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对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烟台毓璜顶医院门诊及住院的84例合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HD,30例)、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HDF,27例)、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组(L-CN+HD,27例)。常规血液透析组行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组在每周两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2.0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3次/周。治疗前、治疗后8周分别观察3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3组患者经过8周的充分透析治疗后,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肢端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及不宁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χ2值=13.87,17.52,25.37,9.20;P<0.05);L-CN+HD、HDF组治疗后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加快(t值L-CN+HD/HDF=10.1/12.3,12.7/13.4,16.8/18.1;P<0.05),治疗组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对照组(F值=25.63,32.83,22.5;P<0.01),而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组与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0.613;P>0.05)。结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联合左卡尼汀或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控制血糖、降压、降血脂等治疗基础上,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20 ml/d,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500μg/d静脉滴注,联合用药组同时给予银杏达莫20 ml/d+甲钴胺500 μ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达76.5%(26/34),银杏达莫组和甲钴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O%(11/25)及34.8%(8/23),联合用药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神经传导速度较甲钴胺组和银杏达莫组明显改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8.68±4.10)、(39.55±4.34)m/s与(34.35±2.74)、(32.78±2.66)m/s与(36.56±4.71)、(33.24±3.26)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7.44±4.42)、(34.26±4.01)m/s与(33.26±2.65)、(32.13±3.33)m/s与(34.80±4.43)、(31.04±4.62)m/s,P均<0.05).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其中3例因不能耐受退出该研究),对照组32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10 g、α-硫辛酸0.45 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0.45 g,静脉滴注.2组均为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28/31),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22/32),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正中神经为(47.7±3.8)m/s与(42.5±2.5)m/s,腓总神经为(41.6±3.3)m/s与(36.0±2.8)m/s]与对照组[正中神经为(43.4±2.0)m/s与(41.9±16.0)m/s、腓总神经为(39.6±3.3)m/s与(36.2±1.9)m/s]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40.3±1.8)m/s与(35.2±2.3)m/s、腓总神经为(34.1±2.3)m/s与(28.8±2.5)m/s]、对照组[正中神经为(37.7±1.7)m/s与(34.8±3.1)m/s、腓总神经为(30.8±2.6)m/s与(27.8±2.4)m/s]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因时循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按压联合中药沐足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因时循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按压联合中药沐足治疗,对照组则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监测。[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39.11±3.17)m/s,TCSS评分为(6.91±1.23)分;对照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33.15±2.27)m/s,TCSS评分为(9.17±1.2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循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按压联合中药沐足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评分、感觉震动阈值(VPT)、踝臂指数(ABI)以及肌电图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NSI评分为(6.06±0.48)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VPT为(10.05±3.07)V,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ABI为(1.12±0.45),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3.92±5.07)m/s,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3.59±4.81)m/s,腓浅神经传导速度为(44.93±4.46)m/s,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为(43.71±3.42)m/s,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功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灌流(HP)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哈尔滨医科大学四院的45例合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灌流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滤过组在每周两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液灌流组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HD HP)治疗;常规血液透析组行每周3次常规HD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两组经过2个月的充分透析后,常规血液透析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而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症状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程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接受HP或HDF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7.
张颖 《中国综合临床》2013,29(3):240-242
目的 评价α-硫辛酸联合中药汤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600 mg/d静脉滴注,中药汤剂150 ml早、晚两次口服,治疗2周.对照组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d静脉滴注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病变症状TSS评分及感觉定量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4.36±4.05)、(51.53±4.76) m/s(t=9.6,P<0.01),腓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3.87 ±3.81)、(48.46±3.91) m/s(t=8.7,P<0.01),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2.31±5.05)、(47.76±5.06) m/s(f=7.9,P<0.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4.78±5.51)、(46.18±5.76)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P<0.01);腓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4.48±5.21)、(44.02±5.71)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P>0.05);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0.76 ±5.86)、(43.71 ±5.91)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4.8、5.4,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24/31),对照组为60%(1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素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晶  宋薇  黄璟  屈玉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25-132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给予PGE1和α硫辛酸,对照组单用PGE1,其他治疗方案相同,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单药组[症状评分(2.7±0.2vs3.8±0.3,P<0.05);体征评分(4.3±0.4vs5.6±0.3,P<0.0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5.7±4.8)m/svs(41.1±2.0)m/s,P<0.05]。结论:PG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结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结合甲钴胺治疗,再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后空腹血糖值为(4.8±0.3)mmol/l,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5.6±0.4)mmol/l下降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5.6±0.3)mmol/l同样与对照组(6.5±0.4)mmol/l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46.2±4.0)m/s,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42.4±6.3)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结合甲钴胺治疗,可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28-230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V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47.23±3.79m/s、47.12±3.56m/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6±6.78m/s、42.23±6.12m/s,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V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48.98±3.12、36.78±5.11m/s)高于对照组(45.26±3.26、33.12±2.16m/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神经传导速度和糖脂代谢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抵当汤化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抵当汤化裁。