直评价周围肺动脉的显示。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10月行胸部增强扫描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0例,分别按照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率分为A、B、C、D四组;不同准直即0.6 mm,1.5 mm分为D、E两组;统计学分析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4级肺动脉CT值和5、6肺动脉显示率;结果:5组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4级肺动脉CT值比较有差异(P<0.05);4级肺动脉分支显示数目无统计学意义(P=0.19);5级肺动脉显示率下叶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6级肺动脉显示率每个叶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E组比较5级肺动脉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P=0.48),6级肺动脉显示率有差异(P=0.00)。结论:采用0.6 mm准直,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5 mL/s可以显著提高周围肺血管显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与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引发的大咯血的临床疗效,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52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者为栓塞组,58例行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止血者为药物组,对比两组治疗后咯血停止时间、治疗后咯血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以及出院后咯血复发情况。结果栓塞组治疗后即刻止血、24h内止血、48h内止血例数分别为37例、12例、2例,1例栓塞后38h内再次咯血,予再次栓塞后成功止血。栓塞组止血时间[(22.4±4.5)h]、治疗后咯血量[(88.4±19.5)mL]、住院时间[(8.2±2.4)d]均明显少于药物组[(78.2±10.7)h、(226.1±42.3)mL、(10.6±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d后临床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46,P=0.002),栓塞组显效率(82.7%)与总体有效率(98.1%)均高于药物组(55.2%、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2,P=0.002)。药物组止血无效6例患者中5例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栓塞组未出现异位栓塞、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28.8%)、咽喉痛(26.9%)、胸背部疼痛(15.4%);药物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压升高(15.5%)、心悸(17.2%)、恶心(13.8%)。栓塞组随访3个月内复发5例,3例予再次栓塞止血,2例实施肺叶切除;药物组复发11例,6例药物治疗止血,3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2例行肺叶切除。结论对支气管扩张引发的大咯血患者实施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止血,可作为首选止血手段,亦可作为药物止血无效的补救手段;支气管动脉末端栓塞应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减少咯血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中采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及市八医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不进行多期增强血管成像检查,仅采用普通胸部CT平扫;观察组25例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以CT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其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及肺动脉的受累情况。结果:以CT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照组中金标准确诊患者23例,CT平扫检出阳性16例,阴性9例;观察组中金标准确诊患者24例,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检出阳性23例,阴性2例。观察组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95.83%、准确率96.00%均高于对照组的69.57%、72.00%(P<0.05);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检测受累分支诊断准确率为86.78%(105/121),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显示肺动脉被填塞,没有对比剂填充。不完整的低密度栓塞症,呈结节样、条状线状的灌注缺陷,并伴有中央填充缺失;周围造影剂环绕,显示出明显的“轨道征样”变化。当支气管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采用支气管镜下立止血与凝血酶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4例支气管扩张导致咯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支气管镜下给予肾上腺素止血;观察组在支气管镜下给予立止血和凝血酶治疗。观察2组的止血情况和复发咯血情况,比较2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32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例,总有效率为8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血平均用时、复发出血时间以及复发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下注入立止血和凝血酶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止血效果佳,止血用时短,止血时间长,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