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6例临床资料,两组患者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Ⅰ组(采用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插管术治疗)16例治疗Ⅱ组(采用改良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30例。结果:治疗Ⅱ组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治疗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鼻泪管逆行插管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其诸多优点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少报道用于治疗泪囊病变的新途径。我科于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进行鼻内镜下泪囊手术的尝试,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黏膜瓣制作和吻合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造孔处鼻黏骨膜瓣的“H”形切开、翻瓣,造孔,泪囊黏膜瓣的“工”形切开,鼻黏骨膜瓣与泪囊黏膜瓣的“H-工”吻合及膨胀海绵固定方式等的改良处理,在鼻内镜下完成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33眼)。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29例(30眼)治愈,溢泪症状消失,鼻腔造孔通畅;2例(2眼)好转,溢泪症状改善;1例(1眼)术后3个月造孔瘢痕闭锁,无效;治愈率90.90%(30/33眼)。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黏膜瓣制作和吻合方式的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操作简单,黏膜愈合快,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杨春峰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1):42-4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在鼻内镜下经鼻内径路施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6例(28眼).结果 治愈24眼,好转2眼,无效2眼,有效率92.85%(26/2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面部无瘢痕、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疗效及主要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56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与传统手术相比疗效相似,创伤小,恢复快,面部无切口瘢痕等现代微创手术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优劣。方法46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内镜组),术中银夹固定造孔,术后综合治疗。44例采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9个月。结果内镜组治愈率91.6%,对照组91.3%,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组具有操作简便,治愈率高,术后无瘢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鼻腔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泪腺炎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慢性泪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泪腺炎患者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保守治疗很难根治,传统手术取面部切口,损伤大,且术后面部遗留疤痕,患者不易接受。近期我院采用鼻内镜对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 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FESS)后鼻腔处理的新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FESS的 9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术毕两组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实验组自术后第 1天起间断性鼻腔滴抗生素注射液 ,术后第 3至第 5天取出填塞物。对照组于术后 2 4~ 4 8h取出填塞物。比较两组患者在鼻腔填塞期间的头痛、鼻痛、咽部干燥感等主要临床症状以及抽取鼻腔填塞物后鼻出血 ,黏膜水肿充血或损伤状况。结果 :实验组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1)。 结论 :FESS术中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后间断性鼻腔滴抗生素注射液可减轻鼻痛、头痛、咽部干燥感 ,减少鼻腔出血 ,黏膜水肿充血或损伤。 相似文献
15.
16.
减少鼻内窥镜手术中出血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减少出血量的方法。方法将Ⅱ型2期、Ⅱ型3期和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5例(225侧)分成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综合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7.3±31.0ml,对照组为109.8±35.6ml,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综合治疗组的手术有效率为93.90%,对照组为83.0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进行围手术前期处理,术中灵活应用电动切割器、咬切钳、双极电凝等措施互相配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提高手术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临床工作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8月至2002年8月间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病例417例,其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378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4例(42例为与其他手术同期进行的鼻中隔矫正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7例.结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87.8%,好转率9.1%;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无1例穿孔;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7例,除1例术后2个月局部复发,给予切除,随诊6个月无复发外,其余病例术后随诊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外科技的临床应用将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提高到一崭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临床工作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8月至2002年8月间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病例417例,其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378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4例42例为与其他手术同期进行的鼻中隔矫正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7例。结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87.8%,好转率9.1%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无1例穿孔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7例,除1例术后2个月局部复发,给予切除,随诊6个月无复发外,其余病例术后随诊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外科技的临床应用将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提高到一崭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23例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明确,术前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及MRI,全身或局部麻醉鼻内镜下行肿物切除术,尤其是辨清其基底及起源地,并完整彻底切除鼻及鼻窦病变组织,是有效防止复发的关键。结果经鼻内镜手术治愈22例(95.7%),有效1例(4.3%),术中出血少,22例随访2~6年未见复发,1例1年后复发,经鼻内镜联合柯-陆径路再次手术,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及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创伤小、出血少、复发率低,彻底切除及术后随访至关重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清利塞鼻洗液术腔冲洗对内镜鼻窦术后鼻黏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Ⅰ型2、3期及Ⅱ型慢性鼻窦患者85例于行内镜鼻窦术后,随机分为清利塞组与对照组;冲洗术腔时清利塞组用清利塞鼻洗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用地塞米松+硫酸庆大霉素;观察其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病变出现时间、上皮化时间以及术后症状改善及疗效等。结果:两组在术腔清洁时间及上皮化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0.01
0.05),1年后临床疗效及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清利塞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利塞鼻洗液在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冲洗较传统冲洗方法有显著的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