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85-148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TKA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TKA术治疗,观察组则在TKA手术基础上以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和下肢力线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1周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变化和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提高且下肢力线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且下肢力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用于TKA术中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下肢力线以及HSS评分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髌骨减压术与髌骨成形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膝前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4±8.3)岁。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髌骨成形组(36膝)、髌骨减压组(38膝)。患者均使用相同类型的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髌骨功能使用Feller评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膝前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KSS膝评分术后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髌骨减压组优于髌骨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分别为30.6%(11/36),10.5%(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TK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膝前痛发生率;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相比单纯髌骨成形可提高术后短期疗效,应用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膝前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膝),其中30例在术中置换髌骨关节,30例不置换髌骨关节,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定期复查X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而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髌股关节置换组KSS、HSS评分、PS评分均高于非髌股关节置换组,而VAS评分低于非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同时行髌股关节置换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同时缓解术后膝前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中髌骨置换与否和性别因素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单侧TKA患者的临床疗效,年龄40~87岁,平均66.1岁,其中,髌骨置换29例(髌骨置换组),髌骨未置换61例(髌骨未置换组),男性17例(男性组),女性73例(女性组)。结果随访2~7年,平均3.3年。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髌骨置换组(58.7±13.2)分,髌骨未置换组(62.4±14.9)分,男性组(58.8±10.4)分,女性组(56.3±14.8)分,术后HSS评分髌骨置换组(90.6±5.7)分,髌骨未置换组(90.9±5.6)分,男性组(89.2±5.1)分,女性组(91.2±6.0)分;所有患者术后的H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未置换组的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的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ller髌骨评分髌骨置换组术前(13.3±3.1)分,术后(26.9±8.2)分,髌骨未置换组术前(12.2±4.5)分,术后(25.0±3.1)分。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未置换组术后Feller髌骨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的术后Feller髌骨评分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术后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早、中期随访结果表明髌骨置换和性别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EMINI MKⅡ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术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5例(27膝)HTO术后需进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MINI MKⅡ人工假体进行TKA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6个月及12个月观察膝关节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等疗效指标以及膝关节屈曲度、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显著增加,由术前的(93.80±12.64)°增加至术后1、6个月以及12个月的(123.29±11.39)°、(124.70±13.38)°以及(127.95±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不断显著增加,其中患者满意度由术后1个月的70.37%显著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81.48%以及12个月的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SS评分由术前的(45.88±6.37)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54.03±6.74)分、6个月的(76.50±6.33)分以及12个月的(93.82±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eller髌骨评分由术前的(17.94±2.98)分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18.03±1.11)分、6个月的(23.25±2.00)分以及12个月的(27.63±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TO手术后需进行TKA手术的患者,GEMINI MKⅡ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效果确切肯定,对改善膝关节功能、疼痛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严钰皓  杨晋  彭笳宸 《重庆医学》2016,(9):1206-1209
目的:通过对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在术后1年的近期疗效对比,探讨计算机辅助下的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导航组)和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并对每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年的KSS评分、WOMAC评分、Oxford评分、下肢全长X线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个月,导航组的下肢机械轴为—0.033o±1.470o,传统组的下肢机械轴为0.600o±2.989o;获得3o以内的内外翻力线的比例分别为86.70%和73.30%,术后 KSS 评分两组分别为(88.80±3.71)分和(82.63±4.15)分;WOMAC评分为(23.57±3.64)分和(30.00±4.89)分、Oxford评分为(18.53±3.66)分和(21.83±3.99)分,上述4项数据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且临床康复效果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4例,8例行UKA,16例行TKA。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结果:除TKA组1例患者因膝关节感染行假体取出,关节框置术,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关节翻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TKA患者术后疼痛缓解VAS评分优于UKA患者(P<0.05),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KA和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相当,UKA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TKA术后疼痛缓解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膝前内侧骨性关节炎合并髌股关节炎患者行单髁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膝前内侧骨性关节炎伴有轻度髌股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单髁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处理,对照组仅行单髁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KSS评分、髌骨Feller评分、Kujala评分、膝前痛发生率、髌骨倾斜角的变化。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6~12)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髌骨Feller评分、KSS评分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随访时实验组髌骨Kujala评分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膝前痛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髌骨倾斜角及患者主观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去神经化在单髁置换术后早期对降低膝前痛发生率、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不满意的常见原因,其通常有感染、无菌性松动等因素,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明确病因。近年研究发现术后不明原因疼 痛可能和旋转力线不良相关,作者分析了本院32例初次TKA术后不明原因膝痛患者的旋转力线,并将其和无疼痛患者比较,探讨术后疼痛和旋转力线的关系。发现疼痛组患者胫骨旋转角、股骨旋转角、联合旋转角、胫股失匹配角均较无疼痛组内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假体内旋是初次TKA术后不明原因疼痛的一大因素,应避免假体过度内旋安放,减少术后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应用单髁置换治疗的8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疼痛评分及下肢力线.结果 女性患者中骨质疏松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总显性失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患者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2个月,KSS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KA高于术前,FTA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对患者的下肢线具有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