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糖脂代谢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高于对照组[(57.43±2.89)m/s vs.(41.02±2.41)m/s,(50.74±3.12)m/s vs.(38.94±2.73)m/s,P0.05];观察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结果低于对照组[(4.09±0.37)分vs.(7.45±0.59)分,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83%(46/48)vs.77.08%(37/48),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抵当汤化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及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按照诊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基础诊疗方案上加用益气化痰通络中药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诊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5.637±0.032 83)mmol/L低于对照组(6.197±0.008 81)mmol/L(P0.01),观察组餐后2 h血糖(2 h PG)(9.150±0.032 15)mmol/L低于对照组(9.673±0.027 28)mmol/L(P0.01),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6.207±0.054 87)%低于对照组(6.800±0.152 80)%(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1.310±0.017 23)mmol/L低于对照组(1.623±0.029 63)mmol/L(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4.213±0.018 56)mmol/L低于对照组(5.620±0.047 26)mmol/L (P 0.01),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20±0.030 55)mmol/L低于对照组(3.537±0.038 44)mmol/L(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6.66±0.534 90)m/s高于对照组(42.96±0.463 10)m/s(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6.96±0.292 30)m/s高于对照组(39.67±0.277 20)m/s(P0.01),观察组腓总神经MNCV(46.21±0.545 70)m/s高于对照组(39.41±0.679 80)m/s(P0.01),观察组腓总神经SNCV(46.60±0.267 60)m/s高于对照组(42.92±0.044 84)m/s(P0.01);观察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有效,对血糖、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显著改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方法及中药制剂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对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伴DP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甲钴胺组(甲钴胺组)和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组(联合组)各40例,甲钴胺组静注甲钴胺1 mg/d,联合组在此组基础上,静脉加注灯盏花素70 mg/d,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单用甲钴胺组的77.5%(P<0.05);联合组治疗后纤维蛋白浓度、细胞积压、全面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显著低于甲钴胺组(P <0.05);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扣运动传导速度(MCV)分别为(45.5±1.4)m/s、(54.9±3.7)m/s和(47.6±1.3)m/s、(52.6±2.7)m/s,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单用甲钴胺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在使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灯盏花素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泡服联合中药熏洗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控制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某院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4例,均予以常规糖尿病治疗及口服甲钴胺,接受黄芪泡服治疗的38例为黄芪组,接受中药熏洗的37例为熏洗组,接受黄芪泡服联合中药熏洗的39例为联合组,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TCSS评分、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3个月后黄芪组、联合组FPG、2 hPG低于熏洗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TCSS评分(6.33±1.56)分,腓总神经SNCV(43.87±2.89)cm/s,黄芪组TCSS评分(7.35±1.91)分,腓总神经SNCV(41.27±3.11)cm/s,熏洗组TCSS评分(7.21±2.01)分,腓总神经SNCV(41.49±3.74)cm/s,联合组优于黄芪组、熏洗组(P0.05)。结论黄芪泡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轻神经病变程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2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Hcy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 0%(51/60),高于对照组为71. 7%(43/6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SNCV分别为(49. 9±1. 6) m/s和(40. 8±2. 6) m/s,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分别为(45. 5±3. 4) m/s和(40. 3±2. 4) m/s,高于治疗前水平和对照组相关指标水平(P 0. 05);观察组TCSS评分(7. 8±0. 7)分,低于对照组(11. 4±0. 5)分(P 0. 05);两组多伦多保肢评分(T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降低,观察组Hcy(13. 9±1. 8)μmol/L,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SOD和T-AOC水平升高,观察组分别为(86. 8±2. 8) nu/m L和(14. 5±2. 4) u/m L,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常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改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TCSS评分,可能与降低患者Hcy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罗晓红  刘淑芳  冯梅 《全科护理》2022,20(4):507-509
目的:探讨中药泡脚联合雷火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疼痛评分、密歇根神经病变(MNSI)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DPN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泡脚联合雷火灸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MNSI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MNSI评分分别为(1.45±0.24)分、(5.89±1.1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胫神经SNCV、腓总神经MNCV为(46.52±4.17)m/s、(48.96±4.28)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脚联合雷火灸在DPN病人中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神经组织损伤,降低疼痛评分,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DNP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腺苷钴胺肌内注射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结果 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31/36),对照组为63.9%(23/36),观察组疗效优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腺苷钴胺及怡开治疗DN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任万军  李燕  刘子栋 《中国血液净化》2004,3(11):590-591,594
目的探求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灌流组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HD)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HD 血液灌流(HP)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组行每周1次常规HD治疗,接受每周2次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症状、神经反射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3项指标.结果两组经过1个月的充分透析后,其临床症状、神经反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CV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血液灌流组SCV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结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接受HP或HDF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联合左卡尼汀对奥沙利铂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400例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谷胱甘肽联合左卡尼汀组(G+L组)同时使用谷胱甘肽和左卡尼汀,谷胱甘肽组(G组)单独使用谷胱甘肽,左卡尼汀组(L组)单独使用左卡尼汀,对照组(C组)仅行化疗.6个化疗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并测定周围神经功能.[结果]G+L组神经毒性发生率11%,与G组(23%)、L组(30%)和C组(30%)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G+L组周围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42.3±3.7)m/s,明显优于其他组(P<0.01).G+L组动作电位幅度为(10.1士2.7)μV,与其他组相比明显增高(P <0.05).[结论]谷胱甘肽联合左卡尼汀对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毒性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主动参与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或)大血管病变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同时给予糖尿病饮食和规范的降血糖治疗,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足部护理,教育指导,时间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42.1 m/s上升至治疗后45.2 m/s,尺神经治疗前44.8 m/s上升至治疗后47.9 m/s,腓神经治疗前33.6 m/s上升至治疗后38.2 m/s,胫后神经治疗前40.2m/s上升至治疗后47.4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部护理有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恢复,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