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I显示8例病灶均靠近脑表,其中7例单发,颞叶皮质-皮质下4例,顶叶皮质2例,枕叶皮质1例,侧脑室1例,1例多发,额顶叶多发病灶。边界清楚6例,边界模糊3例。瘤周轻度水肿7例,中度水肿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均匀信号6例,T2WI呈等或稍高均匀信号6例,3例呈不均匀混杂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均匀强化6例,明显坏死囊变3例,明显出血3例,脑膜尾征1例。病理上边界清楚7例,坏死囊变3例,出血3例。免疫组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Vim)染色均为阳性,Ki-67阳性细胞数达30%~50%。结论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肿瘤好发的表浅部位、瘤周水肿轻、边界清楚等特点,对其影像学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单发脑转移瘤(SBM)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8例SBM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本组SBM幕上占92.1%,右侧大脑占73.7%。瘤体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占84.2%,且常明显强化。环状强化占65.8%,结节状强化占31.6%。幕上中、重度瘤周水肿占86.8%。结论:SBM常见于幕上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右侧多见;常呈环状及结节状明显强化,环壁厚薄不均,形态常不规则,结节状强化密度常不均匀,指状瘤周水肿显著,瘤体较小时瘤周水肿常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周建辉  章绪辉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42-2244
目的:分析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MR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DN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经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表现,平均病程为7年。影像上病变主要累及幕上大脑半球脑灰质,位于额叶7例,颞叶4例,顶叶2例,枕叶1例,影像上病灶形态呈三角形、椭圆形及脑回状,部分病灶内见分隔;MR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信号,无明显占位,9例病灶见多囊分隔,5例呈单囊改变,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或见轻度分隔样强化;CT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灶,边界尚清,病灶内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结论:DNT影像学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在术前一般都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脾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评价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脾结核,8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8例中6例CT平扫表现为脾内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低密度或等密度灶,病灶高于水样密度。其中4例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与周围脾脏比较呈明显低密度,类似囊性病灶;2例增强扫描病变周边呈环形强化。1例CT平扫为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边缘及内部分隔明显强化。1例CT表现为脾脏、腹腔淋巴结多发钙化影。8例中7例同时伴有肝门、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少数有融合,增强扫描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而中央无强化。结论CT平扫脾脏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稍低或等密度(高于水样密度)病灶,而增强扫描却完全不强化,与周围脾脏比较呈明显低密度,类似囊性病灶的征象,是脾结核的相对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MRI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1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中选取10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诊断结果与MRI表现。结果:脉络丛乳头状瘤呈现为均匀实行肿块且显著强化现象;室管膜肿瘤增强扫描后不强化的患者共有2例,具有较多病变囊性成分,经增强扫描显示有不规则环状强化现象出现的患者有10例,有较多囊性成分,囊壁光滑、薄,且呈现为环状强化现象的患者有2例;混合性胶质瘤与少突胶质细胞瘤均呈现为囊实性;星形细胞瘤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厚壁花环状强化、厚薄不均花环状、多发薄壁花环状强化患者分别有16例、6例、2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中明显团块状强化、不规则环状强化患者分别有2例、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有8例为大囊伴壁结节且附壁结节明显强化,2例未出现强化现象,弥漫型星形细胞瘤中囊实性患者共有22例,增强扫描后无强化患者共有1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患者共有4例,不均匀片状、斑点状轻中度强化患者共有6例。结论:脑胶质瘤类型、囊变形态、强化程度以及方式和肿瘤病理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有MR、CT影像资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2例,1例行CT平扫及MR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CT及MRI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例病灶位于左侧臀大肌及臀中肌内,病灶呈分叶状,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等、低密度改变,以低密度为主,其间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等密度影;MRI平扫该肿块信号不均匀,在T1WI、T2WI上肿块内均见不规则条片状、索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块内低信号区域未见强化,病灶内稍高信号区域不同程度强化,以内侧强化为著。