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家印  向德兵  王阁  杨镇洲  李毅  余娴  罗唯  王东 《重庆医学》2007,36(19):1941-1942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NSCLC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放疗组25例)和放化疗联合组(联合组25例).放疗组:全脑常规放疗剂量DT4 000cGy/4周,对单发转移瘤缩野追加照射DT1 500cGy/1.5周.联合组: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放疗第1天开始给药TMZ 200mg/m2,第1~5天,28d重复.结果 放疗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0%(11/25)和63.3%(19/30)(P<0.05);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放疗组为4.5个月,联合组为8.6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高于放疗组,但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 NSCLC伴脑转移患者行全脑放疗加TMZ可以提高脑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62-64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资料,将64例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全脑放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毒性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2、0.800、0.614、0.794);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39);两组患者6个月及1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3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结直肠癌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GFR-TKIs联合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脑转移癌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30GY/10F),放疗结束后给予局部肿瘤加量10~20 GY/5-10F,同步口服EGFR-TKI(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持续使用,第1天开始;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全脑放疗(30GY/10F),放疗结束后给予局部肿瘤加量10~20 GY/5-10F。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生活质量的评估治疗组在排便困难、睡眠障碍、癫痫发作方面较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放疗联合EGFR-TKI同步使用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不良反应轻,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84-87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全脑放疗对有症状的多发脑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放疗前和放疗后6个月颅脑病灶以及水肿、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1月多发脑转移癌患者,将40例有症状的多发脑转移癌(3个转移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予以贝伐单抗联合全脑放疗,全脑放疗剂量为DT 40 Gy/20 F,自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贝伐单抗5 mg/kg每2周1次直至病情进展;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全脑放疗剂量为DT 40 Gy/20 F。比较两组之间脑转移瘤的控制有效率、神经认知功能、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以及放射性脑坏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有效率分别是95.00%和80.00%(P0.05)。实验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PFS实验组10.2个月,而对照组7.0个月,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放射性脑坏死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癌可以提高脑转移瘤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的PFS以及神经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曲怡  何佳  杨月琴  邹丽娟 《吉林医学》2012,33(31):6730-6733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影响因素,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7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脑放射治疗,DT:40 Gy/20F/4W。12例患者颅内病灶数目≤3个,予三维适形放疗局部加量至DT:50Gy/25F,其中未行局部加量的患者中有9例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结果:1年生存率为34.5%,2年生存率为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或>60岁)、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近期疗效评价、是否行局部加量放疗及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平均生存期有影响(P<0.05)。66例单纯全脑放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8.15个月,1年生存率为25.8%;12例行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20.17个月,1年生存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患者,平均生存期21.78个月,1年生存率为66.7%,与单纯全脑放疗的患者相比P<0.05。结论:年龄、原发肿瘤是否控制、近期疗效评价、是否局部加量放疗及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是肺癌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手段。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能提高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WBRT)联合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全脑放疗组(WBRT/全脑组)26例和全脑放疗联合后程适形放疗组(WBRT+3D-CRT/联合组)30例。两组均行全脑放疗30Gy/10次/2周,联合组缩野对转移灶行3D-CRT推量照射15Gy/5次/1周,总量45Gy;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分别为40.0%和50.0%,而全脑组分别是15.4%和46.2%,联合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全脑组(P0.05);联合组和全脑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53.3%、26.6%和26.6%、7.7%(P0.05);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结论]全脑放疗联合后程3D-CRT治疗脑转移瘤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及近期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均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员建中 《中外医疗》2016,(28):115-117
目的:探讨并分析给予脑转移肿瘤患者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脑转移肿瘤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脑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生存时间、近期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47.27%,对照组不良反应为56.3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9.12±2.15)个月和中位生存时间(9.42±1.80)个月均低于观察组(12.20±2.75)个月、(13.53±1.4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转移肿瘤患者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放疗的增敏效果,增强患者脑转移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对脑转移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脑转移肿瘤患者当作观察对象,遵循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和乙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脑放疗,而甲组患者加用替莫唑胺化疗,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时间。结果:乙组患者近期疗效(75.0%)低于甲组(9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22)。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46.43%)大于甲组(4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788)。乙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9.32±1.76)个月]短于甲组[(13.55±1.5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25,P=0.000)。乙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9.03±2.08)个月]短于甲组[(12.28±2.5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7,P=0.000)。结论:在脑转移肿瘤患者中,通过替莫唑胺化疗与全脑放疗进行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确切,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联合后程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eadiation therapy,IMRT)推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WBRT组和WBRT+IMRT组,WBRT组30例行全脑放疗,剂量40 Gy/20 F/4 w,WBRT+IMRT组32例行全脑放疗剂量达40 Gy/20 F/4 w后,脑转移瘤应用调强推量至剂量(DT) 60 Gy/30 F/6 w,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WBRT组和WBRT+IMRT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0%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WBRT组和WBRT+IMRT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30.0%和40.6%﹙P=0.764﹚,2年生存率分别为6.7%和12.5%﹙P=0.6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认知功能(P=0.604)?生活质量(P=0.810)?呕吐(P=0.832)和头痛发生率(P=1.462)无显著差异?结论:WBRT联合IMRT程推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能够提高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鞘内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鞘内化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 :鞘内注射氨甲蝶呤(MTX) 8mg/m2 ,同时行全脑放疗 ,总剂量 40 0 0cGy/4周。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全脑放疗 ,方法同上。结果 :近期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 :76.9% ,对照组 :69.2 % ,两者相比P >0 .0 5 ;远期疗效 :治疗组 (中位生存期和卡氏评分 )较单纯放疗有明显提高 ,P <0 .0 5 ,有统计学意义 ;毒副作用 :无明显差异。结论 :鞘内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病案服务创新是病案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病案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133例临床上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的不孕患者通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检出胰岛素抵抗(IR)患者81例.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促排卵药、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用药前后及用药后三组间的Homa IR(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游离脂肪酸)、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患者的Homa IR指数、血清FFA和TNFα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排卵率明显优于单用促排卵药(P<0.05)和单用罗格列酮(P<0.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7.
探索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中国病案》2008,9(6):16-17
目的通过探讨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病案质检的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之中。结果改进了病案质检的工作模式,由单一质检转变为多元化工作模式。结论环节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强化了临床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七情病因概念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作为病因概念,首见南宋·陈无择<三因方>.一般对这一概念来源的讨论,多仅追溯到<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而对于七情病因概念中可能存在的"非<内经>"内容,讨论甚少.通过分析<三因方>中与 "七情"有关的论述,笔者认为,陈无择的七情病因概念,由<素问·举痛论>"九气"、<诸病源候论>"七气"、<礼记>"七情"以及宋明理学心性论等多种元素构成.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医学概念的建构规律,正确理解和改造现代中医学七情概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