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与右佐匹克隆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2例失眠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患者予3mg?d-1右佐匹克隆片,睡前服用;对照组予 d-17.5~15.0mg?佐匹克隆片,睡前服用。通过睡眠障碍量表(SD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检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分别在用药后8d和15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用药15d后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用药15d后有效率为82.61%,通过TESS评定,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片对失眠症患者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和疗效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外伤后睡眠障碍的成本和效果。方法对该院近2年适合研究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经济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和效果。结果右佐匹克隆组的成本‐效果比为0.75元/百分点,佐匹克隆组的成本‐效果比为0.83元/百分点。结论右佐匹克隆治疗轻中度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比佐匹克隆的性价比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郁丸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郁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睡眠结构参数[S2期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时间、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时间]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2期NREM、REM睡眠时间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2.46%(4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116例睡眠障碍患者,按照所用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佐匹克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使用佐匹克隆,能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安神补脑口服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安神补脑口服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睡眠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佐匹克隆联合安神补脑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用佐匹克隆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周末及停药后第1,4,8周末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自行设计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1例不合作,5例失访,资料完整者54例;对照组失访3例,资料完整者57例。两组共111例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经过4周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改善程度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佐匹克隆的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睡眠改善持续时间长。结论:安神补脑口服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用药剂量低,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反跳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右佐匹克隆对脑梗死后抑郁、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后抑郁、失眠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右佐匹克隆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HAMD、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右佐匹克隆可使脑梗死后抑郁、失眠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米氮平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91-1092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舍曲林对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各30例,分别给予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疗程6wk。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和舍曲林组显效率分别为83.3%和76.7%,二者疗效相仿;HAMD评分米氮平组治疗1wk即显著下降,舍曲林组治疗4wk时显著下降;米氮平组嗜睡较多,而舍曲林组口干、失眼或激越等发生率较高。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尤其适于伴有严重眨眼障碍的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李刚  贾娟  杨文琴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03-904
目的观察对比佐匹克隆及地西泮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符合失眠症诊断的9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佐匹克隆组45例,地西泮组45例。2组均为睡前15~30min服药,地西泮组每晚口服地西泮5mg,佐匹克隆组每晚口服佐匹克隆3.75mg。服药2周后对2组患者睡眠改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入睡时间评分低于地西泮〔(0.8±0.3)vs(0.9±0.5)分,P〈0.05〕,残留效应评分低于地西泮〔(0.5±0.4)vs(1.4±0.5)分,P〈0.05〕。2种药品延长总睡眠时间和改善觉醒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匹克隆用于失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于地西泮。  相似文献   

9.
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娟 《当代医学》2012,18(24):113-114
目的 对比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3例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或对照组(36例),研究组口服右佐匹克隆,起始剂量3mg/d,睡前服用,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起始剂量0.4mg/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评判以SDRS减分率评判,不良反应采用TESS评判.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78.38%,对照组有效率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TSEE评分为(6.6±2.5)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TSEE评分为(7.8±2.1)分,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与阿普唑仑相似,但不良反应程度低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与单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DSM-5失眠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的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服用右佐匹克隆片1~3mg/d;研究组加用4周认知行为疗法。入组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记录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存在疼痛、焦虑、失眠等不适经历,希望家属陪护,以及对机械通气、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疼痛记忆比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入睡时间、觉醒时间、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效率、Ⅲ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ICU转出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其临床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连续应用14 d。两组疗程均为21 d。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疗法联合奥扎格雷钠组)50例和对照组(奥扎格雷钠组)40例,两组患者皆为发病72 h内的急性病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4 d。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明显优于对照组(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与前列地尔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实施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实施前列地尔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NIHSS评分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7 d开始逐渐改善,2周均有良好恢复,观察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APTT、PLT明显高于对照组,F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前列地尔均对脑梗死有良好治疗效果,两者联合可起到相互协同作用,能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有助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46-48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予脱水、降压、降脂、降糖、抗凝及抗自由基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巴曲酶和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0.0%、38.0%,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6.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NIHSS评分为(14.82±5.28)分、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为(7.97±1.39)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发挥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用依达拉奉和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纳洛酮、依达拉奉、依达拉奉合用纳洛酮治疗两周,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梗死部位体积改变。结果纳洛酮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合用纳洛酮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梗死部位体积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合用纳洛酮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梗死部位体积的改善与纳洛酮组、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纳洛酮及两药的合用均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NIHSS评分,依达拉奉和纳洛酮合用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比单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2 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10例予短疗程治疗,入院后第1、3、5天予10 BU巴曲酶;另10例予长疗程治疗,入院后第1、3,5天予10 BU巴曲酶,第7、9、11天予5 BU巴曲酶)、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m疗程为14 d)及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巴曲酶及依达拉奉,方法同巴曲酶和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天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8天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素Fla(6-K-PGFl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4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巴曲酶组、依达拉奉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巴曲酶组和联合治疗组予长疗程巴曲酶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同组予短疗程治疗后(P值均<0.05).巴曲酶组治疗后第14、28天的血浆ET、TXB2、AngⅡ、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1),第28天的血浆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值均<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第14、28天的血浆NSE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4、28天的血浆ET、ANP、TXB2、AngⅡ、NSE、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1),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值均<0.01);第28天的血浆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巴曲酶组中予长疗程巴曲酶治疗后第7、14、28天的血浆ET、TXB2、AngⅡ、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最著降低(P值均<0.01),第14、28天的血浆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值均<0.01).未见出血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长疗程巴曲酶治疗的疗效优于短疗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红  张慧萍  李锐 《当代医学》2021,27(3):16-18
目的观察氯呲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3,氯呲格雷治疗)和观察组(n=43,氯呲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降低程度与Bathel指数提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氯呲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 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好转出院。结论 甲亢合并脑梗死可能是青年型脑梗死的一种病因 ,治疗甲亢是脑梗死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珊  杜会山 《北京医学》2006,28(3):151-15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4年收治的15例合并甲亢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甲亢并发脑梗死患者以中青年多见,本组15例中治疗后好转12例,死亡3例.结论甲亢患者有必要监测其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并应积极治疗其并发症.甲亢可能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一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55-5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首发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氯吡格雷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两组疗程皆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脂指标,评估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TC、TG、LDL-C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在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方面,可调节血脂,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和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并预防脑梗死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