1例病灶位于右胸壁第2、3肋间隙内,呈梭形生长,内侧突向胸腔,大部分边缘清晰,CT平扫为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MRI平扫病灶内与纤维化相符合的长T1短T2低信号区,增强扫描不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影像学上主要与一些富于胶原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病变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脑胶质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5例,总结脑胶质瘤在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以手术结果为参照标准,计算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诊断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CT平扫中,病灶单纯低密度影19例,混杂密度影34例,高密度影12例,其中合并钙化者4例。三期增强扫描中,1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未见明显强化,27例星形细胞瘤强化明显;环壁厚薄呈现不均匀者17例,65例环壁厚度为4~8 mm,环内CT值18~25 Hu。13例出现环状强化特征,同时伴有囊变液化坏死低密度区,6例出现单纯实质性斑状增强,10例病灶区域呈现花环状强化,实质期病灶内见斑状活毛细血管纹状强化改变。CT平扫诊断脑胶质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 15%、80. 00%,明显低于CT三期增强扫描98. 46%、95. 38%(P0. 05)。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脑胶质瘤的图像特点,其中增强扫描诊断脑胶质瘤敏感度及特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1例中8例接受B超检查;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右侧者7例,位于左侧者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8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3例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T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并总结脑胶质瘤MRI平扫及强化特征,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增强扫描对脑胶质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51例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37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MRI增强扫描的总检出率为96. 07%,其中星形细胞瘤97. 29%、胶质细胞瘤91. 66%、少枝胶质细胞瘤100%;总诊断准确率为92. 15%,其中星形细胞瘤94. 59%、胶质母细胞瘤83. 33%、少枝胶质细胞瘤100%。星形细胞瘤在T1WI序列中图像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现高信号,不均匀斑点强化者14例,片状轻中度强化1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7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瘤体周围存在明显水肿,"花环状"明显强化,多数患者胼胝体受累,纵裂池发生变形。少突胶质瘤2例瘤体内可见明显囊性改变及钙化灶,瘤体呈轻中度水肿,MRI增强扫描时,强化特征为"斑点样"、"线条样"轻中度强化。结论 MRI增强可有效显示不同类型脑胶质瘤的强化特征,对脑胶质瘤检出率、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34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4例术前均接受了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MRI平扫表现为团块状或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混杂31例,均匀3例。4例有卫星病灶,多发病灶2例。增强后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6例,重度强化26例。32例瘤周有大小不一水肿,2例无水肿。出现柔脑膜扩散6例。结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低场MRI征象分析对病人的预后及提供个性化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甲状腺腺瘤38例,甲状腺癌8例。结果腺瘤平扫时低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有一定强化,其中22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14例显示周边强化环。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9岁,因头晕、头痛不适,抽搐晕倒1次来我院门诊就诊,神经科检查无异常.影像学表现:CT平扫示左侧额颞顶叶交界区深部一大小约80 mm×60 mm的略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区,内部密度均匀,边缘无钙化,左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右侧移位(图1).患者行MR检查,平扫示病灶位于左额颞顶叶交界区深部,呈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病变呈略不规则球形,瘤周有轻度水肿(图2、3),增强扫描病变边缘轻度强化,中心部位无强化(图4).MRI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或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手术见左侧大脑半球深部靠近侧脑室一囊性肿瘤,腔内有橙黄色液体.病理结果:血管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CT双期扫描的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6例,在注射造影剂后的30s和120s扫描,分别为早期和延迟期,对CT扫描的肿瘤层面行实质部分的密度测量。结果CT表现为病灶大部分位于腮腺尾叶,最大直径为2—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形态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分叶状。增强后可不均匀强化,早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比较平扫、早期及延迟期强化差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期CT扫描病灶在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囊状低密度部分无强化为腮腺腺淋巴瘤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临床不必要的手术和有创的病理活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或者病理活检临床确诊的7例共8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以及MRI平扫、增强早期及增强晚期的图像。