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平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入院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盐酸纳洛酮0.8~1.6 mg/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 O2和Pa 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Pa O2和Pa C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纳洛酮对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2014年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各42例,均采取早期药物治疗,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正常的常规护理干预,护士遵照常规操作流程工作;观察组参与品管圈活动,依照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的开展,强化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可提升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使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能够快速恢复,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齐红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15):1954-1955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8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同时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氧分压(PaO2)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给予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连用3天.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6.
黄国华  杜燕芳  徐小彭 《吉林医学》2015,(10):1975-197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10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开展给予吸氧、纠正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联合抗生素药物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纳洛酮药物治疗。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均有显著上升,且PaCO2有显著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改善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愈有效51例,总有效率为92.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与精神受损情况,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共70例,将2011年4月~2012年4月接受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受常规治疗和盐酸纳洛酮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盐酸纳洛酮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纳络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9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并发肺性脑病1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并发肺性脑病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1.0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每天2次。2组均6 d为一疗程。观察2组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恢复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呼吸衰竭恢复时间和肺性脑病苏醒时间,以及血气分析水平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纳络酮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纳洛酮治疗早期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来该院就诊的早期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激素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2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对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比较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朱捷燕 《当代医学》2014,(28):53-54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122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6%,对照组总有效率67.21%。2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洛酮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朱侠 《求医问药》2014,(15):118-119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这80例患者进行了协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协同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采取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PCO_2、PO_2、SatO_2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64/68)高于对照组的82.35%(5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a 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 O2和p 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及呼吸衰竭,利于疾病的临床控制,避免病情加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标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加用BiPAP经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意识缓解比率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值改善及PaCO_2下降的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PaO_2上升差值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孙宝兰  吕淑静 《中外医疗》2012,31(8):157-157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给予药物治疗的护理及疗效。方法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于治疗前、治疗后48h,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55.3±6.5),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91.7±8.3),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71.9±10.5),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55.4±7.8),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并发肺性脑病的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对照治疗,对照组应用可拉明改善脑代谢,治疗组给予纳洛酮改善脑代谢,两组均以治疗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临床症状改善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NIP-PV 常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动脉血气分析。结果NIPPV组治疗后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及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aCO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3h比较,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具有无创伤性、可早期使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该方法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精神症状,改善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提高PaO2,降低PaCO2,对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经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且患者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应用抗生素、纠正机体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竞争性阻断β-内啡肽与中枢和外周神经阿片受体的结合,能够拮抗β-内啡肽引起的病理生理效应,可以有效逆转呼吸、神经和循环的抑制,兴奋呼吸中枢、解除呼吸抑制,而缓解呼吸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药物干预的临床疗效,讨论将此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为参照组患者采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临床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在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参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显效,21例患者有效,11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9%。在临床组患者中,有17例患者显效,19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临床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