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脱位及手术治疗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 5 6例髋臼骨折、脱位及部分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病人早期复位、手术、早期髋关节功能锻炼 ,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 10月~ 3年。优 36例 ,良 12例 ,可 7例 ,差 1例 ,优良率 85 .7%。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IM及FMA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为4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骨牵引治疗与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以75例髋臼粉碎性骨折患者为例,分为手术组38例和牵引组37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经充分病情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经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髋关节恢复时间、满意复位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1.56±2.54)d与髋关节平均恢复时间(72.86±12.58)d均比牵引组低。手术组满意复位率为92.1%,优于牵引组满意复位率的7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4.7%,优于牵引组总有效率7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手术方法是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和时机。方法 选择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24例,除1例外,均先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骨牵引,髋臼骨折于受伤后平均12天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的方法有:弧形髋臼钢板、松质骨螺丝钉、交叉克氏针、记忆合金骑缝钉等,术中要求骨折块解剖复位。结果 髋臼骨折块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疗效评定优良率79.2%。1例术后髋臼骨折块被吸收出现髋关节再脱位,2例晚期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早期进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伤后2周内进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骨折块解剖复位是恢复髋关节功能和防止远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维度优质护理在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8例,多维度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两组的SCIM-Ⅲ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8例复杂髋臼骨折早期行手术治疗.对前柱伴后半部横形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对后柱伴后壁骨折、横断伴后壁骨折、T形骨折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复位前清除关节腔内游离骨块,复位采用骨钩提拉、撬拨、两点加压及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和(或)利用股骨头取出器置于股骨大转子牵引间接复位等方法.结果 38例中解剖复位28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复位3例.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本组优26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术后38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发现明显创伤性髋关节炎2例,发生异位骨化及坐骨神经损伤各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影响移位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的一些因素。方法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马山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42例。手术入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20例,Kocher-Langenbec(k-L)入路18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螺钉或重建钢板固定。结果解剖复位率66.7%(28/42),满意复位23.8%(10/42),不满意9.5%(4/42)。并发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异位骨化3例,深部静脉血栓2例。其中解剖复位组优良率89.3%,非解剖复位组优良率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位髋臼通过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争取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后预防异位骨化,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可以使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影响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有:复位质量、入路的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年龄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经髂腹股沟下入路及传统髂腹股沟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腹股沟下入路是一种较好的髋臼前方手术入路,具有解剖结构简单、出血少,显露充分、复位质量高,临床效果满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3D打印结合桥接固定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治疗粉碎性复杂髋臼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粉碎性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3D打印结合桥接固定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复位满意率、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位满意率为83.93%,高于对照组的6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结合桥接固定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治疗粉碎性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显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与固定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19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结果]4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参照Matta的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住37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关节功能按D’Aubigne和Poste16分法评分标准:优27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3.5%。4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恢复。【结论】术前准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采用有效内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两种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盆、髋臼骨折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和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降低并发症产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46例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晓飞  洪九菊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03-1105
报告了46例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合并伤的护理,包括骨折或脱位的牵引护理、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和尿道损伤的护理;采用合适的方法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及时做好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早期指导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促进康复。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术后均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疗效,3个月后全部下地行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用于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水利医院治疗的74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n=20)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 60±0. 47 h)、术后住院时间(13. 11±1. 08 d)明显少于对照组(2. 23±0. 53 h,16. 23±1. 16 d),手术切口长度(9. 26±3. 10cm)、术中出血量(560. 23±57. 82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4. 78±4. 38 cm,724. 41±68. 63 ml),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91. 89%)、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 30%)明显高于对照组(72. 97%,81. 08%),并发症总发生率(5. 41%)明显低于对照组(16. 22%),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更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 2 3例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 ,并对术后X线片复查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 3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0 .5~ 7.5年 ,平均 3.5年。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复位满意 ,骶髂关节均获融合 ,关节功能优 14例 ,良 5例 ,可 3例 ,差 1例 ,优良率82 .6 %。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90-1591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法复位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关节Mazu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1.39%,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9.06%,两组差异无对比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Mazu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和手法复位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大致相同,但手术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恢复快,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若严重踝关节骨折可选手术,无移位可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etournel分型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74例髋臼骨折患者按Letournel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分析术后复位质量与疗效。结果本组解剖复位47例,满意复位16例,不满意复位7例,关节轮廓复位4例;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优27例,良35例,一般6例,差6例,治疗优良率83.8%。结论依据Letournel分型选择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超早期显微手术+腰穿引流为对照组,持续腰大池引流+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价效果显示,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12d时观察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红细胞数目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预后,更好地改善脑脊液压力,促进脑脊液红细胞数目降低,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髋臼骨折发生率日渐增高。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与关节损伤,为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避免或推迟人工关节置换术,及随着内固定技术和影象学的发展,目前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尽早手术、高质量的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次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42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颅脑肿瘤手术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83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QO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F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者开展显微外科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促进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2种不同方法(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术后复查X线片,并采用骨折功能恢复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的疗效(骨折复位及骨折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骨折复位效果:观察组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11例,良10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为70.0%。观察组骨折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26,P<0.05)。骨折功能恢复:观察组优2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6.7%;对照组优10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观察组骨折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703,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能较好地复位骨折块,恢复和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腕关节的康复锻炼,尽早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