其中5例行CT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磁共振平扫,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7个病灶,其中左叶2个病灶,右叶5个病灶。CT平扫病灶显示不清,增强动脉期表现为边界清晰车轮状明显强化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或延迟后病变逐渐为与邻近肝实质等密度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延迟后明显强化,周边可见增粗迂曲的回流静脉血管影;MRIT1WI呈边界清晰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呈低信号;T2WI病灶为边界清晰的略高信号结节,中心条形或星芒状明显高信号影。增强T1WI脂肪抑制像表现和CT增强表现一致,早期轮辐状强化,延迟后呈等信号灶,中心瘢痕延迟后强化明显。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据此可以进行临床准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资料,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14篇(含18例)。结果:CT和MRI检查:2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占位,CT值24~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巨大的占位性病灶,T1WI像为低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渐减退或仍见团片状强化。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生长,边界不清,缺乏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RFA)后的CT表现,评价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1例共26个肝血管瘤病灶在RFA前后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术后1个月病灶较术前增大,术后4个月病灶缩小至术前大小.术后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较术前清晰,CT值进行性下降.12个病灶未见强化,6个病灶周围的肝组织在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可见均匀薄环状强化,8个病灶内部见结节样强化.结论 RFA是治疗血管瘤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RFA后肝血管瘤在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形态的变化上具有其特点.螺旋CT扫描,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的CT及MR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CNC及2例EVN CT及MR表现,分析其发病部位,肿瘤的形状、边界、信号强度、囊变、钙化,肿瘤内流空血管及强化特点。结果:7例CNC均位于侧脑室内,透明隔移位或显示不清,肿瘤呈分叶状,CT平扫呈不均匀性稍高密度,MR扫描T1WI以等、略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信号为主,5例病变内部或边缘可见大小不等囊腔,6例可见条形、粗大钙化,4例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2例EVN主体位于额、顶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肿瘤呈囊实性,囊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均见瘤内出血,1例可见条状血管影。结论:CNC具有较典型的CT及MR征象,EVN常呈囊实性,合并出血、壁结节多见,年轻患者脑实质内的肿瘤具有这些征象时需考虑EVN可能。  相似文献   

18.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共17个肾EAML病灶的CT、MRI特征(9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内容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信号、强化模式等情况。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11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位于髓质内者1例,位于皮质与髓质多发者1例;病灶直径8~154mm,平均(63.0±47.0)mm,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个病灶边界清楚(显示楔征6个、皮质掀起征5个),3个边界不清;7例病灶富脂肪,6例乏脂肪。CT平扫病灶实质密度均稍高于肾皮质;增强扫描示皮质期病灶实质明显强化11例,髓质期强化减退9例,髓质期持续强化2例;5例显示黑星征。MRI平扫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髓质期持续强化,1例显示黑星征。结论肾EAM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并发放射性脑损伤的MRI影像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转移性腺癌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鼻咽癌1例。结果:病变位于小脑半球、额叶、颞叶及顶叶,8例9个病灶共有2种MRI表现:5例6个病灶平扫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花环状”强化;3个病灶平扫为类圆形,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囊腔无强化,囊壁轻度均匀强化。所有病例均有占位效应。结论:伽玛刀所致放射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囊状坏死。  相似文献   

20.
45例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典型与不典型CT表现。方法对我院1999—2003年收集的4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共显示87个瘤灶,单发15例(占33.2%),多发30例(占66.8%);平扫瘤灶形态以境界清晰的圆形、类圆形实性或单环囊状结节多见,结节不规则、多环状,边界不清晰者少见;灶周表现中、重度水肿33例,轻度水肿11例,无水肿1例;病灶结节及囊状病灶明显高于脑质的有36例,囊状灶内伴出血3例,等密度、不均匀密度及低密度6例;增强检查,病灶均匀强化29例,环状强化10例,强化后瘤灶内有小低密度区4例,不强化2例;45例中占位效应明显的有38例,不明显或无占位效应7例;伴幕上脑室积水扩张4例。结论多数脑转移瘤病例具有典型的CT表现,对CT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应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